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共同富裕理念中的转化与发展

    敬菊华任伊菲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思想精华与智慧精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要在实践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增强其文化生命力.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不仅转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还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创新与再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深入挖掘共同富裕理念中的中国优秀文化基因,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内涵意蕴、价值底蕴、实践路径的层面深入把握与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富裕转化发展

    侯官船政文化的精神谱系与当代传播

    林泽欣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侯官文化是中国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八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船政文化作为侯官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分支,有深厚的精神底色.研究以谱系视角分析船政文化及其精神属性,通过对其历史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分类建构、当代传播途径的考究,系统梳理其发展线索和共生脉络.研究发现,船政文化的发迹具有浓厚地理来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亦有各具特色的表现特征.新时代下,侯官文化的传播要以船政精神作为底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锚定特色,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逻辑和话语体系.

    侯官文化船政文化精神谱系传播

    闽台电影之间的关联:文化、历史与现代影响

    武计涛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闽台电影为研究对象,探讨两地电影产业之间的关联与影响.首先,通过分析两地的文化与历史渊源,论述了闽台电影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继而,本文考察了闽台电影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两地电影产业在合作与交流方面的表现.此外,本文还对具有代表性的闽台电影进行了案例分析,揭示了两地电影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启示.最后,本文对闽台电影产业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闽台电影文化渊源电影产业合作与交流

    闽台合拍片:城市影像与流动空间

    毛婉祺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台合拍片作为一种整合了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的影像与实践,表现出电影与城市之间紧密而多元联系.闽台两地地域相近、文化共生、血脉相连的实际关系构成了合拍片影像的"框取"基础,又在合拍片影像中得到充分折射.独特的地理面貌、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与民族传统糅合生成了电影的"城市性"影像及其隐喻,指向特殊的历史境遇与文化认同的建构.当下,闽台影视合拍走向深层次的合作模式,正朝着多元性与丰富性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中的非美学力量理应得到充分肯定与重视.

    两岸合拍片城市性文化地理

    闽地电影《云水谣》中城影互动现象研究

    侯宇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云水谣》通过讲述男女主人跨越海峡两岸的跨世纪爱情挽歌而被观众熟知.爱情故事依托着大量的城市景观,城市性作为电影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承载着重要的表意功能.本文运用城市性理论对影像中的城影互动现象进行探究,一方面梳理电影中的城市所蕴含的深层意味,从空间美学角度去进行影像解读.另一方面探究电影对城市文化发展、产业塑造等方面的贡献.打破单一的叙事层面的文本解读,通过城影互动现象的研究,从空间层面深入影片的肌理,为观众读解影片提供一条新思路.

    城市性电影福建西藏台北

    失根·寻根·扎根:移民电影中"代际家庭"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困境

    马亚楠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往今来,移民现象从未断绝,由此所产生的"代际家庭"的文化撕裂与身份焦虑也从未停止过.从历史文化到题材电影,移民叙事母题下的社会史和文明史也总是被映照和投射在文艺作品当中.因此,这项研究将以近两年奥斯卡提名和获奖影片《米纳里》《瞬息全宇宙》为研究对象,从东方主义、流散理论等视角来探讨移民电影中所蕴含的三重境况:失根、寻根、扎根,为移民影像研究注入新活力.

    移民电影身份认同文化困境《米纳里》《瞬息全宇宙》

    "疯狂"叙事与理性悖论:《河边的错误》的跨媒介改编

    张轩岚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书钧的《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导演从探案与疯癫两条并行线索切入,以元电影的形式来铺陈刑警队长马哲在侦查疯子杀人案件时,自己却逐渐疯癫的精神过程,又以"没有答案"收煞所有的案件与马哲的疯狂.通过研究其从小说文本到元电影的改编,从而解读导演如何从"观看"层面建构起疯狂与元电影的关联,并且呈现人物如何以疯狂的方式抵抗被规训的生存方式与荒诞的生命本质.在此基础上,使人们重新思索疯癫与理性、幻觉与真实、表象与真相的关系.

    《河边的错误》"疯狂"理性跨媒介改编

    《白蛇传·情》中视听艺术的审美结构探析

    孙新婷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是一种感知,依赖于视觉呈现,亦依赖于听觉接收.对于美的探讨和追求从古至今仍未停歇.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视听艺术表达方面对审美的把握可圈可点.电影借助视听媒介手段,依托媒介技术,勾画出蕴含东方美学的视觉文化图景,同时辅佐听觉叙事,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论文从审美的三重结构具象、抽象、关系出发,探讨影片于视听方面的精彩呈现,从而完成从戏曲艺术到电影艺术的精彩转变.把握审美三重结构的系统性,使各部分相互协调、发挥作用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影片产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可为戏剧的影视化改编提供借鉴.

    《白蛇传·情》视听艺术审美结构协调统一

    中国扶贫话语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扶贫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为例

    唐青叶魏梦旭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计量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7年至2022年间的中国扶贫研究,发现国际期刊关注的热点有扶贫效果、影响因素、生态扶贫和乡村振兴.发文量逐年上升,但总规模不大,且主要来自中国学者.研究呈现跨学科特征,但机构和学科间的合作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建立国际学术交流机制,加强合作,深化中国扶贫与全球减贫研究;加强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完善中国减贫学体系,传播经典文献和案例,回应国际研究关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吸引海外学者参与研究,提高中国贫困治理学术话语影响力.

    学术话语国际期刊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中国扶贫

    沉默的螺旋:东南亚博士身份媒介表征的批判性分析

    蒋鸿基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南亚博士群体在当下的公共话语场合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其集体沉默已经形成一种不利的"螺旋".本文从文化资本的驱动力、符号下的约束力以及新闻叙事中情绪感染力三个方面,对东南亚博士身份媒介表征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东南亚博士文化资本符号互动论边缘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