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继业

月刊

1672-4844

dlxxh@epri.sgcc.com.cn

010-58386019 58386021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滨河路33号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Journal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电力行业,集权威性、指导性、技术性、信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电力工厂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电力系统面向云边端架构的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吴克河韩扬田峥孙毅臻...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正朝着云边端一体化方向发展,云边端架构带来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隐私安全、非法操作、缺乏标准化集成方案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结合云边端架构特点的基于属性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案(cloud-edge-device 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CED-ABAC),方案通过边缘融合终端进行重加密,既保护数据安全,又减轻终端设备的通信开销,在策略授权方面,使用可扩展的访问控制标记语言(extensible access control markup language,XACML)设计授权策略和策略匹配算法,实现对多终端访问控制策略的同时下发,更高效地解决标准化集成问题.同时通过实验仿真,证明CED-ABAC方案的效率和性能相比于已有方案具有明显优势.

    新型电力系统云边端访问控制XACML

    基于多模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终端无线指纹提取与识别

    郭静王梓莹顾智敏周超...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设备在开放环境中存在被假冒攻击的可能.常见的应对方式是基于无线信号指纹的识别技术,在物理层面保证设备的安全性.然而,由于无线信号的不稳定性,导致对终端设备的识别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终端无线指纹提取与识别方法.通过融合无线信号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构建动态指纹数据库,形成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无线终端设备识别认证的方法,实现了稳定的无线终端指纹提取,可以有效在无线设备接入时和无线设备持续通信期间对无线设备进行识别认证,保证无线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不同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帧响应时间间隔作为时域特征和信道状态信息作为频域特征的多域融合方法进行无线设备识别,可以显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识别率达到95%以上.

    Wi-Fi设备识别帧响应时间间隔信道状态信息动态指纹数据库

    基于差分隐私的个性化联邦电力负荷预测方案

    谭智文徐茹枝关志涛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兼具模型个性化和隐私保护个性化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案,文章提出了基于差分隐私的个性化联邦电力负荷预测方案.方案基于数据的缺失情况和时序特征进行集群式训练,得到适用于局部数据的本地个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差分隐私保护方案,根据客户端到当前集群中心的距离调整隐私预算的分配,确保数据安全并实现客户端级别的隐私保护个性化.实验表明,算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能训练得到效用较好的个性化模型.

    电力负荷预测个性化联邦学习差分隐私隐私保护隐私预算聚类

    一种多模块图注意力机制和词库构建的电力敏感数据识别算法

    朱红勤余璟王黎明许洪华...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电力行业的数据共享和融合存在巨大的风险.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块图注意力机制的新文本分类算法.首先将图注意力机制与Transformer相结合,引入句法关系并运用图注意力机制提取文本特征;其次,为了提高敏感词识别准确性以及改善分词工具对敏感词的识别,提出了一种新型敏感词库构建方法.实验证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在敏感文本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色,同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敏感数据词库构建和扩展智能识别和分类

    基于DAE和改进RFKM的负荷数据精准特征提取与标签定义

    刘礼杨佳轩强仁龚钢军...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配电网用户负荷数据高维度时序数据特征提取难、交叉数据聚类处理难、负荷数据精准标签化难等问题,文章提出面向用户负荷数据的基于降噪自编码器和改进粗糙模糊K均值的特征提取与标签定义模型(feature extraction and label definition model based on DAE and improve RFKM,FLMbD-iR).FLMbD-iR通过降噪自编码器对原始用户负荷数据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后,利用基于类簇规模不均衡度量的粗糙模糊K均值进行聚类,处理聚类中簇间交叉数据存在误差的缺陷,最后构建描述指标对典型日负荷曲线进行标签定义.实验采用美国电力负荷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在用户负荷数据聚类处理上效果显著.

