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黄本恩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液浓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凝血功能。

    氯吡格雷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安全性

    主动脉球囊反博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徐博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急诊PCI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PCI+LA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尿量及心源性休克相关指标(BNP、hs-CRP、cTn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中心静脉压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尿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NP、hs-CRP、cTn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实施IABP+急诊PCI治疗,与单纯实施急诊PCI比较,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源性休克状态,效果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休克主动脉球囊反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新型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的设计及置入路径的影像学测量

    刘碧峰褚小刚张丽恒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新型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并探讨其在AxiaLIF手术置入的最佳路径。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MRI检查的40例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腰骶椎MRI正中矢状位层面的T2加权图像,将L5、S1椎体分为3等分,定义L5/S1椎间盘中心为A,L5椎体下终板中点为C,S1椎体下1/3等分线与其前缘的交点为F7,测量两椎体8条等分线前后缘的距离及椎体后缘与AC、AF7两手术入路参考线与相应等分线所相交点的距离。结果 男性和女性的L5、S1各等分线椎体前后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照其平均值,AC、AF7参考线与L5、S1的七条等分线所相交点到椎体后缘的距离的平均值占相应等分线椎体前后缘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61。11%、57。90%、54。05%、50。00%、52。00%、63。64%、85。71%、46。15%、44。86%、43。86%、42。86%、52。50%、72。72%、100。00%。结论 新型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设计新颖,可避免AxiaLIF融合失败后的翻修,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AF7参考线在两椎体各等分线的相交点到椎体后缘的距离比AC线更接近中轴位置,AF7线可作为手术置入的最佳路径。

    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设计置入路径影像学测量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胡怀阳黄耀辉吴莉华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sAg、AST、ALT和血清HBV DN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ⅢNP、IV-C、LN、HA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恩替卡韦水飞蓟宾葡甲胺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小肠出血28例临床分析

    廖陈唐浩然唐辉蓉吴雪松...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以血管病变和肿瘤多见,其中血管病变13例(血管畸形8例,血管瘤5例),肿瘤10例(间质瘤8例,淋巴瘤2例),美克尔憩室4例,Corhn病1例。出血部位:空肠16例,回肠12例。28例患者中22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小肠部分切除术或小肠局部切除术,6例患者行DSA介入治疗。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随访均无再次出血,其中1例空肠间质瘤患者2年后出现肝转移并死亡。结论 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对辅助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手术探查是主要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

    小肠出血诊断治疗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李向东徐平朱建明文俊...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功能改善组(mRS评分0~2分)和功能不良组(mRS评分3~6分),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获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剔除混杂因素,再行曲线拟合分析预后因素与术后90 d mRS评分的关系。结果 共有7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功能改善组29例(37。6%),功能不良组48例(6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房颤病史、侧枝循环代偿等级、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C反应蛋白、D-二聚体、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C反应蛋白、侧枝循环代偿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可能与C反应蛋白、侧枝循环代偿等级相关。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分析

    韶关地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张浔姚娟娟彭红梅刘慈娣...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韶关地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出生的3708名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84例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实验组,3624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分析比较孕期两组母体因素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3708名新生儿中,足月低出生体重儿84例,发生率为2。3%。实验组孕晚期产检次数少于对照组,且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贫血、胎膜早破及羊水过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年龄、胎次、分娩孕龄、脐带异常及胎儿窘迫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出生体重及身长均低于对照组,窒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危因素是导致低出生体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相关围生保健,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妊娠期合并症,提升足月胎儿生长受限诊断率及提高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

    足月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母体因素窒息率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24h内配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孔楠赵晓晨张帆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24 h内配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在rt-PA静脉溶栓后24 h内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rt-PA静脉溶栓后24 h内配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纤溶指标及出血情况;同时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7 d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纤溶酶原(PLG)、A2-纤溶酶抑制物(A2-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系统性出血、脑实质出血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4个月,研究组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24 h内配合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其预后。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替罗非班疗效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张庆桥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接受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安全性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11月本院接诊且行红霉素治疗的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本院接诊且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症状改善时间、用药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减轻、血象恢复正常、退热、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均有较好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

    糖化血红蛋白及皮质醇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王蒨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皮质醇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18例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明确诊断结果。118例患者入院后均分别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皮质醇检测,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断糖化血红蛋白、皮质醇单独与联合检测时的诊断效能。结果 118例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诊断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102例,非2型糖尿病16例;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皮质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9。83%,高于单独糖化血红蛋白的82。20%、单独皮质醇的81。36%(c2=4。493、5。205,P=0。034、0。022);糖化血红蛋白、皮质醇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04%、91。53%、66。67%,高于单独糖化血红蛋白的90。20%、87。29%、52。38%,高于单独皮质醇的88。24%、84。75%、45。45%。结论 2型糖尿病诊断中联用糖化血红蛋白与皮质醇可提升诊断效能。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皮质醇联合检测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