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对比

    杨爱华王允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大剂量、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KA患儿100例开展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大量组和小量组,各50例.给予大量组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给予小量组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尿酮体转阴时间、DKA纠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量组的血糖下降速度较大量组慢,住院总时间较大量组短(P<0.05).(2)两组治疗前的血钾、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量组的血钾水平、血钠水平均较大量组高(P<0.05).(3)小量组治疗期间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大量组低(P<0.05).(4)两组治疗前的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乳酸(Lac)、β-羟丁酸(β-HB)、血清硫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O2CP、Lac、β-HB、血清硫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DKA患儿,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与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相比并无较大差异,但在血糖下降速度的控制、血钾及血钠水平的改善幅度、低血糖等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均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效果.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剂量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低血糖

    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陈米炼张辉董小波李启...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在麻醉维持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h),余同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基本情况,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TNF-α、IL-1β、IL-6、S100β及NSE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 h及术后1 d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和术后2 d的IL-6水平,术后2 h的S100β水平以及术后2 h和术后1 d的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神经损伤有关.

    艾司氯胺酮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炎症反应神经损伤

    二甲双胍调控LC3B/p62自噬通路抑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进展的机制

    束宁德刘庆新曹晓雨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大鼠模型,观察VB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水平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影响,探讨自噬在VBD病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VB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将64只雄性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假手术组(S组)、VBD模型组(V组)、二甲双胍组(M组)、二甲双胍+硫酸羟氯喹组(MH组).向后三组大鼠枕大池内注射2.5μL弹性蛋白酶构建VBD大鼠模型,S组以同样的手法向大鼠枕大池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M组、MH组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灌胃,S组、V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MH组在二甲双胍灌胃30分钟前给予硫酸羟氯喹(40 mg/kg)灌胃预处理.干预8周后解剖并留取大鼠基底动脉,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血管重构相关指标,应用Western blot检验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LC3BI、LC3BII、p62蛋白水平,分析各组大鼠基底动脉自噬水平等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V组大鼠血管迂曲指数、血管直径及直径增加比率明显增加,LC3BII/I比值降低,p62蛋白水平升高;与V组相比,M组大鼠血管迂曲指数、血管直径及直径增加比率均明显降低,LC3BII/I比值增加,p6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M组相比,MH组大鼠血管迂曲指数、血管直径及直径增加比率改善程度明显下降,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以上实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D大鼠血管迂曲扩张程度增加;VB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活性降低;二甲双胍可延缓VBD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提升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自噬二甲双胍

    基于"早升清阳,晚降浊阴"理论论治CVA研究进展

    赵中山朱玉龙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中医宜归属于"咳嗽"范畴."早升清阳,晚降浊阴"理论是以中医时间医学中"天人相应"思想为基础,通过观察自然界年月日节律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在对中医"咳嗽"的诊治、预防、调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基于"早升清阳,晚降浊阴"理论论治中医"咳嗽"方面进行综述.

    早升清阳晚降浊阴中医时间医学咳嗽CVA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蓝书陈嘉文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优化,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主要是利用腹腔镜清晰显示人体腹腔内的真实情况,手术者可以利用显示器上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与判断,为随后的手术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妇科手术中应用腹腔镜技术效果较为显著,但围手术期产生的疼痛感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镇痛干预十分关键.本研究综述了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物镇痛方法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翠学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预后极差的综合征,目前尚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在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炎症引起ARDS的关键步骤.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具有参与内皮细胞黏附、调节血管生成与发育、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目前研究发现,VE-Cadherin与ARDS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提示了VE-Cadherin在ARDS中的作用.本文就VE-Cadherin在ARDS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内皮屏障分子靶向治疗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效果研究

    李劲松黄家元周文浩
    23-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社区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20年1月至12月参与研究的1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治;将2021年1月至12月参与研究的1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两组均随访1年,将1年后两组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并评估其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随访1年显示,观察组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比较两组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于自我防护、早期症状表现、疾病传播途径、发病高峰时间的知晓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够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民众的认知程度,避免疾病的大范围流行,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借鉴意义,也具备推广价值.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晓程度

    1,25-(OH)2D3对慢性哮喘小鼠血清TGF-β、IL-4水平的影响

    黄丽娟董德兴谢剑露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慢性哮喘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探索1,25-(OH)2D3抑制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BALA/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维生素D组(1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维生素D组小鼠检疫3 d正常后分别于第1 d、第14 d背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混合液100μg[OVA 100μg+氢氧化铝1 mg+磷酸盐缓冲液(PBS)0.05 mL/只],构建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建模.维生素D组在第21 d予1,25-(OH)2D3腹腔注射(100 ng/只,共18次),30 min后予1%OVA雾化吸入(隔天1次,共18次);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0 min后予1%OVA雾化吸入(隔天1次,共18次).第55 d收集标本,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测验各组的血清TGF-β、IL-4水平.结果:维生素D组的血清TGF-β、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维生素D组和模型组的血清TGF-β、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慢性哮喘小鼠血清中TGF-β与IL-4呈正相关(r=0.856,P<0.05).结论:1,25-(OH)2D3可降低慢性哮喘小鼠的血清TGF-β、IL-4水平,从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1,25-(OH)2D3通过降低血清TGF-β、IL-4水平而抑制Th1/Th2失衡,进而抑制气道重塑.

    1,25-二羟维生素D3慢性哮喘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miR-193a-3p、miR-146b-5p的表达量及临床意义探究

    贾光明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miR-193a-3p、miR-146b-5p的表达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LBCL患者76例(纳入DLBCL组)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L)患者70例(纳入RH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淋巴组织中miR-193a-3p、miR-146b-5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的表达水平与DLBCL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miR-193a-3p及miR-146b-5p在DLBCL组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RHL组(P<0.05),二者的表达水平与Ann-Arbo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有关.miR-193a-3p、miR-146b-5p的表达水平与DLBCL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随着miR-193a-3p、miR-146b-5p表达水平的降低,DLBCL临床分期越高(P<0.05).淋巴组织中miR-193a-3p、miR-146b-5p表达下调是DLBCL临床高分期的危险因子(OR>1,P<0.05).结论:DLBCL组织中miR-193a-3p、miR-146b-5p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发展,二者的表达水平与DLBCL的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DLBCL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iR-193a-3pmiR-146b-5p抑癌基因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对应激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

    詹惠忠陈慧子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对应激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106例,均为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2月—2023年2月.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开腹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术,观察组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当中,观察组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对ALT、AST、ALP、TBIL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治疗后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对WBC、NEUT、CRP、COR、EP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治疗后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当中,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可以减轻应激反应,提高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CT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双频激光碎石取石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应激反应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