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妇炎洁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紫艺张营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评价妇炎洁植物本草抑菌洗液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上海医大医院就诊的6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使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研究组则同时使用硝酸咪康唑栓和妇炎洁植物本草抑菌洗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黏膜肿胀)、炎症因子(IL-2、IL-8、IL-13)水平、整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黏膜肿胀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标志物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洁植物本草抑菌洗液与硝酸咪康唑栓联合应用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快速减轻临床症状并降低炎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妇炎洁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硝酸咪康唑栓霉菌性阴道炎

    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术后切口恢复、子宫复旧和产后抑郁的影响

    宁登攀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术后切口恢复、子宫复旧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邵东市人民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装有序号的密封信封盲抽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奇数序号者为对照组(n=30),偶数序号者为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处理.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渗出液消失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恶露干净时间、子宫复旧和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渗出液消失时间、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分别为(5.10±1.52)d、(11.57±2.71)d和(9.03±0.96)次,低于对照组的(7.67±2.59)d、(15.27±3.38)d和(11.37±2.34)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恶露干净时间为(15.63±2.62)d,短于对照组的(18.83±3.61)d,而观察组产妇产后42d的子宫复旧良好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为(8.37±0.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1.20±2.6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7,P<0.001).结论: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渗出液消失,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加速恶露排出,加快子宫复旧,缓解产后抑郁.

    剖宫产术后白糖填充康复新液切口恢复子宫复旧产后抑郁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马军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CHD合并CHF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常规治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晚期/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CHD合并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好,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血脂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心功能不良反应

    GPS联合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李爱峰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在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格拉斯哥预后(GPS)评分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涟水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接受治疗的109例肺癌患者,在医院接受肺癌相关治疗出院后,持续随访3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为27人和82人.记录患者GPS、LMR、年龄、性别、组织学、TNM分期、吸烟史、肿瘤直径以及采用术式情况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最终结果的评分对比两组LMR与GPS联合应用在评估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指出TNM分期、GPS评分和LMR与肺癌晚期患者的死亡、存活情况具有一定的关联(P<0.05).经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TNM分期、LMR和GPS评分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OR值为2.245、2.747、4.325.结论:本研究证实LMR与GPS评分联合应用在评估肺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均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的预后评估与治疗支持.

    GPSLMR肺癌预后应用价值

    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甲状腺功能的价值

    田小美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甲状腺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以贵州省贵定县中医医院检验科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经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均为52例,将其设为甲亢组和甲减组,再选取同期入院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52例健康者,将其作为参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样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受检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对比甲减组、甲亢组与参照组受检者的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检查结果及其检测阳性率,以及采用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结果:甲亢组T3、T4、FT3、FT4 水平与参照组对比明显较高,TSH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则较低;甲减组T3、T4、FT3、FT4 水平比参照组更低,FSH水平比参照组更高;且甲亢组与甲减组相比,其T3、T4、FT3 与FT4 水平高于甲减组,FSH水平低于甲减组(P<0.05),三组受检者的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阳性率对比,结果显示甲亢组和甲减组T3、T4、FSH、FT3、FT4 指标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亢组与甲减组的FSH、T3、T4、FT3、FT4 指标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甲状腺功能方面,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比单独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的结果高(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甲亢与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人群.在诊断甲状腺疾病时,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更高.因此,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可以作为甲状腺疾病诊断、甲状腺功能评估的重要观察指标,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联合检测甲状腺功能临床评估

    常规细菌性培养和药敏鉴定方法在指导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彭小龙于娟蒋雪梅孙翠平...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收并进行诊断治疗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统计学方法生成随机序列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98例.对照组行常规检验,观察组实施一般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检验完成后,指导患者选用合适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感染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 98 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90 株,其中G+菌 31 株(34.44%)、G-菌 31 株(34.44%)、真菌28株(31.11%);观察组中、重度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取微生物检验这一方式,能够对病原菌进行分类诊断,提高用药的针对性.

    感染预防微生物检验诊断感染率治疗有效率

    标本离心时间对凝聚胺介质法抗体筛检试验的影响

    尹红怡刘静刘乐霞张露...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凝聚胺介质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时,加入多聚赖氨酸溶液、聚凝胺(Polybrene)溶液,不同离心时间对试验最后加入重悬液观察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检测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病例85例,进行凝聚胺试验时,分别采用不同的离心时间,观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在7128例病例中最终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病例共计85例,试验过程中加入Polybrene溶液后离心时间10 s时阳性检出率77.6%(66/85),20 s时阳性检出率80.0%(68/85),30 s时阳性检出率89.4%(76/85),45 s时阳性检出率84.7%(72/85),120 s时阳性检出率85.9%(73/85),其中离心时间30 s至45 s时阳性率较高且易于观察结果,高于试剂说明书上的10 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凝聚胺介质试剂时,试验过程中离心时间30 s至45 s可有效检出不规则抗体,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离心时间凝聚胺不规则抗体输血安全

    CRP、NT-proBNP、ESR、CK-MB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王佼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以及128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者纳入单一组,后者纳入合并组.测定两组CRP、NT-proBNP、ESR、CK-MB水平,并计算四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合并组CRP、NT-proBNP、CK-MB、ESR水平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NT-proBNP、CK-MB、ESR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性、准确率均高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特异性高于CRP、NT-proBN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NT-proBNP、ESR、CK-MB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郭竑林江马吉春刘嫣方...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标本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中,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均阳性,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阴性.在CML患者中,初发患者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患者相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39和0.001,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与缓解后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可以对CML与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做鉴别诊断,并对其病程进行监测,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BCR-ABL融合基因鉴别诊断

    苍龟探穴报刺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谢永亮姚悟根潘青夏辉...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苍龟探穴报刺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 2022 年8月至2023年12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NLBP患者分为针刺组(n=35)和报刺组(n=35),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报刺组采用苍龟探穴报刺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报刺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针刺组(82.86%)(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报刺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报刺组ODI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报刺组JOA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报刺法治疗NLBP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苍龟探穴报刺法非特异性下腰痛腰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