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速社会和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媒介化休闲行为的异化分析

    张见乔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速社会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人的休闲行为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了.在时间感知上,人对于时间的匮乏、紧凑感源于电子媒介的使用过程中,电子媒介给休闲活动提供了情感上的感知.在消费物的异化感知上,休闲行为与消费紧密相连,从时间、物与符号意义上,休闲行为成为了另一种生产性消费行为.通过个案分析"围炉煮茶"的线下休闲行为,对当下的媒介化休闲行为的异化进行探讨,试图获得休闲与消费与劳动三者之间的平衡之法,以促进消费、时间焦虑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

    消费社会加速社会休闲行为媒介化休闲

    Z世代社交媒体场所迁徙行为探究——基于PPM模型

    周珑珑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社交媒体产业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了丰富的媒介环境,而社交媒体用户也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中的"移民".本文基于国内当前的社交媒体环境探究Z世代的场所迁徙行为,重点关注他们的分享平台从QQ空间转移至微信朋友圈,又继续转移至微博这两次典型的场所迁徙.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PPM模型为理论框架,从拟剧论视角出发,通过深度访谈深入分析其迁徙动机.研究发现,语境坍塌的担忧、时间崩溃的风险、印象管理的疲惫、隐私管理的困境成为Z世代场所迁徙的主要推力;而主要拉力则包括同伴吸引力以及半匿名和圈层化的社交需求.

    社交媒体场所迁徙Z世代PPM模型拟剧论

    想象的共建:声音景观理论视域下品牌播客的传播研究

    王旭宁孙黎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引入声音景观理论,通过对理论流变的脉络梳理提取出声景概念主体化的研究转向.从具有能动性的听众视角出发,展开收听品牌播客的听觉方式与背后声音、听众、收听环境的互动性过程.基于声景构成层次分析品牌播客声景的搭建与其背后的品牌文化建构,并根据听众收听后所产生的认同转移与互动转化以衡量共建的参与度.以期还原品牌如何以内容作为想象的基调、音效作为想象的信号、主播作为想象的声标,通过播客在听众耳边构建起独特的声音标识,最终实现品牌理想的传播效果.

    声音景观听觉文化品牌播客

    基于5G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少儿出版的融合范式研究

    张成蹊张玉河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当下5G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少儿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梳理少儿出版融合在四个发展时期的轨迹,解析少儿出版融合在各个发展时期的文献内容的特质,透析少儿出版融合的新路径,阐明中国少儿出版 融合在内容研发、技术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策略.

    大数据少儿出版

    产业链重构视角下的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姜涛叶思雨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但尚未达到产业链现代化的标准,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对数字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重大影响.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以下五个维度对数字文化产业链进行改造,即延伸文化产业供需链,升级文化产业产品链,提升文化产业价值链,创新文化产业知识链,优化文化产业空间链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产业链重构

    名声的公共化:消费型偶像在追星类App上的符号表征与意义生成

    张可迪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追星类App上,偶像的名声从"公共"到"私有",消费与被消费.消费型偶像的"公共化",不仅表现在其公共名声的形成和公共行为的展开,更是对其私人关系的建构,包括了对情感、关系等领域的构建.追星类App是互联网时代下粉丝文化生成与传播的新场域,本文对消费型偶像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通过考察粉丝与其媒介符号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在这个意义建构和消费过程中,媒介公共化过程中偶像在网络社会中身份表征、意义生成发生的变化.

    消费型偶像网络社交平台符号表征意义生成

    情感三层次理论之下虚拟主播用户的情感满足——以B站嘉然直播间为例

    田玉枭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体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在其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数字媒介时代,被淹没在冰冷的数字信息中的人,对情感的需求更加强烈.作为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成果,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成为虚拟主播应用的一个创新点.本文基于情感的三层次理论,探讨虚拟主播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情感价值,结果发现,在本能层虚拟主播主要是通过外观和声音刺激用户产生情感,在行为层则是通过在直播中融入聊天、游戏、歌舞元素满足用户的情感体验,在反思层用户通过弹幕和打赏两种方式从虚拟主播直播中满足个性化的情感需求.通过分析用户观看虚拟主播直播如何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本文期待建立数字媒介时代虚拟数字人与真人在友好的情感关系,并且希望能够对虚拟主播产业的发展提供启发.

    虚拟主播情感传播视频直播情感三层次

    伴随文本视域下的自媒体观点写作问题探析——以马原事件为例

    杨敦显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3月,《人物》杂志一篇报道披露了马原小儿子马格之死的具体细节,马原也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的自媒体写作者引用相关事实,批评马原的父权意志和人格缺陷导致其子夭折.本文运用伴随文本理论,通过分析自媒体写作与主体报道之间的深层关联,说明自媒体写作如何拓展了核心文本的解释空间,从而阐明自媒体写作的意义和生成机制.

    伴随文本视域自媒体观点写作

    文化类综艺的符码意境与视觉修辞研究——基于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的文本分析

    莫雅晴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类综艺在近些年相继"出圈",凭借其独特的符码意境,揭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对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的视觉修辞分析表明,文化类节目的符号化是在意义的不断赋予中进行的,因此呈现出浮动的态势.而当意义向外拓延时,会沿着"话语空间语境→伴随文本语境→文化象征语境"的脉络,形成层级化的语境空间,并影响观众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话语的识别.最终在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建构的"神话"中,部分观众采用风格化的解码实践,对文化认同进行一种另类的表达.

    视觉修辞符码意境文化类综艺《舞千年》

    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内涵传播研究

    李岱蓉段峰峰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央视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收获了不俗的反响,在整个文艺界开辟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从社会现实出发,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播出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一在于良莠不齐的行业生态,亟需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引领核心价值;其二在于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促成文化认同与凝聚;其三在于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秉持以上三层理念,进行文化价值的书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播路径:视觉符号建构文化氛围、通俗话语解码中国文化、互动仪式增强文化感召、文化实践扩大文化影响.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使文化可视、可知、可感、可行,为文艺节目进行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