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音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音乐
当代音乐

月刊

当代音乐/Journal Modern Mus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彝族风格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

    王瑞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从风格的角度为声乐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本文以彝族风格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为例,从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两个方面对此曲进行了探讨。由本文的论述结果可知,作为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实践者,在民族声乐创作中应抱有文化传承之心,关注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同时还需要注重演唱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内在关系,从而使当代民族声乐艺术达到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彝族风格《跟着阿妹的山歌走》音乐特征演唱技巧

    数字化技术在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研究

    陈筱薇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新疆地区传统音乐遗产保存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突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和教育质量,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学习的深度体验。同时,技术的跨学科应用对高效地收集音乐资料及其长期的数字化保存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的有效配置对推广这些技术和持续进步具有关键作用。建议未来方向应关注开发既经济又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本土和国际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

    新疆音乐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

    琴曲《广寒游》打谱研究

    连家杰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琴曲《广寒游》又名《清都引》,最早见于明代 1425 年朱权撰刊的《神奇秘谱》中,后刊载于《西麓堂琴统》《风宣玄品》等 15 部古琴谱本中。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神奇秘谱》本《广寒游》琴曲背景的梳理,分析其作者三说,确定其曲意主旨为唐明皇游月宫事;第二部分为打谱主要过程,分析其技法的具体处理、音节与旋律的呈现,为探究本曲存在的道家音乐色彩提供实例;第三部分则以本曲为立足点,探究曲谱实奏如何贴合曲意背景,以演奏风格呈现出道家音乐审美对琴曲的影响,得其"清旷玄邈之旨"与"凭虚御风之趣"。

    广寒游打谱道家琴乐风格

    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的唱词研究(续)

    尚寒寒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刀郎木卡姆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时笔者有幸学习了麦盖提九套刀郎木卡姆的演唱,本文以此项目传习的九套刀郎木卡姆唱词为蓝本,通过对其中内含的唱词韵式、衬词特点、连接段的唱词旋律关系和唱词内容所反映的美学内涵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索刀郎木卡姆的唱词特性。

    麦盖提刀郎木卡姆旋律唱词美学

    国家在场视域下徐州琴书传承方式变迁

    江雯吴艳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明清以来,徐州琴书以师徒传承为主、师生传承为辅的方式传承了两百多年。然而 20 世纪中国社会环境的变革,导致徐州琴书传承转变为以师生传承为主、师徒传承为辅的方式进行传承,并发展延续至今。从徐州琴书传承方式的变迁过程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到"国家在场"的种种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国家在场"这一研究方法,厘清徐州琴书传承方式的变迁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其传承方式发生变迁的多重原因。

    徐州琴书传承国家在场变迁

    山东淄博地区五音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张郁晨翟庆玲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艺术形式之一,深受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十二五"以来国家针对弘扬传统文化、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与保障政策,戏曲艺术再度迎来了广泛的关注。探索振兴戏曲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挖掘戏曲艺术人文价值、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组织戏曲艺术文化惠民等,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五音戏是全国珍稀濒危剧种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作为山东淄博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传承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是鲁中地区戏曲传承与发展学术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剧种。本文将对五音戏的历史渊源、艺术本体以及在淄博地区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就该剧种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和传承路径展开研究。

    淄博五音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莫扎特钢琴曲《B小调柔板K.540》演奏探究

    杨天玉焦奕博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让更多人了解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本文以《B小调柔板K。540》为例,在简单了解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之后分析了《B小调柔板K。540》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着重讨论了《B小调柔板K。540》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实践表明,相应演奏技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莫扎特音乐作品演奏水平。

    莫扎特B小调柔板K.540演奏

    肖邦《c小调夜曲Op.48 No.1》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分析

    郑淙文姜薇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曲是具有安谧恬静气质的器乐体裁,旋律宁静而忧郁。最先把夜曲运用到钢琴音乐中的是 19 世纪初英国的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创作了 20 首夜曲,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在继承的基础上使夜曲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他的创作展示了夜曲体裁的多种可行性,已然将深邃的内容和浪漫不经意地体现在其音响效果之中,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具有优雅韵律的钢琴小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抒情性相统一的钢琴作品。本文以肖邦《c小调夜曲Op。48 No。1》为例,通过对这首夜曲的曲式结构、和声、旋律和节奏特征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演奏中触键、踏板的运用进行分析,更好地领略肖邦夜曲的美。

    肖邦夜曲音乐特征演奏技巧

    踏板的使用——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十三号第一乐章为例

    段学欣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钢琴艺术中,踏板不仅是连接音符和情感的桥梁,更是评判演奏者技艺深浅与音乐感悟能力高低的关键。在演奏钢琴曲的过程中,踏板的使用可促使演奏者深入挖掘曲谱背后的深层含义,将乐曲中蕴含的复杂情感细腻地传递给每一位听众,使整首乐章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且层次分明。因此,本文在介绍钢琴踏板的发展历史、分类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十三号第一乐章为例,系统性探究踏板的使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踏板使用

    格林卡歌剧《伊万?苏萨宁》民族性特征探究

    张芯源翟庆玲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歌剧《伊万·苏萨宁》是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开端,作品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音乐中大量使用了民族音乐元素,该歌剧作品不仅体现了格林卡个人音乐创作风格,也对 19 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格林卡歌剧中的民族性探究为研究对象,就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为基础,从作曲家的生平出发,阐述格林卡学习西欧作曲技法的历程,以及对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创作的影响。

    格林卡《伊万·苏萨宁》民族乐派强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