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加工与模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加工与模具
电加工与模具

叶军

双月刊

1009-279X

10872258@qq.com djgmj@china-ntm.com

0512-67274541

215011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山路180号

电加工与模具/Journal Electromachining & Mou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66年,是我国特种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技术刊物,主要报道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高能束加工、超声加工、快速成形和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研究成果、工艺应用技术、使用维修经验、产品开发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是广大读者的忠实朋友,是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是展示新技术、新工艺的舞台,是企业宣传产品、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属材料超快激光制孔研究进展

    蒋麒徐家乐徐洁洁肖荣诗...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快激光作为一种先进加工手段,因具有高柔性、高峰值功率密度、热影响小等特点可满足任意材料的精密加工,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金属材料精密制孔中具有显著优势,故针对金属材料的超快激光冲击制孔、铣削制孔、螺旋制孔、环切制孔以及复合工艺制孔等工艺进行综述,总结了各制孔工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超快激光金属材料激光制孔

    线电极电火花磨削微细轴表面的液体磁性磨具抛光试验研究

    李赞王燕青贾建宇吕明...
    14-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去除线电极电火花磨削加工微细轴表面的重铸层并提高表面质量,采用液体磁性磨具方法抛光微细轴,设计了液体磁性磨具抛光装置并集成至现有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机床,实现了对微细轴的在线抛光.采用液体磁性磨具对线电极电火花磨削后的钨材质微细轴进行抛光试验,并以黄铜材质微细轴作为对比,分析了液体磁性磨具抛光对单位材料去除量、末端摆动以及微细轴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细表面材料可被均匀去除,钨微细轴形状刚度较好时抛光后的末端摆动几乎和抛光前一致,线粗糙度可从Ra0.1μm降到Ra0.05μm以下,并能有效去除表面的重铸层.

    线电极电火花磨削微细轴液体磁性磨具重铸层

    复合材料电极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微沟槽结构

    胡作寰张高飞雷建国徐斌...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微沟槽结构广泛应用于国防、电池反应堆、集成电路等领域.由Cu箔、CuSn合金箔和Sn箔三类材料构成的Cu-Sn复合材料微电极,可在工件表面获得具有复杂断面轮廓的微沟槽,故提出了Cu-Sn复合材料微电极的制备工艺并将其应用于表面微沟槽结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建立了复合材料微电极的损耗模型,通过实验分析了复合材料微电极电火花磨削成形的过程.以上述研究为基础,采用厚度0.1 mm的Cu箔、厚度0.1 mm的均质CuSn合金箔和厚度0.3 mm的Sn箔制备复合材料微电极,并在180 V加工电压、26μs脉冲宽度和11μs脉冲间隔的作用下,对复合材料微电极进行电火花磨削成形并将其应用于Ti-6Al-4V的微细电火花加工.结果表明:Ti-6Al-4V表面获得了两种类型的微沟槽阵列结构,从而验证了所提工艺的可行性.

    复合材料微电极损耗成形微细电火花加工微沟槽结构

    电火花成形电极包络修整叶片边缘工艺的探究

    蔡振辉汪转延党宏伟陈达源...
    28-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发动机叶片进排气边缘的精度直接影响着飞机的气动性能.为解决电解加工叶片存在的叶缘尺寸误差问题,提出了采用成形电极曲面,以"线-线"接触方式,电火花包络加工的方法对叶片边缘进行修整,即通过共轭曲面的基本原理设计出与理论叶缘曲面互相啮合的电极曲面,当电极与叶片按照刀位轨迹进行共轭运动时,电极曲面与叶缘曲面在每一个刀位点处始终保持有且仅有一条线接触,利用该特征曲线(刀刃线)对叶缘毛胚余量进行蚀除,再利用自研的六轴电火花机床对叶片毛胚进行了边缘修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修整后的叶片叶缘整体尺寸误差范围为-16.4~88.5μm、电极相对体积损耗率为0.87;通过对电极曲面不同部位的损耗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电极曲面损耗严重区域的位置以及相应的材料去除量与电极损耗的关系,为后续的电极补偿提供了依据.

