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观
大观

高树田

月刊

2095-8250

djwxzz@sina.com

0378-3270778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鼓楼新天地7号楼3-16

大观/Journal DA GU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魏晋文学中的自然观及其流变

    周岑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魏晋时期文学中自然观的特征进行梳理,分析魏晋文学中自然观的具体表现,包括自然审美与哲学思考,以及隐逸思想对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自魏晋时期至今,自然观在中国文学中所发生的演变,尤其在唐宋诗词与元明清小说方面,并深入探讨魏晋时代自然观念对后续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此为魏晋文学自然观及其流变的相关研究提供助力。

    魏晋文学自然观文学流变文化影响

    《诗人玉屑》的诗学嬗变观:以盛唐济江西

    王开慧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人玉屑》是南宋魏庆之编纂的一部诗话汇编。不同于被《诗人玉屑》全文辑录的《沧浪诗话》否定江西诗派、推崇盛唐诗观,《诗人玉屑》持一种更为调和折中的态度,在肯定苏黄及江西诗法的基础上,吸纳《沧浪诗话》的盛唐观,希望以盛唐之自然美、含蓄美、意境美补江西之弊。

    《诗人玉屑》江西诗派江西诗法宋诗观

    《文心雕龙》"哀""吊"文体特征及创作观探析

    徐菁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哀辞、吊文都是寄托哀思的文章体裁,刘勰将这两种文体合置于《文心雕龙·哀吊》篇中并进行讨论,证明"哀""吊"两种文体之间相似性与差异性共存。从文体论的角度出发,根据适用对象、内容及目的对哀辞、吊文以及与二者关系甚密的诔文进行文体特征辨析,说明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从创作论的角度进一步探析、把握刘勰对哀辞、吊文两种文章体裁的创作理念与要求。

    《文心雕龙·哀吊》文体特征创作理念

    试析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魅力

    李可娟曾广玉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叙事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对儿童文学叙事的深入研究,有机会发现叙事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并探索叙事在培养儿童想象力、情感认知和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价值。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故事扮演着引领儿童进入奇妙世界的桥梁角色。故事所蕴含的叙事魅力能够深深吸引儿童,不仅让他们在想象的海洋里遨游,更能在其成长道路上播下智慧与启迪的种子。深入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魅力,探寻叙事对儿童阅读体验的重要性和影响,探讨如何优化和提升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效果,更好地满足儿童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引领他们走进一个个充满想象与智慧的故事世界。

    儿童文学作品叙事魅力叙事形式

    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赏析

    郭赛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美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反映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术进行赏析,能够深刻透视语言艺术下的作品构建模式和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到英美文学作品的内核。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进行阐述,分析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对具体作品进行赏析。

    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语言艺术

    探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李翠峰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态势良好,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开始涌现,并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成为大众现实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同时,大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和网络语言相比,汉语言的存在时间相对较长,在提高我国公民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网络语言和汉语言文学的良性发展,是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课题。基于此,主要分析和探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表达方式

    图画转向何方?——从作为原初叙事的"脱帽问候"谈起

    李熙宁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帽问候"故事是图像学研究的经典叙事,卡尔·曼海姆、欧文·潘诺夫斯基、路易·阿尔都塞等人都用其来辅助自己的理论阐述。到了20世纪90年代,W。J。T。米切尔、蒂莫西·欧文再次对这一经典叙事展开分析讨论,但其关注点产生了重大的偏离,使图像学的一些概念变得模糊。因此,通过梳理其各自对于"脱帽问候"的不同分析来理清概念,是极为必要的。以潘诺夫斯基的经典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其与米切尔的分析,梳理二者不同的关注点、理论背景及相对应的历史价值,阐明以潘诺夫斯基为代表的现代图像学与以米切尔为代表的后现代图像学之间的差异,结合具体历史语境,一窥图像学研究在当下的重要转向。

    图像学"脱帽问候"潘诺夫斯基米切尔

    探析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

    刘禹辰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开始,现代绘画艺术家人才辈出,他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探寻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巴尔蒂斯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具象派绘画大师之一。他在绘画创作中,始终坚持使用具象的手法,吸取了弗朗切斯卡的壁画作品中的造型特点,他所创作的人物仿佛是从15世纪的壁画中走出来的一样。从巴尔蒂斯的创作背景出发,研究巴尔蒂斯绘画的基本特点,感受他的绘画世界。

    巴尔蒂斯绘画艺术具象派

    绘画中的色彩理论和表现探析

    肖信羽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元素之一,对绘画中的色彩理论和表现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介绍色彩基础知识,包括色轮、原色、次要色、辅助色、互补色等基本概念,以及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并介绍赛奇色彩理论,彰显色彩在广告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探讨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分析艺术家如何巧妙地运用色彩来传达情感、表达主题。聚焦当代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实践,研究艺术家对当代绘画的创新,以及当代绘画中色彩在反映社会和文化问题方面的表达。

    绘画艺术色彩理论色彩表现

    宏大精微——从《石窟艺术的创造者》探析潘絜兹的重彩人物画

    穆虹余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潘絜兹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人生与艺术成就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截然不同。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美术事业,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中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无论是他的绘画技法还是所采用的材料都与西方现代绘画有着明显的不同。从其作品《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出发,对这幅画作的构图、透视以及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当时语境下的创作动因与情感表达,从而总结潘絜兹重彩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及产生的影响。

    潘絜兹画作分析艺术风格《石窟艺术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