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海拔高、山岳连绵、峡谷交错,严酷的地理环境成为开展军事活动的限制性因素.1841-1842年,这里曾发生西藏抗击查谟入侵的战争,与当前中印两国边界争议息息相关.论文借助多学科的研究路径和军事地理分析框架,分析军事地理格局与过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战役的时空机制与结构机制.研究认为,清代后期,西藏阿里地区的军事地理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东提、楚舒勒和什布奇山口三处位置,由后方的交通要道变为军事前沿,其军事地理价值凸显.战争初期,查谟军队通过秘密集结、隐蔽意图,快速通过各险要隘口,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藏军被迫以空间换取时间,在多玉重创查谟军队,进而收复全部失地.但由于藏军的主要作战基地均位于廓尔喀(尼泊尔)方向,从前藏、后藏出击的藏军在到达列城时,已经远离自己的作战基地超过2000 km.从时间和距离因素上分析,都难以长期支撑其作战行动.因此,当藏军的攻势超过"顶点"时,"核心—边缘"结构发生转化,藏军由优势转为劣势,不得不从拉达克撤退.论文通过军事地理分析,揭示了军事地理环境与战争间的关系,提出了准备和实施战争的关键区域,对于当前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