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任海云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予以标本取材,对其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生存及预后情况.结果:对50例患者随访1~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免疫组化抗体指标,Bcl-6百分比最高(66.00%);CD20占比最低(18.00%);进行病理分型的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GCB型26例,non-GCB型24例.病理分型为GCB型的患者3年死亡7例(26.92%),non-GCB型的患者3年死亡15例(62.50%).不同分型的预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是滤泡性淋巴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染色体为阳性、Bcl-6基因突变、GCB基因突变是影响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型有助于评估其预后,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指导意义,能够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生存获益.

    滤泡性淋巴瘤病理分型预后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曹丽芳王慧张雪峰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rhIFN-α1b)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儿科家庭化病房收治的8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治疗方法,按照是否应用rhIFN-α1b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rhIFN-α1b疗程为1周.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CD4+、CD4+/CD8+水平更高,CD8+水平更低,临床症状消失更快,治疗效果更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雾化吸入rhIFN-α1b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效果理想.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抗病毒

    中医药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木亚萨尔·阿林木吴涛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作为当前全球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其治疗中内分泌疗法占据重要地位,但随后的内分泌治疗诱发的骨质疏松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针对骨质疏松的西药治疗,短期内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有局限性.相比之下,中医针对此病症的内在调理,侧重于肾、肝、脾三脏的调和,展现出提升骨密度、缓解骨痛、减少骨折风险及副作用小的治疗优势.其治疗手段丰富多样,涵盖草药配伍、针灸、督灸、穴位埋线等.本综述旨在深入探讨中医药对抗内分泌治疗后乳腺癌并发骨质疏松的最新进展,力求为该领域带来新的洞见,为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科学支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骨质疏松不良反应

    膝痹病中医综合疗法研究进展

    彭玺刘红杏余洋李国俊...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痹病,即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作为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KOA以关节软骨退化、骨赘形成和关节炎症为特征,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具有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特点.KOA治疗中,中医综合疗法备受关注,关于中医综合疗法的研究逐年增加,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医综合疗法的特点,尤其是中药口服、外用与其他多种疗法的结合,以期为KOA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启示,并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综合疗法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脂肪酸代谢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赵立娟齐晓艳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和调控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的失调在CRC中被广泛发现,并且其被认为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随着对代谢重编程研究的逐步深入,脂肪酸异常代谢被认为是CRC等恶性肿瘤的三大代谢特征之一.研究表明lncRNAs的失调可导致脂质合成或摄取的增加,从而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然而,目前CRC中lncRNAs与脂肪酸代谢之间的联系阐述较少.现就lncRNAs与脂质代谢及两者关系在CRC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结直肠癌长链非编码RNA脂肪酸代谢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李红阳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收治的150例结肠癌(均为右半结肠癌)患者,时间2020年1月—2024年1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CME治疗),各75例,两组均持续观察至出院,对比其术后恢复情况、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应激指标水平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CME治疗结肠癌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肠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术后恢复应激反应并发症

    高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

    丁中奇薛坚李奇夏元旦...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12月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年龄将其分为非高龄非尿酸升高组(65岁≤年龄<80岁,男性患者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患者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非高龄尿酸升高组(65岁≤年龄<80岁,男性患者非同日 2 次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患者非同日 2 次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高龄非尿酸升高组(年龄≥80岁,男性患者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患者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及高龄尿酸升高组(年龄≥80岁,男性患者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患者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四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比四组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25-羟基维生素D及震动感觉阈值(VPT).结果:非高龄尿酸升高组和高龄尿酸升高组患者UACR高于非高龄非尿酸升高组和高龄非尿酸升高组患者(P<0.05).非高龄尿酸升高组和高龄尿酸升高组患者U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龄尿酸升高组和高龄尿酸升高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低于非高龄非尿酸升高组和高龄非尿酸升高组患者(P<0.05).非高龄尿酸升高组和高龄尿酸升高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尿酸升高组患者VPT高于非高龄非尿酸升高组、非高龄尿酸升高组及高龄非尿酸升高组患者(P<0.05).非高龄尿酸升高组患者VPT高于非高龄非尿酸升高组患者(P<0.05).非高龄尿酸升高组和高龄非尿酸升高组患者V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加重其病情,血尿酸指标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实验室指标.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龄高尿酸血症

    阿帕替尼靶向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研究

    姜洁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靶向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P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索拉非尼、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ce-8)水平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低,Caspace-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甲胎蛋白异质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异质体、ALP、LDH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晚期PLC患者的治疗中,相比索拉非尼,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疗效更佳,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阿帕替尼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索拉非尼

    导致围产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钱一李珉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围产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465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87例孕产妇发生抑郁,作为抑郁组;其余3178例孕产妇未发生抑郁,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抑郁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抑郁组孕产妇中学历为高中以下者、围产期间断工作者、围产期离职休息者、围产期家庭月收入<2000元者、围产期家庭月收入为2000~5000元者、离异者、丧偶者、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者、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不融洽者、计划外怀孕者、无生育史者、发生妊娠期合并症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抑郁组中,围产期间断工作者在各类围产期职业类型者中占比最高,围产期家庭月收入<2000元者在各类围产期家庭月收入者中占比最高,离异者在各类婚姻情况者中占比最高,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者在各类与其他家庭成员不同关系者中占比最高.结论:围产期抑郁孕产妇更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且学历低、围产期间断工作、围产期家庭月收入低、离异、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计划外怀孕、无生育史为导致围产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给予具有以上特点的孕产妇重点关注,预防围产期抑郁的发生.

    围产期抑郁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朱成东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