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下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下水
地下水

吕书君

双月刊

1004-1184

dxs131@126.com;

029-87329077,87344844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路185号

地下水/Journal Underground Water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从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和开发利用专业的广大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勘查设计人员、技术工人的综合性刊物,也是国内地下水专业唯一比较集中的技术与信息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水动力分析的下碑寺乡泥石流风险研究

    李亚娟王祎阳黄凯贾方建...
    133-13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均会造成较大威胁.为减轻泥石流引发的损害,对泥石流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至关重要.在对下碑寺乡泥石流沟踏勘及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水动力模型,考虑该区域的降雨、来流、地形、植被覆盖率、建筑物分布等影响因子,定量研究工程尺度上泥石流灾害风险区域.结果表明,该模型针对丰水期及 P=5%、P=2%、P=1%条件下计算分析泥石流影响区域分别为 0.80 km2、2.97 km2、4.43 km2.模型可动态输出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影响区域,可用于山区洪水预警,为泥石流风险研判、预测和水利调控等综合措施下的水动力响应提供了模型方法和技术支撑.

    泥石流降雨风险分析水动力分析

    基于微分演化算法的抗滑桩优化模型

    刘英朴许锐李寻昌任权...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滑桩是滑坡灾害治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工程领域的抗滑桩设计仍采用以试算为基础的方案型设计理念,设计效率与精度仍有提升空间.本文将群集智能算法引入到抗滑桩设计中,对抗滑桩设计中的设计变量、约束函数、目标函数进行合理选取,建立了抗滑桩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分演化算法来实现设计方案的全局寻优,最终建立了基于微分演化算法的抗滑桩优化模型.最后以延安市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编制的优化计算软件,以交互式界面操作的形式,实现了最优化方案设计.通过工程实例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计算精度,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工程应用上的有效性及其巨大潜力.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抗滑桩设计领域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价值,也能为其他地质灾害防治治理方法实践应用和理论创新方面提供合理参考.

    地质灾害滑坡抗滑桩优化设计微分演化算法

    桃花峰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效果研究

    宋宝业白博宇李青青关鹏...
    141-143,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桃花峰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滑坡基本情况分析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采用剩余推力法计算了该滑坡三个代表性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并基于稳定性计算结果提出了削坡+格构梁锚杆+修建排水沟的滑坡治理方案;建立滑坡三维网格模型和地下水位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不考虑地下水位)和暴雨工况(考虑地下水位)下的位移量分布,验证了所提出的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并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地下水位对滑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会导致滑坡体深部的土体位移.本研究对类似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方案设计和验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滑坡稳定性分析滑坡治理有限差分法地下水位滑坡位移

    地球物理技术在海砂矿资源评价及选址中的应用

    胡露薇
    144-14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海砂资源勘查的效率与精度,以某海域经济开发区海砂矿资源评价及选址项目为例,采用多波束测深、单道地震系统、侧扫声呐及钻探等技术,较为精细地刻画海底地形、微地貌及浅部地层特征,探明了砂体的沉积格局及平面展布规律,厘清了工程区海砂资源的分布范围和厚度特征.以单道地震剖面及钻孔约束数据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水深数据,建立海砂体的DEM模型对工程区海砂资源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地质块段法对矿体进行验证性估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海砂的总资源量约为 2.017×107 m3,地质块段法计算海砂矿总资源量约为 1.905×107 m3,两者相差 5.55%,,两者相互验证,满足估算精度要求,有效保障海砂体积的计算精度;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海砂资源量探测精度,降低探测成本,可广泛应用于海域海砂资源量探测,应用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评价海砂矿选址多波束测深单道地震系统侧扫声呐

    浅析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地貌重塑成效评价方法

    翟良良赵凯周小龙于天娇...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形成大面积的裸露凹缺地貌,并改变原始地形.在采用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后,作为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需对矿山的地貌重塑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地貌因子中的坡向、坡度、地形起伏度及高程变异系作为地貌重塑评价指标,通过横向对比分析生态修复区与周边区地形地貌的协调性,及纵向对比生态修复区在修复前后的地形起伏,给出了每个指标的赋分标准及权重、地貌重塑综合赋分方法及分级,以供参考利用.文中以 2 处历史遗留矿山/取土点为例,利用ARCGIS计算了相关评价指标值,综合赋分结果为 2 处矿点/取土点的生态修复区的地貌重塑效果好,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经检验该评价方法可行.

