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威廉·弗卢塞尔的传播理论与其意义

    周海宁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哲学家威廉·弗卢塞尔的思想中兼具希腊传统的哲学思辨与希伯来传统的人文关怀,以批判性的笔触与对人之爱的关怀来考察人类传播的现象,并超越传统与偏见,从传播哲学的视角审视人类传播的大变革,揭示人类文化的风险.他以符号学、图像理论、对话理论为基础建构新的传播理论,并指出作为媒介乌托邦的远程信息社会到来的意义,从而提示人类传播学正对传统哲学任务进行"交接",赋予传播学学科建设正当性,从功能性视角强调媒介与人的同构对改造世界与传播实践的重要意义.

    威廉·弗卢塞尔符号学图像理论对话理论传播学教育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政务传播运行机制及潜在风险分析

    杜洁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下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嵌入空间扩大,开始深度进入大众用户的生活.依靠强大的嵌入和应用功能,生成式人工智能转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线性传递的政务传播模式,将传统政务传播的范围逐渐扩大并以此成为分布式社会的再组织元素,依靠传播的连接作用赋能社会治理,实现行政资源分配和社会价值再造.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在技术的自主迭代和曲折前进的双重运行逻辑下为政务实践赋能提供了根本创造力,实现了人与现实世界的多维互动以及政务传播系统的效能优化.但是从目前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嵌入赋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新的治理手段和传播技术对于社会的再组织而言仍旧相对分散,算法偏见、信息安全、数据漏洞、产权危机等风险也随之而来,多元共治、人机协同治理任重道远.因此合理使用媒介技术、加强用户沟通、优化组织环境、重构社会结构,将传统粗放型的社会连接转变为精细化的关系互动成为未来数字化技术赋能政务传播的关键,也是建构共融共进、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系统的重点.

    生成式人工智能政务传播传播风险

    传统媒体"网红记者"培育策略——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网红培育实践为例

    李穆基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传统媒体来说,打造"网红记者"是实现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一条重要的改革创新路径.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网红记者培育实践为例,分析目前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网红培育工作存在的用户连接不够紧密、社交互动不够活跃、流量扩容停滞等问题,并提出发掘趣缘内容、培育趣缘关系、构建趣缘社群等对策,浅析地方传统媒体培育"网红记者"策略.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网红记者

    限制、示能与联结:怀旧媒介物的数字时代转型——以拍立得相机为例

    金子涵张梅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串联起"怀旧文化"与"物质性"理论,以"怀旧媒介物"的视角来研究青年群体在数字时代对拍立得相机的使用实践,从这一怀旧行为中探究人与旧媒介、新技术之间相互形塑的关系.研究发现原本落后于时代的功能特性,反而成为激发拍立得相机在数字时代重生的怀旧密码,旧媒介的功能性限制转身成为增强复古趣味的核心示能.在新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拍立得相机及其照片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摄影工具或成果,而是成为新旧融合、联合诸多行动者的中介之物,成为连接朋辈社交、代际交流、经济活动以及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拍立得相机邀请多方行动者参与到其所建构的场景之中,在人的实践与关系生成中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媒介物.

    拍立得相机怀旧文化物质性媒介物

    品牌与共情:电视新闻国际传播的叙事分析——以中国新闻奖作品《当咖啡花遇上茉莉花》和《沙县小吃"安家"葡萄牙》为例

    陈蕾邱月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际传播中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宣传面临的瓶颈,一些创作人员开始通过品牌视角拓展传播路径,创新叙事表达和叙事手法,让新闻节目具有亲和力、接地气,与受众达到共情共鸣的效果.笔者参与主创的两件电视新闻作品《沙县小吃"安家"葡萄牙》和《当咖啡花遇上茉莉花》,曾先后获得第三十一届和三十三届中国新闻界国际传播二等奖,本文将以这两件获奖作品为例,从品牌表象性、符号化、关联性,故事化共情、平民化共情的维度分析电视新闻国际传播的叙事表达手法,以期为媒体电视新闻国际传播实践提供思路和启发.

    品牌共情电视新闻国际传播

    "四全媒体"视角下泛气象内容出新出圈的效应与启示——以厦门广电新媒体平台实践为例

    郑红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厦门广电新媒体平台以泛气象内容生产传播为切入点,生动实践"四全媒体"理念,强化贴近性、服务性、交互性,充分满足用户的知情权、参与感、分享欲、获得感,以小切口获得大流量、传播正能量,取得了良好实效.

    "四全媒体"泛气象媒体融合用户思维

    从冷热媒介论看坚持以"声"为媒的交通广播融媒体转型

    樊辉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交通广播的融媒体形态演进已经全面进入了"可视化"时代,图文并茂、长短视频齐飞在带来一定流量的同时,也使广播与其他媒介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本文认为,广播的可视化不是为了看见而看见,而是为了在融合创新中重建与用户的联系.在车载收听场景发生巨大改变的背景下,如何着手构建符合广播特质并与新媒介深度融合的传播新场景是交通广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麦克卢汉冷热媒介论入手,梳理交通广播的发展历程,探讨交通广播在媒介形态演变进程中与其他媒介之间复杂的互相交融影响的形态演化过程,考察其形态演进过程中的兴替得失与"冷热"变化的关系,提出交通广播的融媒体转型过程中坚持以"声"为媒,并利用广播的社群化优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升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思路.

    冷热媒介论交通广播融媒体转型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融媒体传播策略

    廖振华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9月份,国家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利用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而融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宣传作用.本文主要从融媒体发展的角度,分析福建在摸索、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通过融媒体全面加强对台宣传工作.

    融媒体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对台宣传

    互联网内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张文杰祝丽丽王吉斌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了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平台形成的内容经济模式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发展路径.发现内容经济以内容营销为驱动,满足了时下兴趣消费的趋势.内容经济通过内容唤起消费兴趣,通过内容推荐的算法机制实现内容和潜在消费用户的匹配,促进了商品购买的可能.内容经济能够实现乡村产品向城市市场的流通,通过产品内容精准匹配潜在的消费用户,发展乡村文旅等第三产业,完善乡村产业生态.内容经济还激活了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主体的积极性,提供了创业机会.内容经济推动乡村产业生态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平台、人才多方主体的参与,包括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平台调整推荐算法,倾斜乡村领域,职业教育系统增加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培养方案.

    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内容经济创新创业

    5G时代网络舆论传播生态的变化、挑战与应对

    张润雪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5G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舆论生态的持续变化,网络舆论场是矛盾风险放大器,也是意识形态交锋最前沿.深入探究 5G时代网络舆论传播的生态变化、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对推进国家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5G时代网络舆论场的生态变化,探究其在技术、参与主体、内容形式和特征四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分析5G环境下网络舆论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传播多样性、个性化推荐、传播高速率,以及网生代的先锋性.从舆论生态治理、用户隐私与数据保护、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四个方面,为高效、精准应对5G时代网络舆情挑战提供理论支持.

    5G网络舆论生态变化舆情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