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陈军谢晓敏刘子仲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100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联用厄贝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并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慢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升高,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其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型糖尿病高血压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肾功能

    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观察

    蒋佩妮张晓燕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渭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联用拉贝洛尔与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血管内皮功能和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胎儿窘迫、子痫前期、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早产和胎盘早剥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有所降低,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ET-1、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PGI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下肢水肿、头痛、血压升高、心悸、蛋白尿和气促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双下肢水肿、头痛、血压升高、心悸、蛋白尿和气促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改善妊娠结局、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症状.

    硝苯地平拉贝洛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结局血管内皮功能症状评分

    吡格列酮联合阿司匹林在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文谦王凝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治疗中联合应用吡格列酮与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受试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分组方式以不同用药方案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单一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吡格列酮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糖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用药安全性予以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高(P<0.05);在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加突出(P<0.05);在各脂肪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降低效果更加突出(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治疗中联合应用吡格列酮与阿司匹林可协同性地改善糖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吡格列酮阿司匹林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糖脂代谢炎性因子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郭济东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1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患儿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64 例)和观察组(64 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期间,予观察组静脉注射0.3 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术后指令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应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提升患儿的麻醉效果,稳定血压与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血流动力学血压不良反应

    miR-939-5p、miR-144-3p与sST2在AHF患者中的预测评估价值

    朱凯媛鄢春喜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miR-939-5p、miR-144-3p与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急性心力衰竭(AHF)中的表达及预测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启东市人民医院住院的AHF患者共4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原发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33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组152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最终依据随访6个月全因死亡情况分为生存组、死亡组,对比miR-939-5p、miR-144-3p与sST2在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与预后组中的表达差异及对全因死亡结局的预测价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A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对比对照组,ICM组、DCM组miR-939-5p、miR-144-3p与sST2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AHF患者全因死亡率为10.63%.对比生存组,死亡组miR-939-5p、miR-144-3p、sST2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年龄、NT-proBNP水平及糖尿病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用miR-939-5p、miR-144-3p、sST2预测AHF患者全因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均≥60%,且AUC均>0.7.结论:miR-939-5p、miR-144-3p、sST2在AHF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升高会增加AHF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有较高的预测评估价值.

    急性心力衰竭miR-939-5pmiR-144-3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全因死亡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崔树凯王雪娇吴燕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64例疑似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对其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探查为金标准,比较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胸腹部创伤的诊断效能.结果:与X线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符合率、灵敏度均更高(P<0.05).X线、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特异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胸腹部创伤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进行准确诊断,可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与X线检查比较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急性胸腹部创伤多层螺旋检查X线检查

    细菌培养联合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宋平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联合涂片检查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10月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12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细菌培养、涂片检查.比较进行细菌培养联合涂片检查与单纯涂片检查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检出情况、不同标本微生物的检出情况及检验质量.结果:进行细菌培养联合涂片检查检验患者腹腔液、痰液、尿液及脓液中微生物的检出率略低于进行单纯涂片检查(P>0.05).进行细菌培养联合涂片检查的微生物检验效率评分低于进行单纯涂片检查(P<0.05).进行细菌培养联合涂片检查的微生物检出情况评分略高于进行单纯涂片检查(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采取单纯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联合涂片检查检验微生物的效果均较好,能够为患者疾病治疗、合理使用药物提供支持,细菌培养、涂片检查检验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微生物检验

    二维B超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刘媛莲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二维B超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80例疑似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二维B超检查,并进行ACR TI-RADS分类,然后通过手术病理检查("金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分析二维B超对PTMC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二维B超ACR TI-RADS分类,其中4类患者49例、5类患者31例.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其中阳性68例,阴性12例;二维B超诊断结果显示,其中阳性65例,阴性15例.经计算得知,二维B超诊断PTMC的灵敏度为94.12%(64/68),特异度为91.67%(11/12),准确率为93.75%(75/80),阴性预测值为73.33%(11/15),阳性预测值为98.46%(64/65).二维B超检查检出阳性65例,阴性15例,二者在二维B超影像的回声、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阳性患者结节的超声表现大部分是边界尚清晰,少部分边界欠清晰,几乎内部都呈低回声,有一半以上内部均有微小钙化,且结节内血流多呈低信号,需要与阴性患者明确区分.结论:在PTMC的诊断中,二维B超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维B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病理诊断效能

    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高强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平邑县郑城镇魏庄卫生院接诊的67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6排螺旋CT平扫与三维重建及二者联合应用对SPN良恶性的诊断结果(良性SPN作为良性组,恶性SPN作为恶性组),并对比良性组与恶性组CT征象.结果:16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对SPN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94.03%)、阳性预测值(91.43%)要优于16排螺旋CT(P<0.05),三者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恶性组粗糙边界、钙化、支气管截断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洞征占比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支气管充气征占比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CT征象上,良性SPN与恶性SPN存在较大差异,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SPN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孤立性肺结节16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技术CT征象

    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张灵芝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颈椎病早期诊断中应用X线平片、CT、MRI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87例疑似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进行X线平片、CT、MRI检查.最终以临床表现、查体等综合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诊断颈椎病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87例疑似颈椎病患者经过综合检查后,最终确诊72例,其余15例患有其他类型颈椎疾病.经X线平片检查,阳性66例,阴性21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9例.经CT检查,阳性66例,阴性21例,其中误诊2例,漏诊8例.经MRI检查,阳性71例,阴性16例,其中误诊1例,漏诊2例.应用MRI检查早期诊断颈椎病的符合率、灵敏度均高于X线平片、CT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法早期诊断颈椎病的特异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MRI检查早期诊断不同类型颈椎病的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CT检查,但三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X线平片、CT检查相比,颈椎病早期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优势明显,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均更高.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CTMRI颈椎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