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触觉数字化与空心化:基于游戏手柄的数字触觉媒介研究

    任思莹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数字触觉将作为"数据基础设施"全方位进入我们的交互生活.本文探讨媒介化视域下数字触觉媒介对玩家赛博空间的物质在场和虚拟在场的影响,通过对玩家操作手柄进行虚拟空间游戏的过程进行探究,分析数字触觉在勾连人、物理空间与赛博空间的复制与转义的媒介性,并以此为基础,解析数字触觉对人的触觉造成空心化的后果.研究发觉数字触觉带来的只是伪装在技术之下的"虚假"的触觉回归,实际上使得人对自然触觉获取与人的主体性分离,导致人类在未来全面接入数字时代后的触觉"空心化".数字触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触觉的获知方式和主体性确立的途径,批判反思数字时代人类感官被深度媒介化之后的问题.本研究归根结底是对元宇宙接入过程中人类身体触觉缺位的探讨,为身体问题研究的不同面向进行补充.

    触觉数字触觉媒介化

    "话语正当"看"隐性规训":福柯规训权力理论视域下网文平台改革策略研究——以晋江文学城反同质化新规为例

    李诗雨张雷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学的繁荣促使大量创作者投身于数字化劳动领域,专注于文本创作.然而,这一过程中,网文平台与创作者之间关系的深化也引发了新的剥削现象.在规训权力理论的视域下,本文详细探讨了平台如何通过新规的隐蔽性、话语正当性的重新构建以及情感诱导等手段,结合高管对话、公开讨论等策略,悄无声息地推动改革进程.这一改革过程中,网络文学创作者在内容创作方面的权力被逐渐削弱,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如改革话语下的立场游移、自我规训的强化以及情感劳动的增加.这些隐性规训方式不仅掩盖了创作者潜在的抵抗情绪,还进一步巩固了平台对创作流程的控制力.此现象揭示了数字化劳动中的新问题,即平台如何巧妙地影响和控制创作者,进而加深剥削.因此,对网文平台改革策略的深入剖析,对于保障创作者权益、促进创作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劳工平台作者规训权力理论数字资本主义

    拟剧理论下农村女网红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

    谭思雨田宏明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凭借乡村振兴政策赋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流量角逐竞争加大,农村女性在短视频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赛道,她们通过强依附性的内容强调自身的农村身份与社会属性,通过打磨文本并结合直播进行前后台展示完成策展与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女性作为社交媒体的边缘人物被重新看见,但是也陷入了自我异化和被规训的漩涡.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农村女性网红在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引导其改善生活并且规范网络风气,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拟剧理论媒介使用短视频自我呈现乡村振兴

    "数智时代+人机耦合"的网络文学境遇——以ChatGPT系统的应用为例

    邹浙灿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媒体资源与后现代语境扶助下,网络文学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包涵广阔的题材、风格、写法,雅俗共赏.然而,网络文学行业可复制的物化价值系统、泥沙俱下的输出内容可能给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乘之机.在网络文学领域,人机协同创作的历史由来已久,而随着机械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擢升,网络文学作者、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协作关系将得以重塑.因此,确立人工智能创作的辅助地位,规范杂糅多元的网络文学生态,将是数智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网络文学ChatGPT人工智能辅助工具人机耦合

    永存或遗忘:数字废墟的生成与符码意义

    包阿茹汗周宇豪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墟在数字记忆空间或许隐藏深厚的蕴意.基于数字记忆,以"数字废墟"为主线,探究其生成逻辑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记忆术"从弱记忆到超级记忆的时代转变带来数字化遗忘现象.媒介技术依赖促生一批"数字仓鼠".电子产品低成本和更新速度加速使人们消费观从修补变为替换.后稀缺时代,数字废墟以社会记忆的凝结和个人记忆的情感寄托,重现了作为符码的"灵晕",见证了媒介技术的发展.

    符码记忆数字废墟社会记忆

    生成式AI浪潮下主流媒体视听新形态创新探索——以《中国神话》为例

    王晓蒙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训练和机器学习能力,已能实现从文本到图像再到视频生成的多维度内容创作.文章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在数智时代借助生成式AI技术推动视听新形态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并从技术升级、内容重塑、受众转型、国际传播四个方面反映出生成式AI技术的强大助力作用.但是技术升级也为主流媒体带来诸多挑战,如流量逻辑与艺术逻辑的博弈、数字伦理困境、拟态环境混淆以及新闻专业挑战等伦理和社会问题.

    主流媒体人工智能生成式AI《中国神话》

    新媒体语境下消费服务类广播节目提升影响力的研究——以《107惠生活》节目为例

    史金华周秉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传统广播电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压力,厦门经济交通广播利用广播媒体自身特点和优势,同时结合网络直播传播手段,在交通次晚高峰的黄金时段开设消费服务类节目《107惠生活》节目.节目功能完善升级,在节目定位、播出形式、内容编辑思路、主持人定位、营收模式等几个方面重新架构,努力探索广播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路.

    消费服务节目功能升级叙事策略主持人定位

    中波广播发射台天调网络的设计与计算

    李建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波广播发射机发出的已调制高频电流信号通过传输馈线传送至中波发射天线,天线将电信号转化为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发射天线阻抗为复阻抗,且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而变化,而传输馈线为纯阻.因此,为了将发射机产生的信号功率最大化地通过天线辐射出去,需要在馈线与天线之间设置阻抗匹配网络,使两者达到阻抗匹配.

    调配网络阻抗匹配阻塞网络陷波网络

    中波广播天馈线系统设计在南方山区应用的优化研究

    苏林柏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中波广播天馈线系统在南方多山区域面临着严峻的传播挑战,诸多地形与气象条件制约了信号的有效覆盖与接收质量.针对南方山区特殊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基于倒置L型、斜拉式及地平线天线结构主流设计,借助地形影响分析与信号传播优化技术,深入探讨了天馈线系统的设计原理,重点针对阻抗匹配与效率优化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考虑山谷效应、多径效应及非视距传播等因素后,本研究结合山区地形特征实施了定制化天线设计,采用了阻抗匹配网络设计,保持驻波比目标值控制在1.3以下,鉴于本研究所得的积极结果,后续还将探讨智能天线技术与网络优化算法在中波广播领域的应用和开发潜力.

    中波广播天馈线系统设计山区信号优化阻抗匹配超宽带技术

    全媒体有声读物 《从传统文化看两岸教育》

    封2,前插1-前插2,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