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例特殊结核渗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钱孟佼彭旭光苗蔚王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特殊的结核渗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诊断及临床干预过程,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诊断和治疗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少见、特殊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2例特殊结核渗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影像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1例行心包开窗引流及心包活检,获取病理学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细菌学证据,及时选用万古霉素和抗结核治疗;另1例存在医源性损伤,行心包剥脱并取出引流导管,获取病理学证据后抗结核治疗;2例患者舒张早期左室腔内充盈指标均较前下降,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 结核渗出-缩窄性心包炎是肺外结核的一种严重形式,死亡率高、相对少见,不易与单纯心包积液鉴别;心包开窗引流及活检可能有一定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价值,而心包穿刺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舒张早期左室腔内充盈指标等变化可能反映了心包限制性运动变化的改善情况.

    结核渗出-缩窄性心包炎心脏损伤

    低碘含量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及迭代重建在颈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

    朱晓明李晓谨张清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碘含量对比剂联合应用低管电压及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60例拟行颈部CT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B组80 kVp,碘克沙醇(270 mgI/ml);C组70 kVp,碘克沙醇(270 mgI/ml).B、C两组并联合使用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算法SAFIRE.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对3组中有明确病理学结果 的病例进行符合率分析.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 在图像客观质量评价各指标中,C组血管CT值(446.958±82.885)Hu最高(P<0.001);而B组(14.520±6.421)Hu、C组(17.422±5.158)Hu的噪声低于A组(27.910±12.305)Hu,且B组、C组SNR与CNR较之A组明显提高(P<0.001);有效辐射剂量最小的为C组(1.427±0.276)mSv.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显示3组病例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且B组、C组病理诊断符合率均不低于A组.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70 kVp)、低碘含量对比剂(270 mgI/ml),并联合使用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算法SAFIRE进行颈部CT增强检查,既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所得图像质量也可满足诊断要求.

    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迭代重建颈部

    基于MBTI的不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的人格类型分析

    曾卫龙欧萍徐小缓汪红梅...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不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的人格类型差异,为该院的管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医护人员在不同工作阶段的性格偏好提供了依据,并在今后的员工招聘、培训和激励等管理过程中提供了新的选择思路.

    MBTI医护人员人格类型工作年限

    肺癌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机制

    郭娜娜刘学军杜毓峰郝小燕...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机制.方法 利用小鼠肺癌模型,检测血清丙二醛(MAD)水平;采用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小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织法(SABC法)分析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en-1的表达.结果 小鼠肺部HE提示B组肺癌小鼠模型造模成功.B组小鼠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低于A组,血清MDA的含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肺癌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增加.B组小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en-1的表达均低于A组,提示小鼠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完整性是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关键.结论 肺癌小鼠存在肠黏膜损伤.肺癌小鼠缺氧后,机体存在氧化-抗氧化系统紊乱,加重肠黏膜功能损伤.

    肺癌肠黏膜屏障ZO-1蛋白Occluden-1蛋白

    原发性直肠鳞状细胞癌术后1个半月肝转移1例分析

    郭秀梅王雷林雪
    14-16页

    直肠肿瘤诊断病理学影像学

    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淑娟任晓婷徐宝玉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疑似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有80例患者经过临床手术病理显示确诊为闭合性损伤,患者先后行B超诊断与CT诊断,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 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中,B超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与CT诊断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腔脏器诊断中,B超诊断的准确度与CT诊断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应用B超诊断不仅简单快捷,安全无创,而且在诊断实质性脏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在空腔脏器诊断中准确度不如CT诊断,因此建议在针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中,应将B超诊断与CT诊断两者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应用效果准确度

    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特点及对策探讨

    王莱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的特点,总结提出提高抢救效率的对策.方法 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704例次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比对论证,总结机场院前急救的特点,提出相应急救的策略.结果 机场院前急救内科系统疾病(包括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占比67%,其次为各种外伤,占比27.3%,中毒占比0.9%,有别于非机场急救机构的疾病分类.同时在航空器和航站楼内出诊占比72%.结论 民用机场院前急救有着区别于一般院前急救的特点,应根据机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方面的物资及人员准备,普及机场工作人员的应急救护知识,提高整体急救水平.

    民用机场院前急救特点对策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潘杨陈泉谭云朱政炜...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于本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判断两种治疗方法 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判断两种治疗方法 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24%vs.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2%vs.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首选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手术耐受力高的患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

    有益菌、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分析

    刘刚靳伟杰杨品娜谢永强...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有益菌、乳果糖口服溶液在轻微型肝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为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按照服药自愿原则分为4组,A组15例,常规治疗+乳果糖口服溶液;B组15例,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C组15例,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15例,常规治疗;比较4组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好转率、显性肝性脑病进展率.结果 D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好转率明显低于A组、B组、C组(P<0.05),A组、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为显性肝性脑病的患者数量,D组明显高于A组、B组、C组(P<0.05),但A组、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益菌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效果更好,且显著减少显性肝性脑病的进展率.

    有益菌乳果糖肝性脑病

    妇幼医院1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廖香兰郭虹茹卢美娜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妇女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妇女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妇幼医院2016年的163例ADR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 163例报告中,1~6岁ADR发生率最高,占53.38%;静脉点滴给药发生的ADR最多,占84.05%;头孢类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ADR居多,占69.33%;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见,占78.53%;严重ADR发生率最高的为人流药米索前列醇片,占严重ADR的37.5%,易忽视的小儿氨基酸注射液、头孢克洛咀嚼片发生了严重ADR.结论 妇女儿童应慎用静脉给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同时加强药学监护,及时发现ADR并处理.

    妇女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