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加工与模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加工与模具
电加工与模具

叶军

双月刊

1009-279X

10872258@qq.com djgmj@china-ntm.com

0512-67274541

215011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山路180号

电加工与模具/Journal Electromachining & Mou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66年,是我国特种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技术刊物,主要报道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高能束加工、超声加工、快速成形和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研究成果、工艺应用技术、使用维修经验、产品开发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是广大读者的忠实朋友,是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是展示新技术、新工艺的舞台,是企业宣传产品、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材料增材制造研究现状及展望

    王晓强文世峰周燕史玉升...
    1-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端装备对构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比如一个构件的不同位置需分别实现高强度、高韧性、高导热、耐腐蚀,增材制造亟需从单一材料结构向多材料结构突破,面向构件性能最优的多材料增材制造也成为研究热点.按增材制造材料大类划分,分别概述了聚合物、金属和陶瓷多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原理、成形系统构建与优化、材料结合界面宏微观特性;介绍了多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疗、电子电路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了多材料增材制造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增材制造多材料界面结合

    电火花小孔加工穿透检测模型仿真研究

    张海峰申泽刘建勇王佳行...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火花小孔加工过程中电极损耗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的实时穿透检测仿真模型.通过对穿透发生前后加工电压和电流变化的分析,采用加工电压、加工电流、脉冲间隔设定值和低电压持续时长作为特征向量,在MATLAB软件中完成支持向量机训练模块,并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搭建支持向量机决策模块流程图,得出可准确、快速检测加工穿透发生的结论.

    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穿透检测电火花小孔加工

    基于激光器标定的涡轮叶片点云配准方法

    熊蓉张敏王健奚学程...
    21-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由涡轮叶片铸造形面误差和装夹误差而导致的气膜冷却孔加工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获取精确测量点云,以点云配准获得叶片位姿偏差的识别点激光传感器安装误差的标定方法.首先,基于机床运动学模型和标定平面几何约束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激光传感器发射点位置偏移和激光束方向偏差;其次,通过测量磨砂标准球对标定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发现相比于标准直径的测量误差为0.36%;最后,经标定后的激光传感器测量得到叶片形面实测点云,点云数据归一化后,用Go-ICP算法与设计模型进行点云配准,获得从测量点云到模型点云的旋转平移矩阵,配准结果显示两组点云之间的欧式距离平方误差总和为0.0121 mm,经仿真验证平均误差率为1.97%.

    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激光标定点云配准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变厚度高效无烧伤切割研究

    潘浩刘志东潘红伟张明...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变厚度高效切割时出现的切割状况不稳定、表面产生烧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放电状态检测的双重反馈调节控制方法.在第一重反馈时基于空载率等于短路率的原则调节伺服进给速度,保障切割稳定性;在第二重反馈时保障维持一定比例具有击穿延时的火花放电,以避免加工表面烧伤.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变厚度高效切割而言,双重反馈调节控制系统相较于峰值电压检测伺服跟踪方法,在无烧伤情况下的平均切割电流由5 A提高至7 A,切割速度提高24%,从而提高了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变厚度高效切割速度、表面质量和自动化水平.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双重反馈变厚度工件高效切割

    GB/T 19361—2021《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单向走丝型)精度检验》解读

    吴悦王应吴强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GB/T 19361—2003《电火花线切割机(单向走丝型)精度检验》实施近18年,对我国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自主研发起到了引领性的促进作用.随着新版国际标准的发布,部分几何精度的允差值提高了30%~50%,部分定位精度的允差值提高了20%~40%,表明国外高端机床的制造技术普遍得到提高,市场对高品质机床的需求愈加强烈.新版GB/T 19361—2021等同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对比分析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论证了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指标的先进性,进而为我国企业研制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并促进制造水平和机床质量的提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标准提供统一的规范化指导,为助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加工精度软件补偿标准化

    不锈钢金相组织对微细电解加工的影响及其与电解液成分匹配关系研究

    祝玉兰刘国栋李勇佟浩...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锈钢金相组织对微细电解加工的影响规律及与电解液成分的匹配关系,在NaClO3、NaNO3及其混合电解液中,分别对4种不同的金相组织不锈钢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金相组织不锈钢的材料蚀除速率在以NO3-为主要阴离子和以ClO3-为主要阴离子的电解液中呈现截然相反的趋势.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分别在NaNO3电解液和NaClO3电解液中展现出较高的材料蚀除速率和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而马氏体不锈钢在NaClO3电解液中的加工表面质量较好,在NaNO3电解液中的材料蚀除速率更高.

    微细电解加工金相组织匹配关系

    Ti48Al2Cr2Nb合金高电位腐蚀的电流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分析

    张显苗罗志坚廖翠姣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相空间重构法,研究Ti48Al2Cr2Nb合金在高电位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电流密度时间序列的动力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电化学系统均存在相似结构的吸引子,其轨迹线均分布在45°对角线上,随着时间以一定规律反复折叠和拉伸,且随着电位的提升越来越复杂、光滑,填充区域变大.结合腐蚀形貌可知,吸引子的具体形态与合金在相应电位下的腐蚀行为密切相关:低电位下电流密度较低,合金的腐蚀以点蚀和不均匀的片层溶解为主,吸引子轨迹线不光滑、占有区域小;随着电位增加、电流密度增大,合金的腐蚀行为逐渐以均匀溶解为主,吸引子轨迹线占有区域大,轨迹线较光滑.

    钛铝合金相空间重构关联维数腐蚀形态

    基于增材制造的旋印电解加工工具阴极制备

    汪倩倩王登勇朱荻
    48-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具阴极的制备直接影响旋印电解加工的成形质量,尤其对于阵列凸台回转体工件的倍转速旋印电解加工,采用传统机械加工难度大,且难以解决窗口侧壁绝缘问题.针对这一难题,综合运用增材制造及电铸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工具阴极制备方法,通过仿真和试验对电铸生长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侧壁绝缘条件下铸层均匀性良好,工具阴极能满足倍转速旋印电解加工需求,验证了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工具阴极的可行性.

    旋印电解加工电铸增材制造

    基于边缘计算的自适应动态调焦激光切割头控制系统设计

    戴中达付兴威李正吴欣...
    53-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高功率激光切割工况下的热致焦点漂移问题,基于主控芯片的边缘计算单元、温度传感采集、焦点调节及数控系统通信等模块构建了"光机电算"一体化的超高功率激光切割头控制系统新架构.推导设计了光机热变形所致焦点漂移量控制函数,并基于D-S证据推理合成规则实现了多源温度场的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了激光切割头自适应动态调焦控制主程序流程,为开发下一代边缘计算实时控制的智能化激光切割头提供了理论依据.

    焦点漂移激光切割头D-S证据理论自适应调焦

    激光抛光熔化机制中表面形貌的数值模拟

    徐辑林邹平王文杰康迪...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抛光作为一种光整加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其模型研究相对滞后,目前通过数值模型仍难以评估抛光工件的表面质量.在考虑工件表面形貌、传热和流体流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二维移动数值模型来预测熔化机制下被抛光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通过该模型模拟熔池内的熔体流动,估算出激光抛光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其与试验值非常接近;同时,引入凝固角的概念,以此揭示激光抛光熔化机制中表面轮廓的形成机理.

    激光抛光数值建模表面形貌凝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