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四个坚持"筑牢福建电影发展之基

    曾祥辉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2000年11月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福建省文化系统调研时的重要论述,从"四个坚持"角度论述新时代福建电影发展方向;提出福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孕育于福建并逐步在全国丰富和发展的系统性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福建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表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电影作为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实现讲好福建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目标.

    习近平文化思想"四个坚持"福建电影"第二个结合"

    把握数字时代传播新机遇共促海外华文媒体新发展——"数字时代海外华文传媒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胡彦岚宋诗怡孙慧英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14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数字时代海外华文传媒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隆重举行.近百名与会专家、学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聚焦"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围绕数字化时代华文传媒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数字化时代华文传媒产业中的经济新动能技术新升级、数字化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华文化传播及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等领域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为加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海外华文媒体数字化时代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泉州非遗活态化传承与产品化路径研究

    苏丽丽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泉州的特色名片,也是泉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根基.活态化保护与传承是非遗的本质,泉州在非遗活态化过程中,紧密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卓有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纵深层面不足、后续发展力量滞后的现象.泉州非遗的持续发力必须在"原生态—活态化—产品化"之间寻找平衡,并设计出有效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在新媒体与数字消费语境下,泉州非遗活态化传承与产品化路径拥有了更多可能性,开发相关非遗数字化产品也将成为必然.

    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产品化泉州

    视频化生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数字化传播

    王雅丽杨雪云许丽霞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深度媒介化社会的一大特征,视频化生存是可视化生存的初级阶段.媒介化社会中的云交往与身体传播实践在重构时空情境之中,对文化记忆产生新的勾连,并重新凸显作为媒介与作为景观的身体.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必须注重短视频和直播的影响力,通过视频图像引导和生成舆论环境,助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唤醒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集体记忆,为讲好中国故事赋能.

    数字化视频媒介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探析早期闽南戏曲与现代电影技术融合的历史轨迹——以厦语片为例

    李甜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厦语片为例,从传统闽南戏曲与现代电影技术融合的视角入手,并将厦语片放置于现代性与乡土性、传统与新潮相互交融的历史视域中审视其在历史背景下的不同内涵.通过梳理厦语电影的兴衰流变,厘清厦语电影的历史发展轨迹;剖析闽南戏曲故事在厦语电影中的改编中所呈现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形式,使闽南戏曲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完美结合.厦语片顺应了传统意蕴,同时又考虑到时代的审美趋势,既能充分体现出现代与传统的不同,又始终交织着浓厚的抒情色彩.

    厦语片闽南戏曲现代媒介南音

    地域·城市·文化:浅析厦门与青春电影的关联

    林可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春电影一直是电影创作的热门主题.厦门以其文艺的城市印象成为众多青春电影的热门取景地,但对厦门城市与青春片之间交驰的倾向研究却长久地被忽略.本文聚焦于厦门城市的地域空间和城市空间,通过文化传统、语言、空间地理和政治经济等方面建构闽台这一共同文化圈,将厦门置于其中并寻找厦门城市与青春电影的联系;同时以城市的眼光剖析青春影像中的厦门特质.从厦门青春影像出发,试图挖掘出厦门作为"电影城市"的更多要点和意义.

    地域城市文化电影

    地缘文化视野下青春题材电影中的"厦门"书写——以影片《同桌的你》《你的婚礼》《盛夏未来》为例

    张婉珠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厦门山与海共存,极具特色的地缘使其天然与青春题材电影产生互动关系,《同桌的你》《你的婚礼》与《盛夏未来》分别呈现了80后、90后和00后青春故事中各不相同的厦门影像,共同书写了一个多面立体的"厦门"城市形象.电影中的厦门,是以厦门高校为代表,承载着80后青春记忆中的美好校园;是以海、雨、台风为代表,见证着90后青春过往中的多变海岛;是以现代化、国际化为特征,记录着00后懵懂青春中的现代都市.三部影片以青春的成长呼应厦门的发展,完成了地缘独特的厦门于银幕上的再现.

    地缘文化青春题材电影厦门城市形象

    新语境·新形式·新人物:红色影视剧的三重创新

    黄燕燕王燕子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以来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一直在探索革命英雄主义美学精神与大众化表达的有效结合.以电视剧《李大钊》(1989)、电视剧《中流击水》(2021)、电影《革命者》(2021)为例,可以从语境、形式、人物三个维度上,透视红色影视作品的创新实践.当前红色影视已呈现多样化表达,且有机地融入了超现实元素形式,塑造了立体丰满的革命英雄,不仅唤醒了观众的情感记忆,还增强了受众的民族认同感,最终实现与革命英雄跨时空的情感共振.

    红色题材影视剧集体记忆

    在地的乡愁:论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原乡情结

    冯雷铮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乡情结是艺术创作的经典母题,蕴藉其中的丰富情感与浪漫想象令人心驰神往,却与电影本体上的客观性多有冲突.伴随着城市与乡村分裂的加剧,新世纪以来的乡土电影呈现出更加复杂多维的面向,乡愁不再是圆融的甜蜜忧伤,而成为一种"在地的乡愁".从废墟景观、疾病隐喻与"出走"主题三个视角进入,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其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当代电影人面向故乡时的矛盾心理也得以部分展开.

    原乡情结乡土电影废墟疾病隐喻出走主题

    基于文本挖掘的历史题材动画电影评论情感分析——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赵秀华曾一果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网页数据爬虫技术收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豆瓣观众评论数据,通过内容分析法中的词频统计和情感语义网络图分析等手段,深入挖掘观众的观影体会、心理需求和偏好倾向,归纳出该电影的正面反馈和用户关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类似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参考.

    文本挖掘历史题材动画电影电影评论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