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故事驱动下的城市文化数字叙事与国际传播——以"发现武汉"为例

    胡远珍宁聪聪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扮演着"国家名片"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中国城市故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数字叙事作为故事传播在数字时代的新实践,已成为在国际传播中建构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范式.本文基于故事驱动的思维方式,探析了Facebook平台上"发现武汉(Discover Wuhan)"的国际传播过程,并尝试提出了数字叙事下讲好中国城市的四重故事.

    故事驱动数字叙事国际传播发现武汉

    以学科融合视角观察媒介变迁与论证实践的共舞——以华语辩论发展三十年为例

    李彰言魏晓宇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传播学与论证学在理论层面的交汇处,以辩论为核心进行了学科融合的尝试.辩论作为两学科的交叉现象,从古希腊苏格拉底辩论到现代政治辩论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主张通过超越单一案例,以时间维度建构论证范式和传播效果的关联,以建立学科融合的有效理论.通过追溯华语辩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媒介变化的角度揭示了辩论理念的演变,并强调了媒介变迁与论证实践之间的"共舞"现象,为传播学与论证学的结合提供实证支持.

    学科融合传播学论证学语言学辩论研究

    作为记忆之场的汉画像石:一种媒介学视角

    李芊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时间偏向"的石刻媒介,激活了汉代社会中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及文化流动,具有明显的"纪念碑性"和复合域性.从传播过程看,汉画像石的传者在控制信息传播中构成了一个由最高统治者到艺术赞助人继而到工匠群体的三级圈层结构.而受传者则表现出"被动地接收,主动地创造"的主体性特征,并伴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从传播效果看,汉画像石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记录赞助人情思、凝结儒文化精神的独特作用.此外,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中,它承载了汉代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乃至社会记忆,为我们考证这一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提供了重要的第四重证据.

    汉画像石纪念碑性媒介域精神交往

    社交媒体中"被遗忘权"的边界与再审视

    王志豪雷玉玺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开启了一次全新的时代变革,将人类带进一个更加数字化、便利化的时代.但同时,大数据渗透到个人生活中,扩展了隐私权的范畴,也带来了"被遗忘权"的广泛讨论."被遗忘权"意在赋予数据主体的主动性,对自身信息有着积极的控制.然而,就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讨论结果来看,关于这项权利的诸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讨论、确立.这是一个关系到个人、商业、公共等多方利益碰撞的博弈.

    社交媒体"被遗忘权"数字化生存

    当至亲成为数字人:亲人数字化永生接受意愿的影响研究

    陈彦杉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一直在探索抵御死亡的方式.随着数字永生概念的提出,生命延续的形式变得具象化.逝者AI等数字亲人技术作为数字永生的形式,具有伦理问题与满足公众希冀的多重矛盾.本文基于分层回归分析,引入家庭代际关系作为调节变量,对公众对亲人数字永生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分析,情感价值和交互价值对数字亲人接受意愿起正向作用,且数字亲人的数字化成长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同时,家庭代际关系在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数字亲人技术接受意愿中起调节作用.

    虚拟数字人元宇宙人机交互数字生命

    寻找搭子:平台连接、媒介转移与"附近"再造

    王湛清刘鸣筝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立足于复媒体环境,以"搭子"社交为切入口,通过对20名具有寻找搭子意向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寻找搭子行动的用户进行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透视寻找搭子这一社会现象中的媒介实践,对数字化生存图景下新型亲密关系的构建过程进行剖析.由于数字化接入导致的关系链接方式变化、数字化生存带来的关系维系需求弱化、数字化反抗造成的关系诉求内核改写,人们有了寻找搭子的需要.平台推送机制、数字化交往原则、媒介驯化功能等对连接搭子起到不同影响,升级搭子身份最终指向亲密关系的回归和"附近"的再造.

    媒介转移亲密关系"附近"再造搭子

    情感附庸的陷入与摆脱:粉圈意见领袖的退场

    顾克勇张琪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丝文化呈爆炸式的发展态势,被称为"情感附庸"的粉丝群体中存在着话语权高位的意见领袖,他们的退场,即选择自主退出粉圈,成为话题.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以五个典型的新浪微博粉圈为对象,对其意见领袖退场的共通机制进行研究,指出:处处暴露着限制与潜在的放弃缘由,粉圈意见领袖选择退圈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源于外部刺激,二是自主选择.在此之后意见领袖们的网络身份选择也呈现不同走向,这体现着粉圈意见领袖跳脱网络交往赋权的意愿和粉丝生态所控制的多样选择.

    新浪微博粉圈粉丝文化意见领袖退圈

    传播学视域下传媒从业人员数据素养内涵及模型建构

    孙雪陈晓洁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下,以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方式来获取受众"画像"的数字传播模式推动了传媒行业变革,并产生了以"数据"呈现为主的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等数字化数据产品新样态.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来解决"数据"问题正成为当前及未来传媒工作必备的基本素养.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初步构建我国传媒从业人员数据素养的能力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对数据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进行进一步探讨.以促进传媒从业人员的数据意识、强化数据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并对数据的"沼泽"保持清晰的认知,做好数据的"把关者".

    数据素养传媒从业人员模型建构

    国内外典型综合类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实践研究

    李晓晴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国内外高水平综合类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实践情况,探索国内综合类期刊新媒体传播创新发展进路,本文选取2013~2020年入选Altmetric Top 100论文数量排名前三位的《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和我国综合类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国家科学评论》(NSR)为研究对象,从媒介可供性的视角对样本期刊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相较于Nature、Science 和PNAS,Science Bulletin和NSR媒介平台数量少,媒介形式单一,内容生产较为单调且缺乏传情致意的表达,媒介信息可关联性较弱,信息推送频率低.国内综合类期刊应紧跟全媒体融合业态发展新趋势,在拓宽内容生产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形态、创新内容表达、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完善契合用户阅读习惯的推送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实践.

    综合类科技期刊传播Altmetric媒介可供性

    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与知识图谱——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黄少华王琰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从文献增长规律、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及高频关键词等维度,对近30年806篇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出知识图谱.研究发现,目前国内有关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总体上处于普赖斯文献增长理论所说的文献增长第二阶段,即论文数量指数级增长的大发展阶段.从高频关键词及其聚类分析可见,当前国内学界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其中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生活质量、慢性病、社会支持和养老等议题是学者关注的重点.

    生命质量老年人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