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家健康(下旬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家健康(下旬版)
大家健康(下旬版)

徐金良

月刊

1009-6019

djjk@vip.163.com

010-56137970\56137783\56039083

100876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邮电大学136信箱

大家健康(下旬版)/Journal For All Heal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分析

    俞文军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切除肿瘤进行治疗,治疗组实施微创旋切术切除肿瘤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分析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在统计学上分析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乳房变形方面,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率方面,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可明显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小,增加手术安全性,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乳腺良性肿瘤传统手术微创旋切术

    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析回顾

    聂云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相关医学数字统计甲状腺疾病中:良性甲状腺肿瘤中约96% 病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肿瘤疾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6%,并且青少年患者甲状腺恶性肿瘤约96% 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所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居多,约占所有病例中的85% 左右.病变诱因主要有辐射,桥本氏甲状腺炎,基因突变(主要时原癌基因RET的突变)等.组织学上常以滤泡型乳头状癌多见.组织学特点:肿瘤组织乳头状生长伴二级及以上分支(真性乳头),沙粒体,肿瘤细胞核特点(毛玻璃样核,核重叠,核沟,核内包涵体).而在快速冰冻切片中却缺少毛玻璃样核这个典型特征,有时核沟也不易见到.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生物学行为上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总体预后较好,但高柱状细胞变异型,细胞间变型,以及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不佳.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冰冻切片,免疫组化

    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路鹏飞李健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且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因此,PFNA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PFNA手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双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陈德文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双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6年两年度在我院行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双踝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手术优良率、骨折愈合率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4例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5.3%,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0±1.0)周,术后均未见骨折不愈合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仅2例患者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与手术前比较,患者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明显提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外踝联合手术在治疗双踝骨折方面临床疗效明显,且该术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借鉴.

    双踝骨折内外踝联合手术临床效果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杨杰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60),对照组患者在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研究组在输尿管镜下行钬激光碎石术,对比两组的肾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BUN、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6.67% 、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81.67%(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能够有效排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肾功能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李建强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评价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愈合优良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显著(P<0.05).结论: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运用,患者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均比较短,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跟骨骨折治疗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研究

    任义松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与比较在治疗重症脑出血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所起到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04月到2017年05月期间来院接受诊疗的7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并结合投掷子法将70例患者分为34例对照组与36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与比较两组治疗后ALB(血清白蛋白)、Hb(血红蛋白)与PA(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ALB、PA、Hb水平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十分确切,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降低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优化预后结果,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重症脑出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营养状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及术后恢复影响评价

    张书利宗双乐李立东孟丽焕...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参照组(26例).实验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参照组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相比参照组而言,其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优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恢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江光华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结果:PANSS评分比较:经过治疗后患者PANSS总分比较,两组均明显下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ANSS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而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

    足踇外翻畸形发生与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黄大鹏王海波宋元达梁勤...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足踇外翻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影响手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足外翻畸形患者225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足外翻畸形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其中行微创手术治疗足外翻手术患者110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前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以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AOFAS评分 ≥70分为有效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足外翻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重体力劳动者、习惯高跟鞋行走者、胫侧籽骨位置异常、第一跖趾关节矢状面活动度>10°、内侧关节囊韧带损伤、籽骨半脱位、跖骨头内侧骨赘形成、年龄、平足、跖内翻是足外翻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手术年龄、术后康复训练、关节适合性、籽骨位置≤3级是影响术后患者临床疗效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足外翻的发生存在先天性与后天性危险因素.手术矫正是中重度足外翻畸形患者最主要治疗方式,50~60岁患者是合适的手术年龄时机,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手术疗效提高.

    足外翻手术危险因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