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家健康(中旬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家健康(中旬版)
大家健康(中旬版)

徐金良

月刊

1009-6019

djjkxsb@163.com

0431-88948484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建改路971号

大家健康(中旬版)/Journal For All Heal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弹性成像和CDF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分析

    宋新红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CDFI诊断的价值进行对比.方法:由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在该院接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行超声检查、CDFI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共62枚同侧腋窝淋巴结,27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5枚转移性淋巴结.Ⅰ型为乳腺癌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主要血流分型,占比为48.15%,Ⅲ型为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主要血流分型,占比为48.57%,血流分型对比差异明显(P<0.05).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弹性评分准确度为80.65%,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4.07%,CDFI准确度为67.74%,灵敏度为48.57%,特异度为92.59%,两种检查方式上述观察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具有跟高的准确率,为了使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临床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CDFI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CDFI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胸痛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朱满珍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的急诊胸痛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流程,观察组应用胸痛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从就诊至确诊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观察组的重复抽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对诊断的满意度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胸痛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缩短了候诊的时间,可以得到医生更快的诊治.减少重复抽血,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胸痛临床评估诊断流程急诊诊断价值

    基层医院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诊治分析

    杨立智韦静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诊治,得出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阑尾炎患者,将1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围术期全方位诊治加护理方法,即从术前诊断、切口选择、切口保护、等方面,对比两组患者的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且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1.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层医院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全方位的规范控制,包括术前诊断、切口选择与保护、手术技巧、切口处理以及抗生素使用均要求规范化操作,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手术护理流程,这样才能有效将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降低.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基层医院

    张掖市甘州区2016年病媒生物(四害)监测工作分析

    苏焰赵锋辉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了解甘州区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防治病媒生物和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蚊类的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蜚蠊监测采用粘补法.结果:投放鼠夹共计1230个,有效鼠夹1211个,捕获率为0.33%;开展蝇类监测布放诱蝇笼64个,捕蝇563只,总密度为8.80只/笼;蚊类共监测5次,布放诱蚊灯50个(次),共捕获成蚊4229只,蚊虫总密度为37.24只/(灯·夜);蜚蠊共监测两次,投放粘蟑板240张,收回230张,阳性张数35张,共捕获蟑螂217只,蟑螂密度为0.94只/张,侵害率37.93%.捕获的蟑螂全部为德国小蠊.结论:我区病媒生物监测密度均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通过全面病媒生物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区病媒生物的分布规律,种群和季节消长趋势.

    病媒生物监测密度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贫血的应用与结果回顾分析

    叶月静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诊断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进行血液检验的5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均进行血液检验.结果:研究组不同贫血类型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分布的宽度等指标与健康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能够有效诊断贫血疾病,在疾病诊断当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血液检验贫血应用价值

    探讨不同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检验质量的影响

    李志宏
    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采集方式开展细菌检验的质量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的1567例接受细菌检验的病例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试验组804例和对照组763例,实验组使用规范的采集、运送和检验反馈,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护理方式,对两组检验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共有优良结果610例,占75.9%,合格182例,占22.6%,不合格12例,占1.5%,临床检验合格率是98.51%.对照组有优良结果286例,占37.5%,合格413例,占54.1%,不合格64例,占8.4%,临床检验合格率是91.6%.两组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为细菌检验患者提供规范的标准的采集、运送和处理方式,能够提升细菌检验质量,临床准确率有所提升,因此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细菌检验质量不同标本采集方法医院检验

    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马艳平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早期肺癌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早期肺癌且经诊断病理实验证实的4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给予所有患者低剂量(120kV、25 mAs)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s)64层螺旋扫描,分别观察两种不同剂量扫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关系.结果:低剂量CT扫描影像噪音明显较常规大,但影像显示无明显差距,足以说明辐射量小的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螺旋CT临床诊断结果无明显差距.结论:低剂量和常规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对早期肺癌诊断准确检出率随无明显差距,但相比对人体辐射剂量选取低剂量应用价值较高.

    64层螺旋CT低剂量辐射常规剂量辐射早期肺癌诊断价值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的相关影响因素

    张淼丹宋淑亚申绯翡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检测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该院2013年3~5月诊治的12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两对半,分析检测后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00例乙型肝炎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两对半的相关影响因素如下:检测前,检测工作准备不充分、检测工具等出现问题;检测时,检测人员不够仔细、认真,患者的配合程度不高、患者身体状况不达标等问题;检测后,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抄录不正确等问题.结论:在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两对半时,工作人员应注意检测过程、提前检查检测工具的安全性、控制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等方法,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安全,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

    乙型肝炎两对半相关影响因素准确性法

    影响念珠菌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研究

    肖衍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念珠菌检验使用常规微生物学检验方式后,其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的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6株念珠菌来进行检验分析,使用常规检验方式,对念珠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其中8株念珠菌使用了DNA序列分析,对念珠菌分子型别进行确定.结果:各型号念珠菌的显色平板初步鉴定结果不同,科玛嘉显色平板仅可以鉴定白念珠菌,可以作为其初步鉴定方式;ATB仪器鉴定念珠菌获得鉴定结果比较准确,将板条放28e孵育24小时,DADE四小时快速酵母菌鉴定系统的结果和ATB的结果相同;16株念珠菌分型中有2株使用自动化仪器鉴定的效果不好,不适合使用该种鉴定方式.结论: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这几个要素是念珠菌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障,因此在进行念珠菌检验的时候应该对这些要素给予关注.

    念珠菌显色平板影响因素

    临终关怀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缓解作用

    殷萍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分析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以来该院收治6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护理路径区别,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普通护理和临终关怀护理,临床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支持率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支持率83.87%(26/31),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恐惧症状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指数、自我焦虑量表评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良情绪患者的改善作用效果明显,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改善程度,践行了和谐社会关怀下的人性光辉.

    临终关怀晚期恶性肿瘤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