    地貌重塑地形地貌协调性ARCGIS生态修复加权指数和

    陕西省长安区"8.11"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分析及防御思考

    马文瑞肖建强崔泽宇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 2023 年长安区"8.11"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开展现场调查,并结合相关影像和雨水情数据等资料,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得出 2023 年长安区"8.11"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是由于蒿沟流域8 月以来降雨较多,土壤含水量基本饱和,在水流参与下,推动沟脑以及下游沟道内固体物源向下滚动;山洪泥石流运动过程中受到地形以及工程设施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山洪泥石流可能会挤压主河道甚至阻断河道,存在导致更大灾害的可能.基于对长安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为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控减灾提供参考.各相关部门应该以强化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为本,强化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山洪泥石流遥感影像形成机理水文计算防灾减灾

    广州市某森林公园道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生态治理

    吴建军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市北部某森林公园一处边坡崩塌地质灾害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崩塌形成原因,进行稳定性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削方+锚杆+钢筋混凝土格构+地表排水"方案对边坡崩塌开展整治.同时采用客土喷破技术恢复边坡崩塌区域生态系统,提高森林公园的生态多样性.实践表明,加固工程有效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综合效益显著.通过研究区案例的实施,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地质灾害边坡崩塌稳定性研究生态恢复

    临夏州泥石流易发性与地形地貌影响因素间相关性分析

    刘欣童张磊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形地貌是泥石流易发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地形地貌与易发性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在野外对泥石流沟进行更科学的评价.依据甘肃省 2021 年完成的临夏州 1:5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在风险调查数据库中抽取临夏州泥石流沟原始调查数据,选取泥石流易发性地形地貌影响因素:沟长、主沟纵坡值、植被覆盖率、山坡坡度、流域面积、相对高差六项原始调查数据,运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上述六项影响因素的基本参数和置信区间,确定沟长、主沟纵坡、山坡坡度、流域面积、相对高差为正偏态,分布的峰态陡峭;植被覆盖率为正偏态,分布的峰态平缓;易发性接近正态分布.分析泥石流易发性与上述六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山坡坡度、主沟纵坡值、相对高差与泥石流易发性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植被覆盖值与泥石流易发性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沟长、流域面积与泥石流易发性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上述结论,在对泥石流沟的初步调查中,根据影响因素与易发性的相关性,可以更客观的对泥石流沟做出评价.

    泥石流易发性地形地貌相关性

    海口西海岸区域地层分布特征及其岩土性能评述

    黎奇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口西海岸区域地层分布特征及其岩土性能的评述,旨在全面了解该地区地层构造、岩土类型、物理力学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其岩土性能进行评价.通过调查测绘、工程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了解海口西海岸区域的地层构造特征,获取更详细的地层信息,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岩土类型、物理力学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海口西海岸区域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海相沉积物、火山岩、残积土及第三系海相沉积物组成,第四系海相沉积物主要以黏土和砂质土为主.并对该地区的岩土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该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地震活动和砂土液化风险.最后,本文对该地区的岩土性能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海口西海岸地层分布特征地层构造岩土性能地震活动砂土液化综合评述

    怀宁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李德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怀宁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前沿,区内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对地质灾害点周边构成潜在安全隐患.为响应落实中央和安徽省政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要求,在怀宁县全县境内开展了风险调查评价.综合遥感影像、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技术成果,利用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对怀宁县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取得主要成果:(1)系统总结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2)怀宁县全域分为 5 个高风险区、20 个中风险区、4 个低风险区,分别占国土面积 0.3%、15.6%、84.1%.怀宁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具备系统性,数据来源可靠,一方面为该区后续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对相近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信息量法综合防治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