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观察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孤独感的影响

    廖国俊黄志军刘世中严华...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实施农疗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进行治疗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7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农疗,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精神症状、病情康复情况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前后的阳性精神症状以及阴性精神症状分别为(21.61±2.51)、(30.57±4.12)和(18.72±1.99)、(23.47±2.72),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阳性精神症状以及阴性精神症状分别为(21.57±2.42)、(30.62±4.35)和(20.41±1.89)、(28.48±3.42);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工疗情况、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以及讲究卫生能力分别为(6.88±4.26)、(7.45±3.11)、(2.49±3.03)、(8.78±3.22)、(0.51±1.09),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工疗情况、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以及讲究卫生能力分别为(6.88±4.26)、(10.85±3.62)、(5.57±3.31)、(11.02±4.05)、(1.54±2.42);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一年以及治疗后两年的社会功能分别为(11.19±3.22)、(12.47±4.12)、(14.22±4.81),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一年以及治疗后两年的社会功能分别为(11.25±4.12)、(10.03±3.99)、(10.92±4.25).观察组治疗效果、精神症状、病情康复情况以及社会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上,实施农疗,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康复情况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农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孤独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王卉张琼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2)、双支病变组(n=42)和多支病变组(n=24);轻度狭窄组(n=28)、中度狭窄组(n=41)和重度狭窄组(n=29).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FABP、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病变支数患者和健康人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变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和健康人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hs-CRP异常升高,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FABP、hs-CRP不同,其水平有助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急性心肌梗死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病变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和血脂的影响

    杨生平杨立波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接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运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种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血脂及血浆超敏蛋白反应蛋白(Plasma high sensitivity protein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在患者中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功能、血管内皮、血脂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和血脂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瑞舒伐他汀降血脂和消炎的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降钙素原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谢丽春杨汉华温丽华马廉...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虽然降钙素原(PCT)水平的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对PCT的深入研究,PCT对新生儿感染诊断的可靠性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非感染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也出现了PCT的升高.本研究旨在调查出生后四天内没有细菌感染征象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影响PCT水平升高的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住院的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的患儿138例,在入院后即采血进行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检测,并第4天复测PCT、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其中PCT升高(≥0.5 ng/ml)的有87例(占63.0%),具有证明细菌(细菌培养阳性)或可疑感染(C反应蛋白表达或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或窒息等病理状态的新生儿被排除.排除母体感染状态(反映为发烧,绒毛膜羊膜炎,阳性胎盘培养和静脉抗生素治疗).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样本量是40例(占28.9%),分析这40例新生儿各种条件,通过统计分析以确定影响无感染征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PCT水平升高的因素.结果 40例无感染征象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PCT升高与年龄(P=0.030),RCTP(网织红细胞计数)(P=0.049),TB(P=0.029)和IDB(P=0.019)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网织红细胞计数为正相关性,而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年龄为负相关性.与CRP、血红蛋白、体质量、TSH、FT4、孕周数无相关性.结论 在没有细菌感染征象的出生4天内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PCT水平与WBC、年龄、RCTP、TB和I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CT在新生儿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应通过考虑出生日龄、黄疸等干扰因素,应该做到动态监测下,PCT出现了持续升高,可能更加准确的反映感染的存在,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新生儿感染降钙素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PDCA在降低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影响

    彭春艳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其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常规护理的40患者纳入对照组,而对2016年7月~2017年12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40例患者则纳入研究组,对比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结果比较,研究组患者其压疮发生率(5.00%)相对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22.50%)而言,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 PDCA在降低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压疮发生率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晚期恶性肿瘤PDCA压疮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张力苏志强洪晓东张帅...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7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1 d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治疗效果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普及.

    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

    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痔的围术期护理

    任姗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痔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从2015年6月~2017年8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痔疮患者总计80例,这些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TST治疗,抽取其中40例患者使用传统方法护理,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40例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落实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 治疗工作结束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其治疗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也明显较好.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认可的患者数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多,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结论 TST治疗痔疮疾病效果显著,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工作,能够降低手术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给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纠纷事件的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痔疮围术期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王晶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总管结石中对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及胆瘘)及发生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①并发症:观察组并发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降低(P<0.05);②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特别满意26例、满意11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92.25%,较对照组的满意度67.75%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临床上对接受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肝切除术肝内胆总管结石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

    胡俊敏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 加强对6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讲说、术前准备及术后体位的护理.结果 62例视网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达到98.39%,术后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对视网膜脱落患者围手术期间的专业护理,这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视力起到了保障作用.

    视网膜脱离手术期间护理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刘施言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展开分析,依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即参照组32例给予呼吸内科基础护理常规,实验组32例在常规护理中加入舒适护理,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29例)明显高于参照组71.83%(23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舒适护理的介入有助于巩固并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舒适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