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RCP联合PTCD术对胆总管结石治疗后结石完全取净率及结石复发率的影响

    李方圆韩树堂孙仁虎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对胆总管结石治疗后结石完全取净率及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ERCP联合PTCD术组(联合手术组,n=40)和单纯ERCP组(单独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结石完全取净、结石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组患者的结石完全取净率97.5%(39/40)显著高于单独手术组70.0%(28/40)(P<0.05),结石复发率0%显著低于单独手术组10.0%(4/40)(P<0.05).结论 ERCP联合PTCD术较单纯ERCP更能有效提升胆总管结石治疗后结石完全取净率,降低患者结石复发率.

    ERCP联合PTCD术胆总管结石结石完全取净率结石复发率

    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应用分析

    孟娟王薇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在诊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本科室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资料和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情况作一回顾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DNA检测阳性率93%(93/100),血清MP-Ab-IgM阳性率69%(69/100),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支气管镜下均观察到黏膜充血和水肿,32例支气管开口处有痰栓堵塞,22例存在腔内炎性狭窄,8例黏膜有溃疡病变,3例小结节形成.在支气管肺泡灌洗后4周复查,仅3例未复张,部分和完全复率为97%.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不张病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DNA检测优于血清学MP-Ab-IgM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能明显缩短病程,促进肺复张.

    纤维支气管镜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不张诊治

    黄葵胶囊与氯沙坦联合用药方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应用

    陈艳春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黄葵胶囊与氯沙坦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86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治疗组(n=43).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与氯沙坦联合用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尿蛋白与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与肾功能指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干咳、腹泻等不良反应,均正确处理后,可有效缓解,不影响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黄葵胶囊与氯沙坦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可改善尿蛋白与肾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均正确处理后,可有效缓解,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黄葵胶囊氯沙坦有效性安全性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镇痛方式的术后转归效果差异

    伍星姚蓝朱传林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转归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分组研究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共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中的患者均为37例,对照组选择静脉镇痛,试验组选择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镇痛药物用量、镇痛效果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试验组舒芬太尼、麻黄碱、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展开比较,对照组均显著长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麻联合静脉麻醉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可显著提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促进术后转归,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不同麻醉镇痛方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转归

    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手术(DIXON)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观察

    王德良彭宣福刘志武王尧...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6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50例和开腹手术组44例,对比两组术中各指标值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指标值均优于开腹手术组[(t=11.031,P=0.000)、(t=33.211,P=0.000)、(t=32.101,P=0.000)、(t=9.030,P=0.000)].腹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0例),优于开腹手术组11.36%(5/44例),(x2=6.058,P=0.014).结论 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腹腔镜老年直肠癌临床疗效并发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卢丽萍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临床治疗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168例产后出血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n=84)施以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进行联合治疗;研究组(n=84)施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事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改善产后出血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栓

    活性益生菌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左继东刘冠环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活性益生菌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均分为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Hp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胶囊与克拉霉素片,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盟谓宝复合益生菌固体饮料,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治疗效果、Hp根除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活性益生菌能够有效提高慢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慢性胃溃疡活性益生菌Hp疗效生活质量

    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提高产科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

    赖国清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提高产科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产科采用阴道分娩方式的住院分娩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艾灸膻中、乳根、足三里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乳房穴位按摩.观察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哺乳第42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产妇产后3天内的泌乳量.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足够的产妇显著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足够和一般的产妇显著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能缩短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

    乳房穴位按摩艾灸产科母乳喂养率效果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尚晓霞刘金丽李佳王春波...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中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以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EOS%),将这些病例分为两组.A组:EOS%≤2%,100例,B组:EOS%>2%,200例.分析两组中不同分级的COPD患者所占比例,所有受试者均采静脉血2 ml,通过UniCAP100全自动荧光检测系统对其静脉血进行血嗜酸细胞含量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和住院天数比较,A组患者NLR水平低于B组,A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B组(P<0.05);A组患者出院后1年死亡率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EOS%≤2%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NLR水平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出院后1年死亡率低表示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能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指标.

    血嗜酸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分析

    820例抗核抗体阳性临床标本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刘忻欣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室抗核抗体阳性标本荧光核型与抗双链DNA、抗核抗体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双链DNA,对阳性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复检,分析不同荧光核型对应的特征性抗原谱结果.结果 总计820例抗核抗体单项阳性标本,核颗粒型为最常见核型(53.29%),其次是胞浆颗粒型(14.63%)和着丝点型(12.93%).单项阳性标本中抗双链DNA或抗核抗体谱阳性的比率为73.9%.437例核颗粒型中,最常见抗体为抗SSARo52(55.15%)、抗SSA(57.89%)、抗SSB(21.05%)和抗nRNP(26.77%);120例胞浆颗粒型中,最常见抗体为抗AMA M2(30%);106例着丝点型中,最常见抗体为抗CENP B(98.11%);70例核均质型中,最常见抗体为抗核小体(32.86%)和抗组蛋白(21.43%)抗体;以上与非该核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室"抗核抗体常规套餐"通过联合检测,有助于综合判断与预后观察,但仍可能存在遗漏,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抗核抗体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