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陈武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治疗AHS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甘露醇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

    银杏二萜内酯葡氨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王静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氨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氨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指数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氨注射液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预防血栓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缺血性脑卒中银杏二萜内酯葡氨注射液神经功能安全性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完全纵膈子宫伴阴道纵膈的临床效果

    刘淼高艳霞孙秀云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纵膈子宫伴阴道纵膈患者经过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完全纵膈子宫伴阴道纵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联合腹腔镜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后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纵膈子宫伴阴道纵膈患者效果显著,术中并发症少,术后妊娠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完全纵膈子宫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乳酸清除率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对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宋厚侠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12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为轻度组(APACHEII评分10~19分,n=42)、中度组(APACHEⅡ评分20~29分,n=35)、重度组(APACHEⅡ评分≥30分,n=43),以患者入院28 d预后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21)与死亡组(n=99),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重度组6 h LCR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轻度组,RDW、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死亡组6 h LCR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RDW、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LCR、APACHEⅡ评分是重症肺炎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CR、RDW可客观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两者联合可作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重症肺炎乳酸清除率红细胞分布宽度预后

    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疼痛管理在早期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黄奕江章贵王代勇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疼痛管理在早期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三孔法联合疼痛管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疼痛管理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1、5 d VAS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1 d外周血CD4+、CD8+水平、CD4+/CD8+比值及血清EGFR、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1、5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外周血CD4+、CD8+、血清EGFR、VEGF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疼痛管理可有效缩短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恢复效果良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并抑制肿瘤细胞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孔电视胸腔镜疼痛管理早期肺癌免疫功能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双源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樊志红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源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23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3)。对照组接受CT平扫,观察组接受双源增强CT扫描,观察两组影像表现,并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最大CT值为(102。43±7。64)HU,大于对照组的(22。54±2。8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贴边血管征、空气心悦征、尾征、点状钙化征的总检出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增强CT扫描在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影像诊断方法。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双源增强CT扫描影像诊断应用效果

    血清Cys-C和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龙敏胡志斌陈自平黄波...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IMT正常组(n=25)、IMT增厚组(n=29)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30)。比较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分析血清Cys-C、Hcy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清Cys-C、Hcy水平分别为(2。55±0。21)mg/L、(26。51±2。13)μmol/L,高于IMT增厚组的(1。98±0。15)mg/L、(18。55±1。49)μmol/L和IMT正常组的(1。06±0。12)mg/L、(11。72±1。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和IMT呈正相关(r=0。792、0。783,P<0。05)。结论 血清Cys-C、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利于防止病情恶化,延缓疾病进展。

    急性脑梗死胱抑素C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

    大连地区先兆性流产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孙绍华刘莹于海华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本地区先兆性流产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38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先兆流产组,另选取同期孕期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且无任何不良妊娠疾病的孕期女性508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两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两组MTHFR C677T基因型构成,C、T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位点生突变与先兆性流产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MTHFR先兆性流产荧光定量叶酸

    卵巢低反应患者在微刺激方案中使用不同尿促性腺激素启动剂量治疗效果的比较

    陈立群罗江霞沈开元韦静...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在微刺激方案中应用不同尿促性腺激素(HMG)启动剂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不孕不育症夫妇作为研究对象,共66个周期,根据给予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的不同分为实验A组(枸橼酸氯米芬片+75 U HMG)43个周期和实验B组(枸橼酸氯米芬片+150 U HMG)23个周期,比较两组Gn总量、Gn使用时间、获卵率、受精率、2PN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结果 两组Gn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n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获卵率、受精率、2PN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150 U的HMG启动剂量相比,POR患者在微刺激方案中采取75 U的HMG启动剂量能获得与其相当的促排卵结局,且能减少患者的Gn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尿促性腺激素启动剂量微刺激方案卵巢低反应妊娠结局

    亮丙瑞林微球缓释剂两种给药方案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胡华燕但扬华黎娟娟黄淑萍...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采用亮丙瑞林微球缓释剂两种给药方案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至2020年于本院治疗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体质量分研究组(体质量<30 kg)和参照组(体质量≥30 kg),各34例。两组均采取亮丙瑞林微球缓释剂治疗,参照组间隔4周注射1次,每次3。75 mg,研究组连续注射3个月,每次3。75 mg,复查性轴得到控制后,延长给药时间,按3。75 mg/6周皮下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雌激素水平、卵巢容积、子宫容积、卵泡直径及治疗前后体质量、身高、骨龄、生长速度、成熟度(BA/CA)、药物剂量和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FSH、LH及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容积、子宫容积、卵泡直径、生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药物剂量、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亮丙瑞林缓释剂能有效控制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性腺发育,避免因性早熟导致心智不成熟情况,对于体质量<30 kg患者按3。75 mg/6周皮下注射能有效控制性腺轴,延长注射周期,减少注射次数,减轻家属经济压力,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亮丙瑞林微球缓释剂治疗方案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