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邵龙潭

季刊

1008-407X

gjxbs@dlut.edu.cn

0411-84708305

116024

大连市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逻辑重构——从"权利救济"到"义务证成"的嬗变

    赵小姣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要是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设计,但在权利话语下,不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争议引发诉讼性质认定之困难,而且权利本质的个人性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相悖.为避免循此"权利救济"逻辑安排给环境司法造成不可忽视的漏洞,有必要转向义务视角证成政府提起索赔的内在逻辑.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质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新方式.鉴于此,首要的是遵循行政优先原则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行政执法不能之兜底手段,在此基础上合理赋权和严格控权以保证赔偿磋商的公平公正,同时应完善问责机制以避免政府索赔角色的冲突,最后衔接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关联诉讼的关系,进而保障该制度的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环境保护义务公法责任行政优先

    《著作权法》作品类型兜底条款的解释论完善

    刘桢王思锋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类型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但缺乏配套法规则不可避免地导致著作权保护范围的不当扩张、向一般条款逃避及如何具体适用等问题,配套法规的及时跟进成为兜底条款得以有效适用的紧迫前提.通过采用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结合的方式对开放式作品类型条款的条文、目的、渊源及演变进行分析,建议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修改中对"其他智力成果"进行界定并采用以"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是指符合作品特征但依靠其主要表现形式不能认定为本条前8项作品类型的作品"的表述.以进一步明确判断作品类型的分类标准及前8类作品类型优先适用的原则,防止符合多种作品类型特征的智力成果流向兜底条款,有效界分兜底条款与前8类作品类型在调整范围上的边界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的适用的边界,为开放式作品类型条款的适用提供具体化路径.

    著作权法修改开放式作品类型兜底条款配套法规

    溯源与突变:生成式人工智能新闻的本体转向与治理路径

    刘欣蒋雪颖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新技术条件下自动化新闻的新阶段,通过溯源新闻自动化历史进程中关键的技术节点,分析技术逻辑对新闻带来的本体内涵转向和实践变革.新闻本体中的数据化倾向,在技术的不断作用下新闻生产进入以"数据""语义""结构模型"为中心的理性化进程中,最终抵达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语言"仿境"的同时,新闻业在维持新闻专业主义价值、独立性、新闻业态的多样性和人文底色等层面备受挑战.由此从技术和伦理层面提出治理路径,以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和价值赋予生成式人工智能以目的、形态和意义,建立自主安全可信的大模型,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方针,将价值融入技术工具之中.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新闻本体自动化新闻智能传播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