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erbert螺钉内固定与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中华高学良沈红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以及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有25例,采用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有25例,予以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分析,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6.00%),要高于参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68.00%),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00%),低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实施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十分优异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Herbert螺钉内固定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桡骨小头骨折疼痛缓解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陈宝明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与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取石术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经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取石术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其中梗阻性结石31例,占77.5%,非梗阻性结石9例,占22.5%;术前本组患者分别行CT诊断及CT联合超声诊断两种方式检查,分别记为CT组与超声组;超声组患者经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2.5%,漏诊率为7.5%;CT组诊断准确率为75.0%,漏诊率为25.0%;超声组确诊率明显高于CT组,漏诊率明显低于CT组(P<0.05);定位诊断:经ERCP证实本组40例患者中29例为胆总管上段结石,占72.5%,7例为胰腺段结石,占17.5%,4例为壶腹段结石,占10.0%;超声定位诊断与ERCP检查的符合率为92.5%,CT诊断定位诊断与ERCP检查的符合率为72.5%,超声组明显高于CT组(P<0.05).结论 在常规CT检测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诊断方式对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检查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可为结石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可作为ERCP取石术前的常规检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胆总管结石超声诊断胰胆管逆行造影取石术

    三维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振波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运用到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性病变患者中的功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36例,借助三维DSA型造影对所有患者施行诊断以当作DSA组,选取借助造影监测(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对所有患者施行诊断以当作CTA组与MRA组,并汇编适宜的治疗类规划.结果 通过三维DSA型技术施行诊断后,共29例患者即脑动脉瘤,4例患者即烟雾病,3例患者不具备造影异常型表现.29例脑动脉瘤患者接纳了DSA造影三维成像后,监测而得37个动脉瘤.全部患者在借助不一致的造影型技术施行诊断后,DSA组患者病症的检出率即94.44%,大于CTA组患者的61.11%与MRA组患者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DSA型造影运用到对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辅以诊断后,具备高效、精准等优势,给治疗类规划的选取予以了尤为关键的影像学凭据.

    颅内动脉瘤价值三维DSA技术运用

    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陈会军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对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水平,并分析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预测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结果 的符合率.结果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CA19-9、CA125、CA211、CA2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19-9、CA125、CA211、CA242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1.25%、75.00%、72.50%和76.25%.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CA211、CA242水平,相较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通过术前血清CA19-9、CA125、CA211、CA242水平检测,能够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肿瘤标志物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

    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小红李建霞李超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首次就诊,经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病检确诊为子宫内膜非不典型增生的患者106例做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为原则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用宫内放置曼月乐环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孕激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接受治疗后月经周期、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等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治疗后获得了与对照组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关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选择宫内放置曼月乐环与口服孕激素相比效果更佳,具备一定安全性且更利于患者接受.

    孕激素曼月乐环子宫内膜增生

    可调压分流管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120例创伤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童威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调压分流管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创伤后脑积水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创伤后脑积水患者24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组120例实施可调压分流管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1周生活质量各维度(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112/120),对照组为86.67%(104/1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4/120),低于对照组11.67%(14/120)(P<0.05);术后1周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创伤后脑积水患者可调压分流管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创伤后脑积水可调压分流管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新生儿呼吸衰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王顺兰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从而为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内本院呼吸科接收的3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挂号奇偶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n=17)和无创组(n=17),常规组患儿实施基础常规治疗,无创组给予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SaO2、PaCO2、PaO2、pH)、心率(HR)、呼吸频率(RR).结果 在与常规组进行比较之后,无创组的患儿治疗率显著高出常规组,且血气指标(SaO2、PaCO2、PaO2、pH)、心率(HR)、呼吸频率(RR)改善情况较明显,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作用明显,患者治疗后不论是治疗疗效,还是血气指标,改善情况都要比实施常规基础治疗的常规组显著,还能降低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复发率的影响

    唐岱李炜伟王振冉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近期疗效、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近期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5.72±2.31)个,与对照组的(17.21±2.26)个,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复发率分别为5.0%、3.3%,1年存活率为9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够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结肠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复发率

    四联手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视力和眼压及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江慧敏李财保熊祖国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四联手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青光眼阀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阿托品、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四联手术(青光眼小梁、前段玻璃体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治疗,临床观察两组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改善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00%(9/3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一氧化碳浓度、房水一氧化碳IL-6、VEGF水平及眼压指数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手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临床疗确切效,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极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整体指数,降低眼压,值得临床实践推广实施.

    四联手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眼压并发症改善作用

    体外冲击波在肩关节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徐毅邹毅周士进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在肩关节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112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6例,对患者进行物理因子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C-M评分(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对患者进行物理因子和关节松动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得到明显的降低,肩关节运动功能明显增强,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是一种理想的肩关节运动损伤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体外冲击波肩关节运动损伤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