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因子的影响对比分析

    韩健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蛋白酶-9(MMP-9)以及血脂浓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A组3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B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他汀类药物选择氟伐他汀.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CRP、IL-1β、MMP-9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1β、MMP-9、TC、LDL-C、HDL-C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但两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炎症因子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穿王消炎胶囊治疗急性咽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熊云峰刘锡芳张学俊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咽扁桃体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穿王消炎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咽扁桃体炎90例为研究对象,以用药方式分组:对照组45例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实验组45例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穿王消炎胶囊,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②实验组高热缓解时间(22.34±5.42)h、咽痛缓解时间(51.38±8.93)h、扁桃体充血缓解时间(72.21±10.36)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8.76±6.23)h(、59.97±11.56)h、(79.57±14.38)h(P<0.05);③实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与对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口服治疗基础上,给予急性咽扁桃体炎患者穿王消炎胶囊口服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急性咽扁桃体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穿王消炎胶囊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和血清IL-6及降钙素原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余香华林峰董瑶佳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脊液β2微球蛋白(CSFβ2-MG)血清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原菌不同分为化脓性感染组(28例)、病毒性感染组(24例)及结核性感染组(26例),同期选择30例无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儿脑脊液β2-Mg含量及血清IL-6、PCT水平,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4组研究对象脑脊液β2-Mg含量及血清IL-6、PCT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化脓性感染组脑脊液β2-Mg含量及血清IL-6、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组和结核性感染组脑脊液β2-Mg含量及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患儿脑脊液β2-Mg及血清IL-6、PCT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脑脊液β2-Mg及血清IL-6、PCT各单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β2-Mg水平与IL-6、PCT水平正相关(r=0.436,0.513,P<0.05),且IL-6、PCT水平也呈正相关关系(r=0.549,P<0.05).结论 脑脊液β2-Mg及血清PCT水平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鉴别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小儿中枢神经系统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李敏王宇宏吕丁丁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OPD患者90例,其中急性加重期(AECOPD)50例,临床缓解期40例;健康对照者80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H-FABP含量,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AECOPD组患者于入院后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COPD组患者无论急性发作期亦是缓解期的H-FABP水平均较同期健康对照者均有明显升高(P<0.01;P<0.05);急性发作期升高更为显著;而cTNI、CKMB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ECOPD患者治疗前后指标的比较:AECOPD患者经治疗后H-FABP水平明显下降,H-FABP水平与FEV1及氧分压成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H-FABP水平较高,急性发作期升高明显,提示存在心肌损伤.经治疗后H-FABP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损伤预后

    江苏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付路高丽娟贾伯芹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某三甲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状及感染特征,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院的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及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统计数据后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患者26628例,发生医院感染75人、79例次,感染率0.28%,医院感染例次率0.30%.感染率前3位的科室为新生儿科、儿外科、妇科,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系统、血液,占67.09%.病原学送检3910例,检出病原菌54株,检出率1.02%,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6.34%.结论 某三甲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率较低,且有其特有的医院感染特点.今后应将新生儿科、妇科、儿外科作为重点感染防控科室,呼吸道、血液感染作为重点防控部位.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血培养与PCT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于登程张仁丰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培养与PCT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46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一般感染者46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液病进行培养,并测定PCT、CRP含量,比较检测结果 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PCT、CRP、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计数异常、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合并MODS患者、脓毒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WBC计数异常、PCT均高于脓毒血症者,且脓毒性休克者的平均动脉压高于脓毒血症者(P<0.05),3组血培养阳性、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入院当日、第3天、第5天的PCT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 血浆PCT与脓毒血症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血培养与PCT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价预后价值显著.

    脓毒血症PCT血培养早期诊断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张菊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疾病患儿168例,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样本、采集咽拭子样本,分别通过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且以常规血培养为金标准,分析检验结果 差异.结果168例均获得常规血培养确诊,快速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109例(64.88%)、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感染阳性138例(82.14%),后2种检测方法阳性检查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 d患者中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7 d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均可获得的临床价值,后者阳性检出率更高.

    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郑亚成陈辉董林祥宇雪豹...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中30例,联合应用手术取栓与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其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有18例患者植入永久性滤器,8例患者植入临时滤器,4例患者植入可回收滤器.患者平均采用导管取栓3.7次,并且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术与球囊血管成形术;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下肢肿胀现象全部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手术取栓腔内介入急性深静脉血栓

    亚甲蓝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寻找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魏春梅潘虹聂凤荣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亚甲蓝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寻找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制定的BOT分期标准患者均为Ⅰ、Ⅱ期病例,遵医嘱将其分为对照组(n=11)和试验组(n=15),对照组行全子宫、盆腔、双附件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于术中采用亚甲蓝注射液1 ml作为示踪记,识别记录SLN染色情况,术后全部淋巴结均行病理学检验,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为参照标准,分析SLN阳性检出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73.86±62.69)ml明显小于对照组(238.73±59.34)ml(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123.06±31.6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61.76±28.74)min(P<0.05);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试验组1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SLN阳性检出93.33%,且13例患者存在病灶转移,2例无病灶转移,试验组SLN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2.30%、50.00%、86.67%、7.69%、50.00%.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中运用亚甲蓝示踪技术识别前哨淋巴结准确可靠,可为淋巴结清扫实行范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亚甲蓝示踪技术前哨淋巴结子宫内膜癌

    缩宫素与卡孕栓对孕产妇产后出血的研究

    钱莹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缩宫素与卡孕栓对孕产妇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孕产妇采用缩宫素静滴,实验组孕产妇在此基础上配合卡孕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孕产妇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并且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孕产妇,其孕产妇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低于对照组孕产妇(P<0.05).结论 相较于缩宫素,缩宫素与卡孕栓共同使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孕产妇降低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减少孕产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使孕产妇更加满意本院的治疗,从而使孕产妇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缩宫素卡孕栓产后出血生活质量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