    负荷聚类降噪自编码器粗糙模糊K-means聚类类簇规模不均衡度量精准特征提取

    基于电量守恒的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算法

    陈金雷代洪光冀笑伟胡亚静...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压配电台区的拓扑结构对线损分析、故障定位及系统运行水平提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低压台区拓扑信息不准确的问题,文章对基于电量守恒的拓扑识别算法展开研究.对于配电侧,基于遍历运算待识别节点电量相关性算法确定分支开关的拓扑结构;对于用户侧,基于凸优化算法计算表箱与用户电表的连接关系,并通过对电压数据进行聚类纠正异常判断结果.最后采集现场实际数据,对包含1个台区总表、12个分支电表、9个表箱及108个用户电表的低压台区进行算例分析,结果验证文章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电量守恒凸优化算法聚类

    基于用电特性分析的充电桩电价执行异常识别方法

    陈曦鸣杨强郑抗震张静...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电价设定较低,出现了很多充电桩"高价低接"违约用电行为.文章采用互信息算法提炼有效的充电桩用户行为特征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与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构建充电桩电价执行异常智能识别模型,迅速准确定位违约用电用户,极大提高了稽查工作效率.通过实例分析,对比查准率、查全率、F1值、ROC曲线、AUC值等多项评估指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充电桩电价执行异常互信息KNN算法高价低接

    基于YOLOv5s的配电台区施工多目标检测方法

    张天明王金丽李佳段祥骏...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电台区建设工程繁多,施工人员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利用目标检测算法对施工过程管控,可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常用目标检测算法对设备存储与运算能力要求高,因此如何将算法轻量化部署到边端设备成为研究重点.为提升配电台区设备施工识别的检测精度,同时考虑模型轻量化的需求,文章提出基于YOLOv5s改进的配电台区施工多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利用改进的Res2Net网络的细颗粒、多尺度特征提取bottle2neck模块,实现图像特征多尺度提取,保证模型精确度和实现轻量化;其次,在bottle2neck模块基础上,提出检测精度更高的B4-Cat优化模型;最后,使用某地区提供的配电台区建设数据,验证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现有算法相比,模型参数和计算量降低25%以上,总体平均精度指标超过81%,效果优于常用的深度可分离卷积轻量化方法,有利于提高配电台区施工智能化管控水平.

    配电台区YOLOv5Res2Net多尺度特征提取轻量化目标检测

    基于云服务的企业移动应用研发及调度管理平台

    李强张兴富桂胜胡博...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移动技术不断在企业推广应用,早期由于缺少技术手段统筹管理,各专业自行开展建设产生的"多、杂、乱"问题日趋明显,建设成本居高不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服务的企业移动应用研发及调度管理平台,采用云服务方式设计并部署了开发平台层、应用管理层、调度控制层.开发平台层通过提供Hybrid研发引擎、组件库、模版库和模拟器等组件,提高了企业研发支撑能力;应用管理层通过提供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应用商店、内容管理等模块,实现了规范化、集约化管理;调度控制层通过设计移动应用调度算法,实现了任务按匹配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调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试点应用情况表明,文章提出的平台框架满足了设计预期.

    平台即服务混合式研发引擎层次分析处理调度算法模型

    变电站站内防误系统无线组网设计

    费腾蛟杨建旭华雄童旸...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将防误系统中依赖4G的外网数据交互替换为基于LoRa的自组网通信,文章设计站内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在兼容输变电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应用基础上实现站内自组网,包括网络架构设计及终端入网通信,将防误终端集成到传感器监测网络.针对原有物联网协议的传感器监测设计,以及手持控制终端接入时的传输实时性差、频点切换慢的问题,设计优化方案,在传感器采用竞争时隙的同时,引入操作终端固定时隙预分配方案,提高数据交互效率,并通过同步扫描设计实现移动作业频点自适应切换.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可在兼容输变电物联网监测方案基础上,满足防误系统的实时性控制类作业应用.

    防误系统LoRa组网组网协议时隙分配频点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