    叶缘修整电火花加工共轭曲面啮合包络电极损耗

    基于流体动压效应的扫描阴极掩膜电解加工试验

    王涛余志强王峰何亚峰...
    34-3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掩膜电解加工深度溶解能力受限问题,以微凹坑阵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流体动压效应的扫描阴极掩膜电解加工新方法.利用高流速电解液冲刷微凹坑表面堆积的电解产物,提高深度溶解能力,并且借助扫描阴极射流产生的流体动压效应使掩膜与工件表面动态贴合,从而简化工艺装置设计.基于加工试验,探讨了不同平底阴极结构和加工参数耦合作用对微凹坑尺寸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直径259.8μm、深度44.1μm和直径418.1μm、深度102.7μm微凹坑阵列的加工,论证了扫描阴极掩膜电解加工方法具有提高深度溶解的能力.

    掩膜电解加工微凹坑阵列平底阴极流体动压效应

    电铸制备镍铜合金电热组件试验研究

    谢龙谢迪凡胡凯苗培仁...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基板电热组件具有加热均匀性好、电热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低温加热场合,然而传统金属-陶瓷共烧技术因成本高、效率低而制约发展.通过采用电铸工艺在陶瓷基板上制备镍铜合金电热组件,研究发现镍铜合金电铸层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电铸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率随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同时电流密度会显著影响镍铜合金电铸层中镍的含量,进而影响镍铜合金电铸层的线膨胀系数.

    陶瓷基板电热组件电铸晶粒尺寸线膨胀系数

    基于超快激光的PCD超硬材料加工研究

    郝生财曹康王海滨贾云海...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聚晶金刚石(PCD)为研究对象,利用1064 nm皮秒激光采用不同激光功率、重复频率、加工速度、填充线宽、加工次数等参数进行加工,并对各区域的加工深度和烧蚀现象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激光参数对PCD的烧蚀程度不同,其加工深度与激光功率和加工次数呈正相关,与加工速度和填充线宽呈负相关.此外,加工PCD后出现了石墨化现象,证明皮秒激光对PCD超硬材料的烧蚀机制为石墨化机制.

    超快激光加工聚晶金刚石超硬材料

    增材制造闭式叶轮表面光整技术研究

    戴延丰彭为康郭朦张晓静...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闭式叶轮表面质量难以提升的问题,开展了不同抛光方法对叶轮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分别对比了传统人工打磨结合喷砂、电场与流场协同表面精整工艺和流体抛光工艺的抛光效果.研究发现,采用电场与流场协同表面精整工艺和流体抛光工艺均可提升闭式叶轮表面质量,相较于传统工艺更能提升表面质量.基于此,研究了两种工艺协同作用对闭式叶轮表面质量的影响,发现综合利用两种技术可有效地改善叶轮表面质量,尤其是改善叶轮内流道出口双层狭缝内的表面状态.

    增材制造闭式叶轮表面光整表面粗糙度

    TiN陶瓷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实验平台设计

    周永强高翔韩建庆张勤河...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化钛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行业.由于传统机械加工氮化钛存在刀具损耗现象、常规电火花加工陶瓷材料的效率低,提出了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氮化钛的方法,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声振动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并利用振幅测量仪和阻抗分析仪对超声主轴进行性能测试;接着,利用Fluent流仿真软件对混粉颗粒循环系统进行油箱流场仿真分析;最后,分别采用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普通电火花加工、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及混粉电火花加工四种方式加工盲孔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氧化钛的表面粗糙度最低、材料去除率最高、加工表面质量得到改善.

    氮化钛陶瓷混粉电火花加工超声振动平台设计仿真分析

    特种加工机床领域新增二项增材制造装备国家标准

    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