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加工与模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加工与模具
电加工与模具

叶军

双月刊

1009-279X

10872258@qq.com djgmj@china-ntm.com

0512-67274541

215011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山路180号

电加工与模具/Journal Electromachining & Mou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66年,是我国特种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技术刊物,主要报道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高能束加工、超声加工、快速成形和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研究成果、工艺应用技术、使用维修经验、产品开发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是广大读者的忠实朋友,是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是展示新技术、新工艺的舞台,是企业宣传产品、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场辅助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现状与展望

    吴勇波郭子睿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突破切削、磨削、抛光等传统机械加工工艺在新型难加工材料加工中遇到的效率、精度及刀具寿命方面的瓶颈,近年来超声振动、电/磁流变、激光、等离子体、电化学、固相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能场被引入其中,可提高加工精度、效率及刀具寿命.基于对多能场辅助机械加工基本概念的说明,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加工原理和特性,并总结了研究现状和展望了未来趋势.

    多场辅助加工超声辅助加工激光辅助加工电/磁流变极低温冷却

    去离子水冲液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TC4极性研究

    赵智翟付纲龙金宋涛...
    17-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火花修整叶片边缘参数优化研究中发现,正极性加工钛合金TC4的材料去除率在脉宽90μs时比负极性加工的大,且继续增大脉宽至110μs以上会频繁发生短路、拉弧,导致实验无法完成;负极性加工的材料去除率稳定,但工具电极损耗率是正极性加工的2倍以上;在冲液与振动辅助加工时,黄铜电极表面形成分布不连续、不均匀的氧化钛覆层,对电极的保护作用不明显.针对去离子冲液和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钛合金TC4时的极性效应问题,从两极能量分配和电极与工件加工表面成分变化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正、负极性加工中蚀除颗粒的尺寸,发现正极的蚀除能量远大于负极且正、负极性加工的TC4表面成分相差不大;在去离子水冲液振动电火花加工TC4时,正极得到的蚀除能量多于负极是出现极性效应的主要原因.

    电火花加工TC4能量分配极性

    基于时域-频域双路网络的深度学习电火花线切割放电状态识别

    王锋李佳旺张粤东张永俊...
    23-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火花线切割间隙放电波形的时序特性,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时域-频域双路记忆网络模型,用于识别电火花线切割间隙放电状态.该模型对原时域数据和经小波变换后的时频域数据分别进行了特征提取,而后输出类别置信度,再对双路输出融合进行分类训练.结果表明:经过十折交叉验证,双路输出融合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69%,可较好地满足电火花线切割放电状态识别需求.

    电火花线切割放电状态识别小波变换长短期记忆网络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放电通道等离子体的观测研究

    李子伦褚皓宇张瑞雪高强...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直接观测电火花加工放电通道等离子体的物理现象,对分析其微观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电极丝与工件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较大,其放电通道等离子体的发展过程与传统电火花加工有一定差异.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单脉冲放电过程中的放电通道等离子体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脉冲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等离子体沿着工件表面持续滑移,滑移方向与电极丝移动方向一致;脉冲放电期间有大量金属蒸气被抛出,脉冲结束阶段有大量熔融金属被抛出;金属蒸气与熔融金属的抛出方向主要沿着电子运动方向,该现象表明材料去除主要为电子对工件材料的蚀除作用.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高速摄像技术放电通道等离子体电蚀产物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飞秒激光精密切割工艺研究

    薛博徐洁洁张寰臻崔梦雅...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切割问题,采用515 nm波长飞秒激光进行切割工艺研究,分别用热影响区宽度、切缝锥角、切割表面粗糙度表征切割质量,用等效切割速度表征切割效率,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脉冲频率对切割质量和效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最终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20 W、扫描速度2500 mm/s、脉冲频率50 kHz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优的切割质量与效率,得到的切缝周围热影响区宽度约2μm、切缝锥角约1.5°、切割表面粗糙度约Ra1.6μm.

    飞秒激光激光切割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高压涡轮导向叶片气膜孔皮秒激光加工试验

    吴博陈阳张云鹏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压涡轮导向叶片气膜孔加工问题,进行了皮秒激光加工DD5高压涡轮导向叶片的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激光功率、离焦量及单层进给量对叶片气膜孔加工的重熔层、锥度和加工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膜孔的加工效率随着激光功率和单层进给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孔由正锥形变为圆孔或微倒锥后再变为正锥形;皮秒激光处于负离焦状态时,气膜孔的重熔层更易控制,且孔更易接近圆孔或倒锥形;当加工参数为激光功率60 W、离焦量-0.2 mm、单层进给量0.03 mm时,加工的气膜孔呈现直圆孔,无重熔层、热影响区和微裂纹.

    皮秒激光涡轮叶片气膜孔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与喷丸复合工艺成形性能研究

    张晓宇李涤尘黄胜李青宇...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定向能量沉积与喷丸复合增材工艺,是以逐层喷丸的形式将喷丸表面强化原理与增材制造原理相结合,以达到降低工件缺陷和消除拉应力目的的一种复合工艺.比较该工艺机理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工艺成形FeCrNiBSi合金试样的加工性能与质量,结果表明:复合工艺可将成形件表面的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工艺相比,复合工艺成形的试样密度提高了8.83%、表面粗糙度值降低了35.7%、拉伸强度与屈服强度分别提升了12.13%和53.24%.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喷丸强化复合工艺成形性能

    用于喷墨打印的压电喷嘴研制及机理探究

    张彦振李德格王凯新杨国栋...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用于喷墨打印的喷头制作工艺不成熟、国外喷头价格昂贵且难以满足特定需求的问题,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了不同的玻璃喷嘴制作工艺,设计一种由压电陶瓷管驱动的微滴喷射装置,并通过系统试验探索了不同驱动电压、工作频率和喷头尺寸下的液滴喷射情况,总结了电元件驱动的液滴喷射机理.结果表明:驱动电压增大时,液滴的喷射速度和尺寸大小也随之增大,喷头的整体长度也会影响喷头的最佳工作基频.此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对进口喷头的依赖,促进国内喷墨打印技术的整体提升.

    喷墨打印毛细喷头压电陶瓷管机理研究

    用于电子束增减材技术的电子束气化切割工艺研究

    李宏新林峰
    53-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束选区熔化具有能量吸收率高、成形效率高等优势,但其成形件表面粗糙度较差.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电子束选区熔化和电子束切割复合的电子束增减材技术,利用现有电子束选区熔化设备开发出针对316L不锈钢的跳转点扫和跳转线扫两种电子束切割方法,均获得深度大于1 mm的切割槽.结果表明:跳转线扫模式所得切割槽的深宽比更大且槽宽上下一致,其切割效率约为跳转点扫模式的8倍;跳转线扫模式得到的最优切割槽侧表面粗糙度优于Ra10μm,且热影响区沿着切割槽向下逐渐减小;将跳转线扫切割方法与电子束选区熔化相结合,得到的成形件侧表面粗糙度从Ra25μm以上降至约Ra12μm.

    电子束切割电子束选区熔化增减材制造

    磁流变抛光过程粒子行为仿真分析

    曹建国张静静张勤俭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两相流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在磁流变液和铁磁颗粒两相条件下,研究了集群磁场中磁流变液的内部流动.具体方法是从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两方面对磁流变抛光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初步研究了集群式磁流变抛光中固液两相流的流场耦合特性,分析了不同磁铁颗粒的粒径对晶圆表面压力分布和剪切力分布的影响,以及铁磁颗粒在磁流变抛光过程中的分布状态.

    磁流变抛光磁场流场耦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