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2 弛豫时间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VD)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医院行腰椎MRI检查的腰痛患者 35 例,共 126 个腰椎间盘,进行腰椎常规MR扫描及T2 定量成像(T2 mapping)检查,在腰椎正中矢状位T2WI图像上,根据Pfirrmann分级将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分成Ⅰ~Ⅴ级,同时在T2 mapping图像上分别测量前纤维环、髓核及后纤维环T2 弛豫时间,比较不同Pfirrmann级别对应T2 弛豫时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2 弛豫时间与Pfirrmann分级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其诊断效能.结果:共 126个腰椎间盘经MR扫描,Pfirrmann分级为Ⅰ级 20 个,Ⅱ级 24 个,Ⅲ级 37 个,Ⅳ级 27 个,Ⅴ级 18 个.腰椎间盘髓核、前纤维环、后纤维环T2 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而显著降低,Ⅰ~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与Ⅴ级T2 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髓核T2 弛豫时间高于前纤维环和后纤维环,其中Ⅰ~Ⅳ级椎间盘髓核与前纤维环、后纤维环T2 弛豫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前纤维环、髓核及后纤维环T2 弛豫时间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其中髓核与Pfirrmann分级呈高度相关(r=-0.992,P<0.05).腰椎间盘前纤维环、髓核及后纤维环的T2 弛豫时间对Pfirrmann分级的ROC曲线诊断效能中,Ⅰ级与Ⅱ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922、0.878、0.859,Ⅱ级与Ⅲ级的AUC分别为 0.611、0.799、0.651,Ⅲ级与Ⅳ级、Ⅴ级前AUC分别为 0.773、0.972、0.799.结论:腰椎间盘T2 弛豫时间随着Pfirrmann分级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