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对肿瘤性结肠梗阻的急诊手术治疗分析

    马志伟朱隽王晓辉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诊手术对于治疗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9例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作为本次临床分析的主要依据.49例患者均运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情况.结果 49例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经急诊手术治疗后,有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9.56%,患者死亡率为6.12%.结论 对于治疗肿瘤性结肠梗阻运用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病死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与运用.

    肿瘤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急诊手术治疗效果

    穴位按压联合活血散瘀方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姬强明王金法费红良石盛生...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穴位按压联合活血散方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予"血海"、"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位按压治疗并给活血散瘀方口服,对照组予甘露醇静滴消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每例患者患侧足踝部首次出现皮肤褶皱征阳性的时间,统计每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入院第3、5天及术后第1、3、5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首次出现皮肤褶皱征阳性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穴位按压联合活血散方口服治疗可更好的缓解疼痛,加速消肿,能更快的出现皮肤褶皱征阳性,使患者能更早的接受手术治疗,并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

    跟骨骨折穴位按压中药疼痛切口愈合

    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

    龚敏韩明张志强崔钢...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照组47例,行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58%和76.6%,其中Ⅰ~Ⅲ型患者两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Ⅳ型患者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Ⅰ~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效果均较好,Ⅳ型患者选择后者更好.

    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Corette分型

    7例剖宫产子宫切口血肿的分析

    朱倩徐迎雪张翠兰严静静...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形成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至本院行剖宫产并发生子宫切口血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在术后5天左右B超检查发现子宫切口血肿.其中1例血肿小,未予特殊处理,3例患者予抗感染、促缩宫并辅以中药等治疗后痊愈,另外3例患者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积血.结论 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血肿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通过B超诊断,大部分子宫切口血肿都能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小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剖宫产子宫切口血肿

    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曹佳悦刘铁刚候秀峰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研究采用曲美布丁和复方阿嗪米特联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以便于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方式进行调查,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选择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采用阿嗪米特进行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择采用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同样出现不良反应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在治疗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曲美布丁复方阿嗪米特功能性消化不良

    探讨咪唑安定不同时机给药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产妇寒战反应的影响

    董建明李娇娥范军辉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不同时机给药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产妇寒战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20例,平均分为A、B、C 3组,其中A组40例,在麻醉开始前15 min静脉泵注咪唑安定0.3 mg/kg,B组40例,在胎儿娩出后即刻对产妇静脉泵注咪唑安定0.3 mg/kg,C组产妇40例,静脉泵注0.3 mg/kg的生理盐水,对比分析3组产妇寒战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3组寒战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A组、B组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产妇进行麻醉时,不同时机对患者使用咪唑安定取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别,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使用咪唑安定的效果明显优于胎儿娩出后的使用效果,对产妇麻醉前使用咪唑安定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寒战反应,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用效果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咪唑安定不同时机给药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寒战反应

    药学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分析

    范晓燕马佳商庆辉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干预前组)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干预后组)来院就诊的CHB患者各150例,干预前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后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持续性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和为期48周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病情的转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48周后患者对口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80.67%)明显优于干预前组(3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DNA下降率以及HBsAg阴转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CHB患者持续药物治疗时,临床药师加强对患者药学服务,提高了CHB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保证了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药物依从性临床药师

    不同类型植骨治疗在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周超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植骨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植骨类型分为A组取髂骨植骨组13例和B组人工骨植骨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Neer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时间12~27个月.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14.2±1.5)周,B组骨折愈合时间(14.3±1.3)周;末次随访时A组NEER评分(92.3±7.5)分,B组NEER评分(92.2±8.3)分;A组VAS评分(1.6±1.4)分,B组VAS评分(1.9±1.2)分.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最终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髂骨植骨与人工骨植骨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都获得了良好疗效,但各具有优缺点,术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肱骨近端骨折高龄骨质疏松植骨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周倩李谌蒋薇薇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PCI术的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氯吡格雷,研究组的治疗药物为替格瑞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并发症、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2 h、24 h、7 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呼吸困难、室性间歇、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良好,可对血小板聚集水平进行有效抑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值得优先选择和普及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替格瑞洛PCI术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影响研究

    刘玉铎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及血清组织多肽抗原(T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沈阳市某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观察组采取保乳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能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但是保乳手术的预后情况优于改良根治手术,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

    乳腺癌保乳手术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血清组织多肽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