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中国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张星星

双月刊

1005-4952

ddzgs@iccs.cn

010-66572304 66572318

100009

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当代中国史研究/Journal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简称国史)的学术论文、译著以及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资料、国内外研究论著和观点的评介、综述等,报道学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会议

    李正华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7月15-18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全会充分肯定了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既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开启了新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全会的举行,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贯彻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本刊特邀有关专家撰写了学习体会,以飨读者.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王爱云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7月15-18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全会充分肯定了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既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开启了新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全会的举行,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贯彻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本刊特邀有关专家撰写了学习体会,以飨读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朱佳木
    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75年来,新中国在经济领域,建成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法制化;在文化领域,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社会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和保障体系,并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生态领域,注意保护资源、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并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系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还会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14亿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的中国人民,有75年来奠定的雄厚物质和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新中国75周年社会主义发展史

    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王巧荣
    5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交叉学科视野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近30年来国内当代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近30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史研究三题.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交叉学科视野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评述

    张清敏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交叉学科视野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近30年来国内当代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近30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史研究三题.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近30年来国内当代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左凤荣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交叉学科视野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近30年来国内当代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近30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史研究三题.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近30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史研究三题

    孟庆龙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交叉学科视野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近30年来国内当代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近30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史研究三题.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海外学界关于邓小平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认知与评价

    孙健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十八大以来,海外学界围绕邓小平探索中国现代化形成了丰富成果,肯定了邓小平为中国现代化做出的重大贡献,形成了海外邓小平研究的新热点.海外学者从邓小平的个性风格、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差距、时代主题的变化分析了邓小平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动因,从坚持党的领导、农村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外交等维度肯定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全面探索.海外学者认同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对当代中国发展、世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海外学界的研究成果中肯定性评价占据主流地位,这有助于我们把握邓小平的独特魅力与邓小平理论的当代价值,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视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学界邓小平中国现代化中国经验认知评析

    "下楼出院"到现场"三结合":三线建设中的"设计革命"

    李德英乔亦婷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线建设之前,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照搬苏联设计模式的诸多弊端,开始探索自主设计道路,倡导"设计革命",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设计工作又不同程度地回到苏联设计模式的轨道上.三线建设初期,设计工作很难满足新的设计需求,因此"设计革命"再次兴起并推广,形成了"下楼出院"到现场"三结合"的基本工作方法.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设计人员与广大干部群众和科研人员等共同设计工厂、产品,并涌现出许多既能体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能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实现了众多零的突破,成就颇为显著."设计革命"为三线建设乃至我国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留下了宝贵经验.

    三线建设"设计革命"现场设计自主设计

    1950-1952年国庆宣传活动的历史考察

    王倩
    12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国庆宣传作为国庆纪念的主要环节与内容,能够推动人民群众了解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庆纪念起步实施的1950-1952年,党和政府通过报刊文章、节庆仪式、文娱活动及报告、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国庆宣传活动,使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国家发展的成就与现状,明确国庆纪念的重大意义,增进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与热爱.这一过程也使人民群众普遍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爱国热情,广泛地凝聚起建设合力,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最终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新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国庆纪念宣传活动新中国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