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张燕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肝硬化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两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并计算DSV/DPV.比较两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及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DPV、DSV、QPV、QSV、DSV/DPV较高,VPV、VSV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肝功能C级患者DPV、DSV、QPV、QSV、DSV/DPV高于B级,且B级高于A级;肝功能C级患者VPV、VSV低于B级,且B级低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可准确评估其肝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肝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

    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预后效果观察

    余佳董珊珊吴淑媛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2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白蛋白联合光照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输液泵外周静脉自动换血术,对比两组血清胆红素指标及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使用输液泵外周静脉自动换血术,有利于缓解血清胆红素指标,促进患儿康复,但可能产生低血钙、血小板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血清胆红素指标不良反应

    微创经皮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陈晶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经皮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一次单通道取净率、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一次单通道取净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术后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可提高一次单通道取净率,降低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肾功能及生活质量.

    微创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肾结石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逄晓雷段煜孙亭山李本科...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5-FU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使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呕吐等,均在可控范围内,不影响后续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雷替曲塞奥沙利铂吡柔比星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不良反应

    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治疗颅脑损伤伴脑积水的效果观察

    欧阳传宏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治疗颅脑损伤伴脑积水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伴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每组50例.分流修补分期组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之后延期颅骨修补术,分流修补同期组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脑脊液红细胞、日常生活能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四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 分流修补同期组脑脊液蛋白质、脑脊液红细胞、日常生活能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四肢运动功能、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及并发症均优于分流修补分期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伴脑积水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治疗颅脑损伤伴脑积水效果

    不同骨水泥灌注量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

    袁博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骨水泥灌注量经皮穿刺锥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olumbar body,OV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KP手术,根据不同骨水泥灌注量分为低剂量组(骨水泥灌注量低于6 ml)58例和高剂量组(骨水泥灌注量高于6 ml)50例.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与椎体中央高度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变化,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椎体再发骨折、临近节段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椎体前缘与椎体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患者椎体中央高度大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渗漏率略低于高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椎体再发骨折、临近节段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KP手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疼痛情况,恢复椎体高度,且骨水泥注入剂量对其疼痛缓解程度、椎体高度恢复无显著影响,骨水泥注入剂量增加对再发骨折以及骨水泥渗漏无显著影响,但大剂量注入仍有可能增加上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骨水泥灌注PKP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并发症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评价

    刘俊江健彭金健程毛峰...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大骨瓣减压术和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然后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常规组术后3~6个月采用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术后1~3个月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恢复良好率为67.5%,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颅骨修补术脑外伤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疗效观察

    张茂彬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垂体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行内镜经蝶手术,对照组行显微镜经蝶手术,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量(45.1±4.6)ml、手术时间(70.4±7.5)min、术后观察治疗时间(4.5±1.5)d均少于对照组[(84.4±7.6)ml、(111.5±15.9)min、(8.6±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观察治疗时间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肿瘤全切率.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探讨增强CT扫描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陈丹丹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增强CT扫描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及外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对其MRI与增强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种方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诊断率.结果 MRI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96.00%,高于增强CT扫描的7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8,P<0.05);MRI在直径≤3 cm肝癌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6.77%,高于增强CT扫描的70.9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08,P<0.05);MRI在直径>3 cm肝癌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4.74%,增强CT扫描为89.4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9,P>0.05);经MRI平扫之后发现,T1WI上显示为略低信号或者低信号,T2WI上有47例患者显示为略高信号或者不均匀信号,有3例患者主要显示为等信号;增强CT显示动脉期时,病灶出现明显强化现象的患者共有45例,等密度强化现象的患者共有3例,没有明显强化现象出现的患者共有2例;门脉期时,病灶呈现为等密度的患者共有49例,呈现为略高密度或者高密度的患者有1例;延迟期时,病灶强化程度明显降低,主要呈现为略低密度或者低密度.结论 原发性肝癌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扫描,特别是在直径≤3 cm肝癌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原发性肝癌的增强CT扫描与MRI扫描均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肝癌诊断增强CT扫描MRI应用价值

    改良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临床效果观察

    邱俊辉廖华陈飞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耳胆脂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乳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骨导差情况、外耳道形状改变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其气骨导差总改善率为100.00%,与对照组患者的气骨导差总改善率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耳道正常比例为88.24%、小腔比例为11.76%,与对照组患者的外耳道形状改变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耳胆脂瘤患者接受改良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减少患者外耳道的改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效果显著.

    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耳胆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