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镜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孟丽张明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6名老年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内镜治疗,包括胆道引流和胆管清扫.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内镜治疗在76名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的治疗成功率为9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天,1年生存率为87.8%.统计学分析显示内镜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率(P<0.05).结论:内镜治疗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尽管术后并发症存在一定风险,但内镜治疗仍然是老年患者管理这一严重疾病的有效方法.

    内镜治疗老年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成功率

    小儿癫痫发病机制、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与问题思考

    房艳艳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儿癫痫的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已经在此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此外,目前西医治疗虽可控制小儿癫痫病情进展,但仍存在很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在小儿癫痫的应用及研究发现,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体现了中医应用的优势.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小儿癫痫发病机制、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小儿癫痫发病机制中医治疗

    D-甘露糖在尿路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韩佳辉朱富祥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D-甘露糖分子式为C6H12O6,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中的单糖,具有调节免疫和肠道菌群、能量供应等作用.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和性别中.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增强了对治疗和预防尿路感染替代方法的需求.本研究对尿路感染及D-甘露糖在尿路感染中对FimH的抗粘连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治疗中提供参考.

    尿路感染D-甘露糖耐药性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光元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黄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4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RP、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腹腔镜手术传统开腹手术结石嵌顿性胆囊炎

    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痤疮粉刺去除术治疗痤疮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钟银换陆美君魏茵娜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痤疮粉刺去除术治疗痤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痤疮患者,以抽签法按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为研究组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痤疮粉刺去除术治疗并给予相关护理,对照组则采用痤疮粉刺去除术及相关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皮肤状态、临床指标、治疗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和4个月后,研究组的痤疮瘢痕程度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红斑改善、结痂和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痤疮粉刺去除术治疗痤疮,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超分子水杨酸痤疮粉刺去除术痤疮临床疗效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田津生张勉之张怡静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64例,按照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透析充分性[尿素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实验室指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磷(P)、钙(Ca)、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URR、Kt/V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PTH、P、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ALB及TR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显著提高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纠正钙磷代谢,改善营养状况.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营养状况

    海南地区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流行病学特征的多中心调查与研究

    温壮飞林野倪世强李莉...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地区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CMT临床分型与孕期、宫内情况等相关风险因素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预防CMT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定安县妇幼保健院以及万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确诊的CMT患儿.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370例CMT患儿.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资料、孕期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资料.采用χ2 检验分析CMT与相关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共完成370例有效调查问卷,其中姿势型285例(77.0%),肿块型50例(13.5%),肌紧张型35例(9.5%).母亲的习惯睡姿、胎儿宫内情况以及患儿诊断时特征是CMT临床分型的影响因素(χ2=13.962、22.262、16.105,P均<0.05).而性别、母亲是否有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出生体重与CMT的临床分型无关.与姿势型CMT相比,母亲习惯右侧卧位患儿表现为肿块型CMT和肌紧张型CMT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紧张型CMT患儿与姿势型CMT患儿相比,存在面部不对称伴斜头情况的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胎位不正的患儿以肿块型CMT为主,分娩时有脐带绕颈的患儿以姿势型和肌紧张型CMT为主.结论:孕期的生活方式、胎儿宫内情况及出生时头面部特征可能是影响CMT临床分型的相关因素.未来提倡关注上述因素来减少CMT的发生.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分型横断面研究海南地区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潘兆全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将神经外科手术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药物参照组(37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观察组(37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相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3 d、7 d手术观察组均较药物参照组高(P<0.05).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甘露糖结合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手术观察组均较药物参照组低(P<0.05).治疗后7 d,手术观察组梗死面积(23.42±3.05)mm2,药物参照组梗死面积(53.19±3.46)mm2,组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药物参照组高(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身体机能的恢复,促进梗死面积减小,可推广.

    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外科手术去骨瓣减压术梗死面积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夏虹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纳入时间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分组方式以用药方案为依据,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予以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5.56%较对照组80.00%高,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法(MDNS)评分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各氧化应激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PN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羟苯磺酸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对病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且治疗安全性高.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羟苯磺酸钙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

    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林璋君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云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50,支架取栓术+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n=65,对照组治疗方案+替罗非班),对比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等指标.结果:术后1 d,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CI可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替罗非班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