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冠脉成像、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罗华范艳陈巧一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T冠脉成像(CTA)、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围绕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A、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以上两组检查冠心病的检出率、诊断效能、左心室功能、冠脉斑块稳定性.结果:CTA冠心病检出率与超声心动图相比较高(P<0.05),分别为90.00%、77.50%;金标准确诊结果为阳性73例,阴性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阳性例数为62例,阴性18例,CTA检查诊断阳性72例,阴性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25%、82.19%、71.42%,CTA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25%、92.31%、85.71%,两组检查准确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超声心动图脂质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心动图,冠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更高,但二者对左心室功能、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结果相近,均可作为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依据.

    CT冠脉成像超声心动图冠心病左心室功能冠脉斑块稳定性

    皮肤真菌检查中荧光染色法与KOH法的应用比较分析

    孙伟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和KOH法在皮肤真菌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临沂市皮肤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皮肤科门诊接诊的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患者60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取患者的标本分别进行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对比不同真菌感染的检出率.结果:荧光染色法检测的标本镜下可清晰观察真菌的轮廓与菌丝,真菌轮廓呈现亮蓝色,菌丝与周围的背景容易分辨;KOH湿片法检测的标本镜下可见背景昏暗并且较为杂乱,反差比较小,真菌的结构与杂质之间无法清晰鉴别;荧光染色法的总阳性率为42.48%(257/605),明显高于KOH检测法的22.81%(138/605),且不同部位及不同疾病的检测结果中荧光染色法也均高于KOH法(P<0.05).结论:与KOH湿片法相比,荧光染色法对皮肤真菌的检测效果更理想,能够辅助临床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真菌感染荧光染色法KOH法

    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卢洪生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n=92)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运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后,肺结节、早期肺癌检出率分别为10.87%、6.52%,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后,肺结节、早期肺癌检出率分别为8.70%、4.35%,两种剂量螺旋CT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较常规剂量螺旋CT,有效扫查总电流时间积升高幅度更为显著,权重CT剂量指数、扫描总电流时间积、最小红斑量及剂量长度乘积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较常规剂量螺旋CT,空洞、钙化、毛刺、分叶征等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节诊断中,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性质、影像学征象等检出方面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具一致性,但其具更低的辐射剂量,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螺旋CT扫描技术肺结节诊断检出率应用价值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对肺泡灌洗液病原的诊断价值

    李加雄金晓菲卢惠伦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在肺泡灌洗液样本中用于病原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检出率,并分析mNGS检测结果对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灌洗液均实施mNGS检测和传统方法检测.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mNGS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预后指标.结果:最终诊断结果为阳性65例,阴性21例,其中混合感染共计49例;共检出164株病原体,其中耶氏肺孢子菌、结核分枝杆菌比例为13/7.mNGS的总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P<0.05);在耶氏肺孢子菌检测准确率的比较上,mNGS检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P<0.05),但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准确率的比较上,mNGS与传统检测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在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检测准确率比较上,mNGS检测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P<0.05).在抗生素调整率、CRP水平、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预后指标的比较上,mNG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S技术在肺泡灌洗液样本中用于病原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并对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肺泡灌洗液病原体检测阳性检出率预后

    曹波教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经验

    徐明露曹波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肛门瘙痒症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长期的肛门瘙痒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可导致神经衰弱,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曹波教授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治疗无效者再考虑手术治疗.而该病多因风、湿、热三邪所致,故治疗上着重于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兼以理气活血化瘀.曹波教授自拟"祛风利湿止痒汤",并于坐浴后局部涂抹"肤痔清软膏",二者相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肛门瘙痒症中医外治疗法名医经验曹波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辨治胃食管反流病伴失眠

    李梓睿陈颜安祯祥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反酸、灼热是本病的典型表现,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国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复发率较高.长期反复的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且易引起失眠.《黄帝内经》中提到了"胃不和则卧不安",论述了胃阳明之气上逆致喘,由此出现卧不安.本文从该理论入手辨治胃食管反流病伴失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胃食管反流病失眠睡眠障碍胃不和则卧不安临证经验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龚琼王龙琴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特优势.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纳入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糖尿病宣教、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及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甲钴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尿病科协定中药足浴方,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量表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中医特色足浴治疗DPN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与口服、静脉给药相得益彰,具有药物直达病所、浓度高、作用强而持久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药足浴糖尿病

    "老十灸"联合滋血汤治疗月经过少血虚证的疗效观察

    陈红梅赵海深王曼雅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老十灸"联合滋血汤治疗月经过少血虚证的临床效果,探索临床治疗月经过少血虚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月经过少血虚证患者6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灸药组及纯药组两组,纯药组给予滋血汤治疗,灸药组在滋血汤治疗基础上加以"老十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均得到改善,且灸药组均优于纯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纯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十灸"联合滋血汤治疗月经过少血虚证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老十灸月经过少血虚证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

    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骨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张海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骨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以2022年8月到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352例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17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病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可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相关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骨病西医常规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疼痛症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

    大椎为主的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研究

    陈芙蓉陈静黄重庆毛露苹...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大椎为主的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对颈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抽样法来进行组别的划分以及落实相应的治疗工作,划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大椎穴为主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曲度、TCD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各项评分差异均较大,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其各项评分均更差,差异极大(P<0.05).在颈椎曲度方面,两组患者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大椎为主的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相对于单纯服用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其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颈性眩晕大椎为主的温针灸无痛精针刀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