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文学IP影视化中的原著粉迁移——基于"理想类型"视角的个案叙事

    宋湘绮秦欣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表现为理性成瘾、自我说服、精益求精三种情况.基于此,从四个方面给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延伸的优化建议:一是尊重改编规律,延续IP人气;二是横向条件关联,增强IP价值;三是纵向跨界延伸,深耕IP产业;四是多维制度保障,赋能IP开发.

    网络文学IP影视化原著粉理想类型

    抵抗、重塑、再驯化:Z世代的"仪式化"数字反连接行为研究

    朱萍赖婧怡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到来,社交媒体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连接的重负,在为了连接穷尽想象后,用户开始寻求"解脱".Z世代群体作为社交平台使用主力军,在数字过度连接下,一部分受众开始选择不去使用或间歇性摇摆使用社交平台,通过适当的数字断连以减轻媒介信息过载所带来的焦虑与依赖.抵抗技术,正在成为算法时代的一种反向潮流.本文基于感知过载理论和传播仪式观理论,以豆瓣"反技术依赖"和"数字极简主义"小组为样本,探究Z世代群体在社交平台中进行"仪式化"数字断连的动因及其重塑的意义价值,对寻求合理数字断连路径具有启发性意义.

    数字反连接感知过载Z世代社交平台

    出版+播客:知识传播新样态探索——以中信出版集团为例

    赖黎捷郑佩尧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压力之下,出版业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而播客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为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中信出版集团作为出版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试水播客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围绕中信出版集团旗下的播客节目进行分析,从用户消费心理理性化趋势、视觉到听觉传播方式的迭代和行业间的价值共赢分析"出版+播客"模式的必要性;并对出版类播客知识传播新样态进行分析,主要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构传播内容、多领域生产者共造知识图谱、播客平台营造知识传播新场景和长音频形式打造深度学习氛围.

    出版播客知识传播

    从理性、艺术性与社会性出发浅析观念艺术的美学价值——以《橙子金字塔》为例

    聂君伊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源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美艺术思潮,起初引起过较大争论,后在马尔赛·杜尚、约瑟夫·卡苏斯等大师的努力下,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发展为主要的艺术门类之一.观念艺术打破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于艺术传统形式的要求,连接了艺术和现实的空间,创作者往往以所处时代的社会群体心理现状为灵感,在模仿和提炼后呈现,以表现当下人的美学需求.本文将围绕南非艺术家鲁洛夫·洛(Roelof Louw)1967年创作的观念艺术作品——《橙子金字塔》,阐述观念艺术的美学价值,分析其是如何立足现实、借助想象,以创造理性空间、成就艺术世界、走向真实社会,从而为人们带来奇妙的审美感受的.

    观念艺术理性空间艺术世界真实社会审美感受

    数字时代的记忆重构——斯蒂格勒"第三持存"理论内涵及其当代阐释

    文婵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提出"第三持存"的概念,意指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人类记忆得以保存下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第三持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储存记忆的方式.但与此同时,数字化"第三持存"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一步强化了福柯提出的"全景监狱",数字规训从特定时空转变为了随时随地,人类记忆逐渐被数字资本主义所垄断.如今,人类的意识活动已经被数字记忆所重构,作为在人之外存在的数字化"第三持存"反过来决定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进化过程,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精神意识和当下活动.

    数字记忆第三持存时间性空间性精神危机

    消费符号批判:"神话""景观"与"超现实"——以巴特、德波、鲍德里亚为线索

    尹振国荣建华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消费社会进行批判肇始于巴特在《神话学》中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揭露,德波以列斐伏尔符号文化社会学为起点在《景观社会》中剖析了景观对人的深层异化与奴役,鲍德里亚则在《物体系》与《消费社会》中借用符号学的成果揭开"超现实"的面具.微妙的是三位法国学者都将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分析,对揭示资本团体通过符号奴役大众的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符号消费社会神话马克思主义

    网络传播中的视觉传播伦理建构

    胡雪瑾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网络传播视觉人类学伦理建构

    物性与共感:论元宇宙的媒介美学机制

    彭佳彭淑茵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模仿真实物性的纯符号,具有物符双重性的虚拟物构成元宇宙景象,其物性建造来自人类感官渠道的集成投射,从而在人类脑海中再现"物感".虚拟物不仅在元宇宙通行,通过物物交互形成的物体间性不断增生虚拟物的符号意义,还能塑造主体间性,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产生相应价值,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效果.元宇宙给受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这是经由技术媒介将数字身体的虚拟意识投射到真实身体,并与真实身体曾经的经验和感知置换而构成的跨媒介、跨场景、跨身体的共感真实.

    元宇宙虚拟物物体间性共感真实

    影像意指与审美治愈:电视竞技美食节目的视觉修辞实践——以《英国家庭烘焙大赛》为例

    唐素吟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大众对文化消费的热衷,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的服务类美食节目逐渐偃旗息鼓,能够构成兴奋且蕴含文化的多元化"美食+"电视节目成为流行.《英国家庭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是一档英国的电视竞技美食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所充分运用的语言、构图、色彩、包装等元素,承载一定的叙事功能和说服功能.本文基于罗兰·巴特的视觉修辞理论,以《英国家庭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第十二季节目为主要分析对象,重点关注该节目的视觉修辞所呈现的文化意象、审美空间和情感认同,从语言修辞、图像修辞和综合修辞三个维度,阐述该节目的视觉修辞策略和方式,以期对我国的电视竞技美食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视觉修辞意象美食节目《英国家庭烘焙大赛》真人秀

    "双奥之城"纪录片的媒介记忆建构策略及意义生产——以央视《从北京到北京》为例

    何子佩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具有优秀示范意义的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对"双奥之城"的媒介记忆建构策略及意义生产,以挖掘主流媒体对"双奥之城"记忆建构的典型策略及体育赛事记忆建构的策略创新.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通过筛选"竞赛—工作—生活"三场域日常记忆、递进式叙事框架及平凡人叙事视角、重大灾难社会语境及奥林匹克文化语境移用的策略建构"双奥之城"记忆,通过媒介记忆这一中介,再生产出"城"之立体感、"奥"之纵深感以及"国"之自豪感.

    双奥之城媒介记忆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