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含量的影响分析

    朱祥云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硝普钠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63例)加用rhBNP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脑钠肽(BNP)含量、呼吸困难程度、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排血量(CO)、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NP、呼吸困难程度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患者BNP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得到改善,心功能有所恢复,呼吸困难症状得以缓解,此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较高,效果理想.

    重组人脑利钠肽硝普钠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对牙槽嵴高度和牙槽嵴宽度的影响

    王冬英刘祎华李玉梅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拔牙术后采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Bio-Oss骨粉修复牙槽骨缺损对牙槽嵴高度和牙槽嵴宽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将收治的80例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Bio-Oss骨粉修复,观察组(n=40)增加CGF.比较两组牙槽嵴高度及宽度、愈合情况、牙槽骨密度、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牙槽嵴高度、宽度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术后,观察组伤口甲级、乙级愈合率均比对照组高,丙级愈合率比对照组低;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牙槽骨密度均有所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GF联合Bio-Oss骨粉修复能够帮助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患者提高其促新骨形成能力,提高愈合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CGFBio-Oss骨粉拔牙术牙槽骨缺损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

    甲钴胺与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周勇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甲钴胺与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共114例视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7例.A组给予甲钴胺治疗,B组给予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觉诱发电位(VEP)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A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RNFL厚度均显著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VEP P100波潜伏期显著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振幅均显著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视力均显著提高,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使用甲钴胺在视神经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对于视神经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视神经炎甲钴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预后

    PD-L1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

    张新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转移性膀胱癌患者60例,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30例,采用PD-L1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ORR和DCR分别为60.00%、76.67%,均高于对照组33.33%、50.00%(P<0.05).治疗后,联合组bFGF、VEGF、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膀胱癌能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转移性膀胱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靶向治疗化疗血清肿瘤标志物

    肝细胞癌患者中lncRNA LET、lncRNA ZEB1-AS1的表达水平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张骋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lncRNA LET、lncRNA ZEB1-AS1的表达水平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54例HCC患者设为HCC组,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54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设为HBV组,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4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三组受检者lncRNA LET、lncRNA ZEB1-AS1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lncRNA LET、lncRNA ZEB1-AS1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组受检者lncRNA LET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BV组受检者(P<0.05),其lncRNA ZEB1-AS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HBV组受检者(P<0.05).HCC组患者中lncRNA LET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低于lncRNA LET高表达组患者(P<0.05),其lncRNA ZEB1-AS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低于lncRNA ZEB1-AS低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HCC患者中lncRNA LET、lncRNA ZEB1-AS1表达水平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用于HCC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肝细胞癌lncRNALETlncRNAZEB1-AS1

    初步探讨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关系

    朱双莲薛念余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关系,评估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BI-RADS分类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4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并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进行分类.术后均行免疫组化检查,根据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分析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相关性.结果:在41例乳腺癌患者中,常规超声BI-RADS 3类1例,BI-RADS 4A类8例,BI-RADS 4B类17例,BI-RADS 4C类13例,BI-RADS 5类2例;超声造影定性特征中,增强后病灶大小较二维增大者29例,增强后病灶边缘不光整者33例,增强后病灶形态不规则者29例,病灶增强不均匀者25例,病灶增强模式非向心性31例,病灶增强强度为高增强者37例,增强后出现导管增强征象者21例.结合超声造影后,调整BI-RADS分类如下:BI-RADS 4A类2例,BI-RADS 4B类7例,BI-RADS 4C类19例,BI-RADS 5类13例.点状钙化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点状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病灶出现导管增强征组HER2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导管增强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增强不均匀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增强均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定性、定量征象与各类分子标志物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诊断乳腺癌,提高乳腺癌BI-RADS分类,避免误诊.

    乳腺癌超声造影检查分子标志物

    心脏超声诊断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效果

    熊建琼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诊断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蓬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蓬安县中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受检者心脏超声诊断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速/心房收缩期最大速(E/A)].结果:观察组受检者LVEF、E/A大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其LVESD、LVEDD及LAD短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其LVPWD、IVS小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LVEF、E/A大于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及Ⅳ级患者(P<0.05),其LVESD、LVEDD及LAD短于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及Ⅳ级患者(P<0.05),其LVPWD、IVS小于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及Ⅳ级患者(P<0.05).CHF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LVEF、E/A越低,LVESD、LVEDD、LVPWD、LAD及IVS越高.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参数诊断CHF效果较好,可评估患者心脏形态、功能变化等,评价其心功能分级情况,为临床诊断CHF、评估CHF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超声诊断参数心功能分级

    血清AFP、F-β-hCG、LA及凝血四项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马鸿雁高磊刘锦钰杜鹃...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F-β-hCG)、狼疮样抗凝物质(LA)及凝血四项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8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且无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8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血进行AFP、F-β-hCG、LA、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比较组间差异,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总结AFP、F-β-hCG、LA及凝血四项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AFP、F-β-hCG、LA、FIB分别为(95.65±7.54)ng/mL、(78.58±5.89)U/mL、(1.31±0.18)、(3.96±0.42)g/L,均高于对照组的(28.54±2.39)ng/mL、(30.25±3.48)U/mL、(1.04±0.15)、(2.57±0.34)g/L(P<0.05);观察组TT、APTT、PT分别为(14.25±1.22)s、(27.39±2.12)s、(12.79±1.15)s,均短于对照组的(16.53±1.34)s、(34.72±3.27)s、(14.26±1.24)s(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FP、F-β-hCG、LA、FIB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r=0.456、0.412、0.354、0.365,P均<0.05),TT、APTT、PT与不良妊娠结局呈负相关(r=-0.314、-0.308、-0.342,P均<0.05).结论:血清AFP、F-β-hCG、LA、TT、APTT、PT、FIB与不良妊娠结局存在明显相关性,故孕期需定期检测上述指标,并做好相应的干预,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不良妊娠结局甲胎蛋白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凝血四项指标狼疮样抗凝物质相关性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卢苇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在弥漫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安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90例患者病历,所有患者均进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和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良恶性之间的诊断进行对照,并将结节的良性、恶性的超声声像特征进行对比.结果: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个数分别为37个、57个;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个数分别为38个、56个.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回声、结节边缘清晰度、形态、血流阻力指数、血流分级、结节内部钙化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进行良恶性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并且使用这种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结节的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度、形态、阻力指数、血流分级、钙化情况有效地区分良性和恶性的结节,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超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结节诊断

    血清血糖联合血清果糖胺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高晓琴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血糖联合血清果糖胺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江油市方水镇卫生院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联合检验的阳性率高于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果糖胺作为反映近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敏感指标,其与空腹血糖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增强2型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短期内血糖波动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依据和治疗监测手段.因此,血清血糖与血清果糖胺的联合检测应当作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常规评估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的患者,如新诊断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期间的患者,以及存在血糖控制不稳定风险的患者而言).

    血清血糖血清果糖胺2型糖尿病诊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