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大学学报
大连大学学报

王文波

双月刊

1008-2395

ldxsqk@126.com

0411-87402179/3604

116622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展示本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其办刊依靠本校教师、干部和部分学生作者队伍进行学术著述,为本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体现综合大学的教育工作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政策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政策效应评估

    贺剑武谭湘烨臧云飞
    73-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根据 2012-2020 年广西 110 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分析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政策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政策实施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地方财政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等路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政策实施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显著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

    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多时点双重差分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协调发展

    论儒家思想之于中国居民数字经济参与——是"思考的牵引"还是"思维的牵制"?

    聂昀秋马晓君肖潇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社会经济全面数字化背景下,从儒学视角切入,探究影响中国居民数字经济参与的深层文化因素,推动传统文化与社会经济数字化有机融合.文化往往具有双面性,在充分肯定儒家思想积极一面的同时,还需要为其对居民参与数字经济产生"思维牵制"的另一面提供理论解析.实证表明,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观、家庭本位观和男性中心观会抑制居民数字经济参与度,对低学历人群、男性户主家庭和中大规模家庭的负向作用更为显著.对此,应探索数字技术创新养老模式,引导亲属经济有序向数字经济过渡,促进女性平等享有数字红利,赋予儒家思想新时代的精神诠释,从而将"思维的牵制"转化为促使中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的"牵引力".

    儒家思想数字经济有限参与数字素养挤出效应

    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国数字绘画艺术发展路径探析

    关宇辰姚鸿芸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绘画艺术是信息时代下科技与艺术碰撞融合的产物,自 20世纪 80年代末进入中国以来迅速发展、渐趋成熟.其极富表现力和传播性的特点,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大众对绘画艺术的认知、提升了民众的艺术审美能力,更被应用于诸多领域.然而,近年来我国数字绘画艺术出现了过度产业化、缺乏理论创新等问题.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理论创新与实践创作,以期不断凝练我国数字绘画艺术的本土特性,彰显新时代中国式数字绘画艺术风格.

    数字绘画艺术与科技表现形式

    发挥地缘优势 讲好城市故事——以辽宁影视业为例

    韩林陆方李志广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影视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仍面临一些困境.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条件,良好的影视业发展基础,众多的影视名家是辽宁影视业发展的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发挥辽宁地缘优势,优化影视艺术的表达策略:首先,丰富影视创作内容,讲好辽宁故事;其次,把标志性景观及特殊的地理、历史植入影视作品,塑造辽宁形象;再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传播辽宁文化;最后,以影视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辽宁经济.这些措施对于提升辽宁的文化软实力及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影视辽宁地域

    大学出版社国际传播现状与能力建设策略探究

    邓纯旭邓丽萍任红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行业国际传播力量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和传播文化的使命.大学出版板块在推进中国文化域外传播、提升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上开创了"有为、有位"的良好局面,但仍存在着一些大学出版社国际传播能力较弱的问题.大学出版社需要发挥优势制定有效策略,快速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如依靠母体大学培育国际化产品、利用高校特点培育国际化人才、利用母校国际化优势获得国际传播契机、通过与海内外优质学术出版机构的合作借势蓄能、利用国家资助项目快速步入国际化轨道等,同时要以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模式构建"走出去"的多元格局,拓展"走出去"新路径.

    大学出版"走出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运行机制研究

    张昕刘娅陈峙达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体育强国建设战略背景,将社会支持理论引入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运行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甄选影响社会支持机制运行效果的关键变量,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提供实证支持.宏观上深化青少年体质健康协同治理的理念认同,中观上优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运行机制,微观上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社会支持多元主体间的伙伴关系,同时需营造青少年体质健康社会支持的外部环境.实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加"一个外部环境"的立体社会支持系统,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和有益参考.

    社会支持多元主体体质健康青少年

    "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校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宋俊成王晓玉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校史资源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之下,虽然许多高校日益重视发挥红色校史资源在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但是在红色校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中仍然面临着搜集整合力度不够、传播渠道建设不足、资源保障能力不够等现实困境.因此,高校在红色校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中,要积极搜集与整合红色校史资源、拓宽传播渠道和提升资源保障能力,进而提升高校红色校史资源的育人质量和效果.

    大思政课红色校史校史资源开发与运用

    校本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实践研究——以大连大学为例

    张盛秋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了多次讲话并作出了重要的指示,为我们传承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弘扬红色文化,利用红色资源践行红色文化育人的主要阵地,而校本红色资源不仅承载着党和国家的红色文化,体现地域特色文化,还具有高校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点,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本文尝试以大连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依据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以文化人,真实塑人"的教学理念,挖掘校本红色资源的教学元素,探索将校本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途径和方式,以期更好地提高红色文化育人效果,促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

    校本红色资源"概论"课教学实践研究

    "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场馆与高校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王丽英许义晴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新时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创新,倡导多元育人主体锚定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发挥各自最大潜能,优势互补,和合共生.红色场馆蕴含丰富且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将红色基因融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一环."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场馆与高校协同育人对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以及拓展工作格局,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意义重大.厘清红色场馆与高校协同育人存在的现实问题,从顶层设计、育人共识、协同模式及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探索优化红色场馆与高校协同育人的路径,全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

    大思政课红色场馆高校协同育人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背后的文化影照——评《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

    张鑫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是孙惠欣教授历经数年研究推出的又一部关于中朝比较文学的学术专著.著作兼具深度和广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证,巧妙地揭示了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在内容、形式与风格等方面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印记,并进一步探讨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对儒释道等深层次文化元素的吸纳与融合.孙教授的新作为学界提供了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新视角,不仅对理解东亚文化圈内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更全面地了解东亚文化圈内的文学传统和美学追求.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文化关照文化因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