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后NSE含量变化的研究

    薛军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以及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样中NSE含量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脑脊液中NSE含量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液中NSE含量水平及其与脑脊液中NSE含量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患儿脑脊液和血液中的NSE含量水平均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且脑脊液中NSE含量下降幅度更大,脑脊液中NSE含量与血液中NS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脑脊液与血液中NSE的含量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有紧密的关系,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

    病毒性脑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脊液血液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ICU监护及治疗分析

    彭光善游靖岚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开展ICU监护和治疗,分析和研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本院ICU收入以及治疗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均接受ICU监护和治疗,统计和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行开颅手术,30例行多发伤相关手术;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的患者分别占据46.00%、24.00%、14.00%、2.00%、14.00%.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实施ICU监护和治疗能够提升救治成功率,呈现重要的应用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ICU监护

    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戴泓厚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为A组,同期收治的3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B组,选择31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B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分析3组检查结果 ,记录3组资料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比容(MCV)、红细胞(RBC)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红细胞指标为(4.89±0.80)×1012/L,B组红细胞指标为(3.02±0.54)×1012/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28.32±2.88)g/L,A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0.32±12.82)g/L,B组血红蛋白水平为(74.20±18.32)g/L,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与B组,A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比容(MCV)水平分别为(67.32±5.44)fL与(65.20±5.21)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平均比容(MCV)水平为(88.90±5.66)fL,与A组及B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350.43±10.33)g/L,A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304.29±20.32)g/L,B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298.23±21.9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尽早确认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血常规检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后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尧剑波黄若华吴豪杰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28例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后外侧入路组以及前外侧入路组,并分别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135.7±26.5)min,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14%(1例),与后外侧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05.6±20.6)ml,住院时间(12.6±2.6)d,明显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且经术后随访,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髋关节功能改善更佳,近期疗效相对较好,且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均较好.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功能并发症

    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控制研究

    张梅刘金红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控制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新生儿85例,所有新生儿均采纳PICC置管治疗,对其血流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 5 min 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含7分)为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病房的监管,根据血流感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措施,保证新生儿病房治疗的安全性.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新生儿血流感染控制措施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

    黄诚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大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阻滞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手术开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镇痛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临床效果

    生态疗法对慢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左继东刘冠环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活性益生菌微生态疗法对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诊的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均分为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性益生菌,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便性状评分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时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性益生菌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且更接近正常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果糖治疗基础上加用活性益生菌微生态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大便性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慢性便秘活性益生菌微生态疗法乳果糖大便性状

    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超声观察

    周倩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在不同时期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并发AAC时间是否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内2周为早期(28例)、中后期(30例),对两组患者的超声下表现.结果 58例患者均有发热情况,其体温均≥38.5℃,其早期组的胆囊窝积液的发生概率为96.43%(27/28);超声墨菲氏征的发生率为100%(28/28),显著较中后期组更高(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超声特征亦具有差异,其囊窝积液的发病率在疾病早期较高,于中后期出现胆囊壁厚的概率更高.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超声表现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

    种植牙区骨量不足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研究

    王善勇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 的研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18例)及观察组(n=18例).外科手术方法选择:对照组采用上颌窦提升术,观察组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0 d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3个月的义齿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10 d手术Ⅰ期愈合率对比,观察组94.44%(17/18)高于对照组66.67%(1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义齿修复率对比,观察组100%(18/18)高于对照组77.78%(14/1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上颌窦提升术而言,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应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诱导缺失骨组织的再生、重建,促进新生骨组织与种植体快速愈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种植牙区骨量不足外科手术处理方法

    帕金森病并发异动症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张捷张林艳许多王志坚...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评价国人帕金森病并发异动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采用文献追溯等方法,收集国内于2017年12月前发表的关于帕金森病并发异动症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结果 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32篇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有8篇文献纳入本研究,累计病例272例,对照97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年龄、病程、H-Y分级、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及性别的合并效应量分别为-6.99(-8.13~-5.86)、3.58(2.19~4.97)、0.63(0.31~0.94)、248.63(116.00~381.25)、2.69(0.65~4.73)及1.39(1.05~1.86).经Z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22、5.04、3.88、3.67、2.58及2.28,P<0.05).结论 发病年龄、病程、H-Y分级、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及女性是帕金森病并发异动症的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异动症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