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闫树伟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维生素C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牙周基础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松动例数为10(40%),松动指数Ⅰ度例数为8(32%),松动指数Ⅱ度例数为6(24%),松动指数Ⅲ度例数为1(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无松动例数为6(24%),松动指数Ⅰ度例数为7(28%),松动指数Ⅱ度例数为9(36%),松动指数Ⅲ度例数为3(12%),以此表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松动指数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之前的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附着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探诊出血指数为(0.91±0.24),探诊深度为(2.01±0.44)mm,附着水平为(3.11±0.25)mm,菌斑指数为(0.51±0.20),对照组患者探诊出血指数为(1.74±0.75),探诊深度为(2.65±1.03)mm,附着水平为(3.97±0.61)mm,菌斑指数为(1.27±0.45),以此表示观察组患者的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附着水平改善比对照组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之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症状,减少牙齿的松动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临床效果

    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戴晓荣成宏伟黄震焦胜...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蓝激光成像(BLI)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5月对普通白光内镜(WLE)依据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筛查出的249处局灶性病变分别行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检查,依据VS诊断标准评估内镜表现,以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与白光单独放大镜下诊断的效果.结果 活检病理结果显示,249处病灶中慢性胃炎149处,肠上皮化生67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25处.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占76.7%、85.1%、86.7%,Kappa值分别为0.571、0.730、0.760.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筛查,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2.0%、92.0%、92.0%,特异度分别为95.5%、98.2%、99.1%,一致性分别为93.2%、97.6%、98.4%,Kappa值分别为0.642、0.871、0.911.与白光单独放大比较,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显升高(P<0.05);在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时,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白光单独放大提高(P<0.05).结论 BLI结合放大内镜可提高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的准确性.

    胃肿瘤内窥镜检查胃肠道诊断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

    VAD方案和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临床观察

    胡娜章海燕陈方徐青青...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讨论VAD(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和P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VAD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PCD方案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临床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优于VAD方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VADPCD多发性骨髓瘤效果临床观察

    不同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情况分析

    高嫄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存活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300例AMI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B组与C组,均是100例.A组给予药物治疗,B组给予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C组给予择期PCI治疗.对比患者病死率、发病3个月后心功能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病死率高于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死率接近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发病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低于B组与C组,且B组低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AMI患者行PCI手术的存活率高于药物治疗,但早期手术可能会引发房颤与室颤等并发症,且心功能恢复欠佳.临床中应尽早确诊AMI病情,并给予科学治疗,以保证患者存活率.

    药物治疗PCI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

    痰热清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马晓庆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痰热清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就治于本院感染科的14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70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设置为常规组;另70例患儿采用痰热清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方案治疗,设置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上述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清心肌酶[清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将两组患儿体温、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K、CK-MB、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热消退时间为(2.11±0.24)d、皮疹消退时间为(4.20±0.33)d、住院时间为(6.28±0.34)d,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手足口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痰热清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效果可观,可缩短体温、皮疹消退时间,并改善血清心肌酶水平,可进一步推荐应用.

    手足口病痰热清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用药方案合理用药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赵翔文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8月,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给予心血管内科疾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1周内心绞痛发生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述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相较于心血管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预后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急性心绞痛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铁调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艳春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铁调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时抽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验的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照组,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浆铁调素水平与常规临床指标检测,分析对比两组血浆铁调素水平与常规临床指标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并将血浆铁调素水平变化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血浆铁调素水平与常规临床指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P<0.05),且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分析发现铁调素水平与患者机体内的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高敏C反应蛋白、IL-6、EPO抵抗指数、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左心室质量呈正相关性;而与总铁结合力、血清前蛋白、转铁蛋白、不饱和铁结合力呈负相关性.通过分析总结显示IL-6、总铁结合力、铁蛋白与铁调素水平呈独立相关性,而铁调素水平升高是增加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浆铁调素水平监测,及时发现其变化水平,给予相应的诊治方案,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浆铁调素水平临床意义

    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江渭洁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4年6月~2017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CCAM的40例胎儿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胎儿20例.对照组胎儿给予产前MRI诊断,观察组胎儿给予产前超声诊断,统计比较两组胎儿漏诊率、囊肿体积及不同性别的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胎儿漏诊率为5.0%,观察组胎儿漏诊率为1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胎儿囊肿体积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5.1 mm×14.1 mm×12.1 mm、65.1 mm×61.1 mm×30.1 mm;观察组胎儿囊肿体积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6.1 mm×13.1 mm×12.1 mm、63.1 mm×60.1 mm×31.9 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胎儿男、女发病率分别为75.0%、25.0%,观察组胎儿男、女发病率分别为80.0%、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对CCAM分型及预后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产前超声诊断临床价值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10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许泽锋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腹股沟疝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所选是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P<0.05);两组疾病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就接受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程度,缩短康复的时间,意义重大.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孕中期剖宫产瘢痕子宫65例引产方式及产后并发症状况观察

    卢蓉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引产方式应用于孕中期剖宫产瘢痕子宫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在2014年5月~2017年6期间于本院接受孕中期剖宫产瘢痕子宫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33例观察组与32例参照组.参照组接受单一利凡诺实施引产,观察组在使用米非司酮的同时加用利凡诺进行引产.将两组的引产情况及并发生情况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胎盘排出的宫缩时间、宫缩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宫颈成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引产成功率均优于参照组.且两组间上述各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孕中期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索前列醇施以联合引产的效果更为优良,更具安全性,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孕中期剖宫产瘢痕子宫引产方式产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