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敦煌学辑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敦煌学辑刊
敦煌学辑刊

郑炳林

季刊

1001-6252

dhxyjs@lzu.edu.cn

0931-8913310

730020

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五楼兰大敦煌研究所

敦煌学辑刊/Journal 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先后发行46期,从2005年起,本刊从原来的半年刊改为季刊,经过二十余年的风雨,本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成为敦煌学研究交流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业蕴"籯金":论敦煌写本类书《籯金》与唐代科举

    曹丹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写本《籯金》是一部弘扬儒学、服务科举的类书.此书从编撰之初便参考了诸多科举试题,将君臣关系作为核心内容,与科举所考察主题一致.书成之后,士子科场作答时不仅多使用《籯金》中的事典和丽辞,还会借鉴《籯金》中的对句与思路解经.《籯金》另一编排特色是聚焦边患问题,书中关于西戎、北蕃、战阵的内容既契合了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试策题目,也适用于其后科举考试中对边疆战事问题的多次考察.不仅不同时期的士子答卷时都应用了《籯金》中的相关词条,作答同一试题时的不同考生亦大量使用《籯金》中不同的词条,可见《籯金》的内容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具有广泛和长时段的可借鉴性.此书传至敦煌后一直作为学校教材被广泛使用,结合各《籯金》系类书写卷中大量学仕郎的摹写、杂写痕迹,可勾连出《籯金》从字到词到意象群再到行文结构四个层次上与科举试题相当程度上的同构性,也可据此看出初盛唐士人知识结构共通之处.

    《籯金》科举类书李若立敦煌写本

    黑水城所出写本《粉蝶儿》探析

    赵阳张蓓蓓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水城出土的写本《粉蝶儿》词,应是黑水城文献《吕观文进庄子义》的拥有者在阅读文献正面《庄子·齐物论》部分时,有感而发,在背面所忆写的北宋词作.该词的格律与宋代毛滂《粉蝶儿》(雪徧梅花)正体一致,为双调72字.另据文献正面《吕观文进庄子义》天头处的部分反切注音推断,该词书写者为宋西北边陲文人或西夏人的可能性较大.此词可补《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之佚,且可印证中原文学作品在西夏的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也证明了中原文学作品对西夏文学创作所起到的哺育作用.

    黑水城写本《粉蝶儿》校释文本性质与生成

    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内容的特色与价值

    张景峰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瓜州东千佛洞是丝绸之路沿线一处重要的石窟寺遗址点,也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千佛洞第2、5、7窟中保存着水月观音、十一面观音、施宝观音、施甘露观音、真实名文殊曼荼罗、顶髻尊胜佛母曼荼罗、毗沙门天王与八大夜叉曼陀罗、八塔变、八大菩萨曼陀罗以及阿弥陀佛来迎图、唐玄奘取经图等西夏时期大量的显教和密教的经典题材与内容.借助编写《瓜州东千佛洞》的契机,本文对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内容特色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

    瓜州东千佛洞佛教艺术特色与价值

    金代造像题记反映的工匠及其艺术交流

    刘振刚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窟寺研究涉及洞窟形制、寺院建筑、造像的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石窟寺建造工匠对这些方面起决定作用.由于各种原因,保存完整的金代佛教石窟寺很少,其中一些石窟寺以碑刻和造像题记的形式留下了建造工匠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研究金代石窟寺工匠及其艺术活动的依据,也为研究不同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交流提供了可靠的参照.

    工匠金代题记艺术交流

    酒泉文殊山古佛洞元代涅槃经变图像考释——兼谈古佛洞重绘壁画的年代

    李甜
    16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文殊山石窟后山古佛洞中心柱正面上层涅槃经变图像为研究中心,对古佛洞窟室结构、壁画内容、组合形式、主题思想进行考释,并与其他石窟涅槃经变图像进行比较,梳理其异同.研究发现古佛洞涅槃经变图是元代对河西地区传统涅槃图像以及回鹘、西夏涅槃图像的传承和延续,说明河西地区的涅槃信仰自北周开始一直延续至元代,从而为研究元代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交流及河西晚期石窟断代提供新依据.

    文殊山古佛洞涅槃经变元代壁画

    汉唐玉门关、阳关南北交通考

    王蕾
    17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列四郡,拒两关",玉门关和阳关南北相对而置,在东西交通上连通西域,在南北交通上隔绝羌胡.在分析两关南北烽燧遗址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汉简进行考证,可知两关南北烽燧的设置与沟通是敦煌西界的重要防线.随着北周伊吾路的开辟,玉门关东迁至今瓜州地区.东迁玉门关北连伊吾、南通吐谷浑,且与阳关道互相配合、形成掎角之势,在祁连山南北的交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东迁玉门关和阳关的关防设置,不仅是河西抵御南山羌虏的一道重要防线,还在祁连山南北各民族交融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汉唐时期玉门关阳关南北交通民族交融

    宋使刘渥出使龟兹回鹘考

    乔玉蕊
    18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祥符六年(1013),宋使刘渥出使龟兹回鹘是中原中央王朝与新疆地方政权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见证.这是北宋对龟兹回鹘大中祥符三年(1010)朝贡的回访.刘渥使团在龟兹回鹘停留一两年后返宋,返程时进奉般次穿越河湟、横渡黄河,进入秦州.从龟兹回鹘朝贡贸易及对外交往活动之变化来看,刘渥出使前后龟兹回鹘主动与北宋互动交好,这极可能是龟兹回鹘为应对喀喇汗王朝东扩而寻求与北宋相互支持的一次政治接触,也是北宋意联合龟兹回鹘牵制党项之尝试.

    刘渥龟兹回鹘供奉使团

    张歆海与斯坦因关系研究

    王冀青
    19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次利用英国藏斯坦因档案,对其中有关张歆海的资料加以整理与研究.斯坦因于1930年4-5月访问南京,为其第四次中国考察申请国民政府发放的中国护照.时任外交部参事、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张歆海通过台克满的介绍,与斯坦因相识.5月3日,斯坦因在下榻酒店宴请张歆海.5月4日,张歆海在家中宴请斯坦因,汤用彤等作陪.5月9日,许立德在家中为斯坦因举办道别宴会,张歆海应邀出席.张歆海与斯坦因面谈3次,对斯坦因的第四次中国考察计划多有了解.斯坦因于5月10日离开南京后,张歆海将斯坦因的考察计划透露给外界,引发中国古物保管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机构发起抗议斯坦因来华考古的运动,导致斯坦因于1930-1931年进行的第四次中国考察以失败而告终.

    张歆海斯坦因南京汤用彤哈佛大学

    关于直至公元2世纪的中央亚洲丝绸之路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唐洁万翔
    209-224页

    四十年来国内西域胡语文献研究综述

    吐送江·依明孟佩君
    22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从中国新疆、甘肃等地带走大批梵语、于阗语、吐火罗语、粟特语、回鹘语等胡语文献后,世界范围内便兴起了对这些古代语言研究的热潮.由于大部分文献的外流,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学者的潜心研究,国内胡语文献的研究水平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通过介绍早期西方学者对梵语、吐火罗语、于阗语、粟特语和回鹘语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成果,以及梳理四十年来国内各胡语文献的研究状况,展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历程及丰硕成果,并希望在梳理成果的过程中找到相关的研究空间.

    西域梵语于阗语吐火罗语粟特语回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