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音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音乐
当代音乐

月刊

当代音乐/Journal Modern Mus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大江东去》音乐性与文学性的交融

    戴传明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江东去》是我国音乐家青主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被认为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开山之作"。这首作品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代表作,它既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又表现出了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感。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也是音乐与文学成功交融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依据音乐要素综合分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音乐性,再根据歌词和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作品中存在的文学性,最终探索这部作品中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方式。

    《大江东去》音乐性文学性交融

    论钢琴即兴伴奏的演奏技能要求与和声理论基础

    贾勇宏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即兴演奏是钢琴表演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演奏者展现娴熟技能和音乐素养的重要形式。演奏技能及和声理论是钢琴演奏者学习及表演的关键要素,既在钢琴表演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钢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掌握演奏技能及和声理论,有利于钢琴演奏者体悟钢琴艺术魅力,让其钢琴即兴演奏表演更为立体与丰富。本文针对钢琴即兴伴奏进行阐述分析,对钢琴演奏技能以及和声理论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论述,期望为钢琴学习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钢琴表演演奏技能和声理论应用

    张朝《叙事曲—主题来自李劫夫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演奏技巧分析

    韦莹璞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朝《叙事曲—主题来自李劫夫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依托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描绘了其与敌对力量抗争到英勇牺牲的全过程,并展望了战争胜利的宏伟图景。本文深入分析了张朝《叙事曲—主题来自李劫夫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演奏技巧,为演奏者提供了解读该曲目的新视角和精准把握其情感与思想表达的方法,有助于演奏者在未来表演中更准确地呈现作品的精神内涵。

    张朝《叙事曲—主题来自李劫夫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演奏技巧

    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幻想曲》演奏分析

    马佳仪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茉莉花》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其优美的旋律享誉世界,被认为是最能够代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典型作品。各音乐领域的艺术家也以《茉莉花》的音乐元素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其中在钢琴音乐方面就有储望华先生所创作的独奏曲《"茉莉花"幻想曲》,这首作品在保留了原曲清新与婉约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丰富的幻想元素与钢琴化技法,是当代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典范之作。本文通过对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幻想曲》演奏艺术的分析,希望能够全面地阐释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在演奏过程中音色处理、节奏把握、力度控制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应注意的细节。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为其他钢琴音乐学习者更好地演奏《"茉莉花"幻想曲》提供借鉴,也能够丰富本主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体系,最终希望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钢琴独奏曲民族音乐《"茉莉花"幻想曲》演奏分析

    论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状态的关系

    李雪薇赵丽娟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声乐艺术创作以及声乐艺术实践中,歌唱语言审美是一项普遍存在的审美现象,基于人类对歌唱语言美学特征的不断总结,体现出声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歌唱语言和歌唱发声状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歌唱者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歌唱语言艺术性与良好发声状态间的平衡也是困扰歌唱者的一大难题。文章从歌唱语言的特殊性和审美特征入手,分析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状态之间的关系。并从咬字吐字,歌唱语言表现元素的运用,装饰音演唱,声音稳定性与松弛度,歌唱弹性状态与表现力五大方面阐述歌唱语言在歌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歌唱语言发声状态语言审美美学特征

    探究西洋管弦乐的合奏训练

    王狄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洋管弦乐由室内乐发展而来,合奏时以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各类西洋乐器的演奏者相互配合、协调统一,打造出丰富且统一的音色,恢宏大气、层次分明的音响效果,可以给人带来一场听觉盛宴。西洋管弦乐合奏训练旨在提高西洋管弦乐演奏者的审美创造力、审美实践力和舞台修养,文章简要论述西洋管弦乐合奏训练的意义,分析西洋管弦乐合奏中演奏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重点从提高指挥素养,优化乐队摆位,加强剧目分析,创新训练方式,注重技巧训练,促进协调统一,助推自主练习七大方面阐述西洋管弦乐的合奏训练策略。

    西洋管弦乐西洋乐器合奏训练指挥素养

    《我去向何方》的演唱技巧与情感分析

    晏婷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去向何方》是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充分展示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演唱魅力。这一作品旋律清晰、明朗、欢快,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情感丰富,优美的旋律和精心设计的音乐结构,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女主角的内心世界。本研究首先简单阐述了《我去向何方》创作的背景;其次从气息、音色、速度三个层面分析此曲的演唱技巧;最后梳理了这首曲子的情感把握。

    《我去向何方》演唱技巧情感分析

    钢琴伴奏在声乐与器乐中的差异性

    练蕊王君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音乐历史的漫长进程中,钢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作为独奏乐器的展现,更在于它与声乐、各类管弦乐器的精妙融合。回溯至早期欧洲,钢琴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音乐形式中,无论是为声乐独唱增添韵味,还是与弦乐、管乐及多样化的室内乐组合相得益彰,都彰显了其无与伦比的伴奏与和声能力。钢琴演奏在声乐伴奏与器乐伴奏中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演奏技巧、表现形式、音乐角色和合作方式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就角色与任务、表演技巧、音乐表现力、伴奏合作关系这四类差异对钢琴伴奏展开讨论。

    钢琴伴奏声乐器乐伴奏对比研究差异性

    试论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艺术特征

    杜闻溪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音乐的前身是粤剧里表演的小曲和过场的音乐,在与我国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不断地交流融合的趋势下发展起来,其中 20 世纪初的大部分作品是民族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由这些作品改编的钢琴曲,汲取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采用了民间曲调的素材,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音乐文化风格。在演奏技法上,要注意对民族器乐音色的模仿,可以通过调整触键方式去表现民族音乐神韵,从而体现出这类钢琴作品独特的风格特征。

    广东音乐钢琴曲创作技法演奏技法

    亲情

    王中男陈美含
    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