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师参与内科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成效分析

    田丰永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药师参与内科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于2020年起在内科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由药师参与及干预,随机选取120例实施介入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另于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抽取120例未进行药师干预的介入手术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纳入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时间≤24 h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性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均未采用联合用药,观察组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94.12%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人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14.43±3.18)元低于对照组的(29.63±4.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参与内科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控制给药时间,减少人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成本,值得临床应用.

    内科介入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药师

    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分析

    林森李娜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海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脓毒症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IL水平及炎症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同时对比脓毒症患者中死亡和非死亡患者的血清IL水平、炎症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清IL-4、IL-6、IL-8、IL-10、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8 d内死亡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28 d内存活患者(P<0.05);28 d内死亡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28 d内存活患者(P<0.05);28 d内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28 d内存活患者(P<0.05).结论:血清IL-4、IL-6、IL-8、IL-10、IL-17、IL-23水平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IL水平越高则患者死亡风险越高,该指标可与炎症指标、APACHE-Ⅱ评分联合应用,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意义.

    脓毒症血清白细胞介素炎症指标APACHE-Ⅱ评分

    血清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周林林承祥李樱黄聘婷...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出生的96例母亲为O型血的HDN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接受血清胆红素检测和溶血三项试验,根据试验阳性率将患儿分为四组,其中A组直抗和释放试验(+)、游离试验(-),B组三项试验均为(+),C组游离和释放试验(+)、直抗试验(-),D组直抗试验(+)、游离和释放试验(-),分析血清胆红素和溶血三项试验对HDN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在96例HDN患儿中,A型血患儿直抗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血患儿(P=0.030);而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在两种血型患儿中的阳性率则差异不显著(P>0.05).96例HDN患儿直抗试验阳性率为10.42%,释放试验阳性率为100.00%,游离试验阳性率为62.50%,直抗试验和释放试验同为阳性者占比4.17%,直抗试验、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均为阳性者占比6.25%,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同为阳性者占比56.25%,仅释放试验阳性者占比33.33%.治疗后各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预测HDN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灵敏度为0.600,特异性为0.872.结论:血清胆红素检测联合溶血三项试验可为HD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参考.

    血清胆红素溶血三项试验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

    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在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张晓纯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在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普宁华侨医院妇产科进行孕期检查的8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50例孕妇均实施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总结产前超声切面表现特征.结果:850例孕妇的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结果显示,有20例胎儿存在畸形或异常,最终经引产或生产证实,有22例胎儿存在畸形,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诊断准确率是90.91%(20/22),2例漏诊病例最终确定有1例存在消化系统发育畸形,1例存在心血管系统发育畸形.20例超声诊断的胎儿畸形病例中,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6例,消化系统发育异常有4例,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有5例,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有2例,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有2例,其他类畸形有1例.结论: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先天性缺陷新生儿的出生,从而提升我国的人口质量.

    超声检查多切面连续扫查孕期产检胎儿发育心脏畸形筛查作用临床价值

    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樊凤飞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头颈部成像(CTA)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V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其开展CTA、颈动脉超声及两者结合检查.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检查方法对VP不同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检出情况.结果:CTA、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时,Ⅰ级与Ⅲ级改良Hoehn—Yahr分级检出率分别为90.32%、87.50%,显著高于CTA单独检测的67.74%、50.00%与单独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61.29%、50.00%(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单独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脂质型、混合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单一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VP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CT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突出,能明确病变分级,并准确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临床推广价值高.

    颈动脉超声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价值CT头颈部成像

    黄帝内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

    王岱淇林汉平卢晓波郑菊琼...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帝内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中风病基础治疗,并予以睡眠卫生教育.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放松疗法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放松疗法治疗,黄帝内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黄帝内针+放松疗法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PSQI)和心理状态(HAMA、HAMD).结果:黄帝内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放松疗法组高(P<0.05),但参照组、放松疗法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黄帝内针组治疗后PSQI、HAMA、HAMD评分较参照组、放松疗法组低,且放松疗法组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黄帝内针治疗中风后失眠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且操作简单.

    黄帝内针中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

    基于网络药理学六君子汤治疗胃轻瘫的机制研究

    彭美萍郭思彤蓝颖刘晓霞...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六君子汤治疗胃轻瘫的药效成分与潜在的作用靶点,为进一步研究该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线索.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人参、半夏、白术、陈皮、茯苓和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将上述靶点与疾病靶点数据DisGeNET、OMIM筛选得到的胃肠道功能异常相关靶点进行比对筛选,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聚类.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结果:六君子汤治疗胃轻瘫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豆甾醇等,核心靶点有AKT1、TNF、IL-6、IL-1β、VEGFA、MAPK3、PPARG、PTGS2、CASP3、MMP9等.六君子汤治疗胃轻瘫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脂多糖的应答、细胞迁移的正调控、与无机物在受到外部刺激时产生的反应、对损伤的应答、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研究初步建立六君子汤治疗胃轻瘫的"组分-靶点-疾病途径"关联网络并预测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六君子汤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六君子汤网络药理学胃轻瘫靶点通路

    壮本丹秘方联合独活汤加减配合小针刀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斌熊芳丽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壮本丹秘方及独活汤联合小针刀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70名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针刀组35例,联合组35例.针刀组接受小针刀治疗,联合组在针刀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壮本丹秘方联合独活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VAS和JOA评分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联合组的疗效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壮本丹秘方联合独活汤加减配合小针刀治疗可有效缓解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在诊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壮本丹秘方独活汤小针刀治疗风寒湿痹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研究

    郭文静杨丹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渭南市第一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参照组(4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电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血清学指标.结果: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FMA及BBS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通路来改善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切实保障其健康.

    电针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

    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评价

    毛朝亮刘宇蒲紫鹃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患者98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保济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胃肠道反应的改善效果.结果:全部胃肠道反应患者均为口服用药,停药之后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胃肠道反应均由非甾体抗炎药引起,主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及腹泻等症状.全部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的药品种类包括了二氟尼柳片(64.29%)、双氯芬酸缓释片(25.51%)、洛索洛芬钠片(8.16%)及复方氯唑沙宗片(2.0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严重胃肠道反应(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济口服液在临床工作中用于对抗由非甾体抗炎药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获得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且该药物在应用期间并未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确保了用药期间的安全性.

    保济口服液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反应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