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标以及患者并发症观察

    王健屹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征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前纵隔肿瘤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经剑突下组(15例)和经侧胸入路组(15例)两组.经侧胸入路组行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治疗,经剑突下组患者行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发生皮肤感觉异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剑突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胸腔引流量均少于经侧胸入路组患者(P<0.05).术后2 h经剑突下组患者PGE2、5-HT和ACTH指标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经剑突下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经剑突下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减轻应激,缓解术后疼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指标并发症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胡维龙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来安县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羟基磷灰石组与羟基-血浆组,各41例.羟基磷灰石组给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治疗,羟基-血浆组在羟基磷灰石组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血清因子、X射线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基-血浆组治疗后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羟基磷灰石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和P物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血清CRP明显降低(P<0.05),P物质明显增加(P<0.05),且与羟基磷灰石组相比,羟基-血浆组血清CRP水平更低,血清P物质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X射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羟基-血浆组X射线评分明显高于羟基磷灰石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羟基-血浆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羟基磷灰石组(P<0.05).羟基-血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3%,羟基磷灰石组为4.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作为一种有效的骨缺损修复材料,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够更快地促进骨愈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骨缺损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富血小板血浆临床疗效安全性

    肥胖中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胰岛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分析

    邵赟徐洋周智静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肥胖中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胰岛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43例肥胖中年T2DM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讨论组,并选择同期入院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者70例作为常模组,对两组对象的空腹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进行检测,对比两组上述指标的水平,分析T2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讨论组的FT3、FT4、FPG、2hPG、HOMA-IR均比常模组高,ISI比常模组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FT3、FT4 与FPG、2hPG、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肥胖中年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胰岛功能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与发展.

    肥胖中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胰岛功能甲状腺功能

    多重耐药菌感染综合防控管理效果评价

    汤淑芹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采用综合防控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40,采取常规防控措施,未采取综合防控管理措施),以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n=40,采取综合防控管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效果及防控质量.结果:观察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方面,观察组的病房管理、消毒管理、健康宣教、危重症患者管理、基础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采用综合防控管理措施效果显著,可减少或规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提高院感防控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综合防控管理院感防控质量

    快速心肌肌钙蛋白联合心电图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

    郑斌
    52-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心肌肌钙蛋白联合心电图在急性胸痛患者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急诊抢救室收治的9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期间完善病史采集、查体、心电图,行快速心肌肌钙蛋白监测,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对单一使用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联合快速心肌肌钙蛋白检查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心电图联合快速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其中致命性急性胸痛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常见,包括STEMI、NSTEMI、UA,其中前两者合称为AMI,其病情凶险,尽早诊断和及时采取规范有效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90例急性胸痛患者,64例患者确诊ACS,检出率为71.11%.快速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和二者联合诊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9%、48.87%和67.78%,联合诊断阳性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心电图和快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相较于单一检测,快速肌钙蛋白联合心电图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识别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胸痛快速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监测与预防措施分析

    张应凤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仁怀市人民医院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总结,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并探讨干预前后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的骨科Ⅰ类手术进行监测,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第二阶段即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第一阶段患者(调查组)进行监测后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在第二阶段进行干预(干预组),并对比干预前后的切口感染率.结果:调查组共监测患者1591例,干预组共监测患者1627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调整感染率进行分析发现,调查组患者的调整感染率明显高于干预组患者的调整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患者与干预组患者围治疗期内使用抗菌药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Ⅰ类手术切口进行有效目标监测能全面评估围治疗期的感染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预防切口感染发生.

    骨科Ⅰ类切口目标监测预防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液在肝肾囊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卢长宇黄丹刘芳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肝肾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肾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观察组选用药物为聚桂醇液,对照组则为无水乙醇.比较两组疗效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比较术前、术后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VAS)得分情况,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 h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囊肿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液注射治疗能明显获益,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保护肝肾功能,且能较好地控制硬化剂相关不良反应.

    肝肾囊肿聚桂醇液硬化剂疗效

    序贯式镇静镇痛及舒适行为评分管理在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陆涛何勇葛令清华燕萍...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序贯式镇静镇痛及舒适行为评分管理在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对无锡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后组)采用序贯式镇静镇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采用舒适行为评分方案管理其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然后将其临床治疗效果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该科室收治的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前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实施后组的使用镇痛药物时间[(78.55±65.2)h]、使用镇静药物时间[(102.83±66.4)h]、机械通气时间[(115.3±38.8)h]、PICU住院时间[(8.56±5.9)d]均短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PN)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实施前组,但是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序贯式镇静镇痛及舒适行为评分管理的效果较好,可以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其康复.

    镇静镇痛舒适行为评分机械通气重症肺炎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致甲状腺功能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彭雨卫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致甲状腺功能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PD-1抗体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基线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但未达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标准)30例,观察组(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中共有1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甲状腺功能相关不良反应外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PD-1抗体有可能造成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做好用药管理和监测,尤其是对于基线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晚期实体瘤甲状腺功能不良反应

    鲁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

    陈方侠王圣海尹连艳李墨花...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鲁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月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安慰剂组和鲁拉西酮组,各40例.安慰剂组接受安慰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鲁拉西酮组接受鲁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从基线到第8周的治疗疗效、抑郁症状、躁狂症状、治疗副反应、认知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鲁拉西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安慰剂组的72.50%(P<0.05).比较HAMD、YMRS评分,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鲁拉西酮组HAMD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Y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提升,且鲁拉西酮组MoCA评分(26.58±2.13)分高于安慰剂组MoCA评分(23.35±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鲁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能更好地改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不增加转躁风险及药物不良反应,可整体提升治疗疗效.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丙戊酸钠鲁拉西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