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为媒介化治理的电视商议:意涵和价值——基于公共传播的视角

    吕永峰王琳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媒介化治理的重要形式,电视商议是近年来电视媒体发挥公共性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新业态.研究发现,电视商议与公共传播二者理念一致、逻辑互洽,电视商议可以作为公共传播的有效载体之一.作为媒介化治理的电视商议能够拓展民主形式、促进公众参与、培育公共精神,并且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对话交往与合作行动,实现公共问题的高效解决.

    公共传播电视商议媒介化治理

    传播地理学视域下数字媒介对人与城市的具身情感影响研究

    赵振宇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与空间的互动引起了传播学与地理学的共同关切,人(身体)、媒介(实践)、空间(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学科交融提供了契机,并产生了数字地方(认同)感这一交叉研究领域.本文以数字地方感为基础,将身体与地方的中介化数字实践即数字具身实践看作数字时代人-地关系的构成方式,并把数字具身实践基础之上的人-地情感生成当作数字地方认同这一身体主观性感知形成的关键所在.城市空间是展开人、媒介、地方三者互动关系的重要场域.本文认为数字地方认同可作为探讨数字时代人-地数字实践与情感生成的关键,并具有促进学科间沟通对话的潜力.

    数字地方城市空间地方认同

    地理媒介如何介入生活空间——以高德地图为例

    巩雨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介"正在向"地理媒介"转变,传播技术将"媒介空间化",构成当代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基于LBS技术的生活服务媒介介入生活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活空间由实转虚,中介了人们的身体感知,与城市地理空间融为一体,重新设定了市民与自我,与多元者,以及与外在世界的共处方式.本研究采取网络民族志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意在从传播型构的视角探寻偏向空间的LBS地理媒介如何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最后从价值关怀来探究深度媒介化与美好生活的可能.

    LBS技术地理媒介空间地图传播型构

    VR或AR在新闻领域应用的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

    林肖烨覃媛蔡怡晴陈烁...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索中国知网2016-2023年内重要中文期刊上VR、AR与新闻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VR/AR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其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显示,学界对VR/AR新闻的关注度低,缺乏长期深入研究;作者机构相互之间关系松散,地域分布不均,学术互动较弱;AR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较少;在未来,VR/AR技术有望成为新闻应用领域技术主流.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沉浸式交互知识图谱CiteSpace

    非理性信息表达视角下的短视频舆情传播模型研究

    王海琴沈超郁勋杰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非理性信息表达对短视频舆情演化过程的影响,为短视频舆情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参考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聚焦短视频信息表达行为进行传播者的划分,将传统SIR模型中的I类人群进行细分为理性传播者、非理性传播者和普通传播者,构建了非理性信息表达视角下的S3IR短视频舆情传播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进行参数模拟,探究了自发非理性表达率和非理性转化率等因素对短视频舆情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非理性个体占主体时,舆情的影响范围会随之扩大;与非理性转变率变大相比,自发非理性表达率变大造成的舆情影响更具破坏力,据此提出短视频舆情管控措施.

    短视频舆情非理性S3IR模型Matlab仿真舆情管控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台大型宣传活动的传播策略分析

    胡海阳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下,随着各项媒体新技术的利用,大型活动的举办突破了传统理念的限制,创新了活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客户群.本文对电视台大型活动如何利用融媒体传播聚合用户流量进行分析,发现大型活动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具有有声性、平面性的特点,能够对视频以及音频进行传播,在降低活动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拥有自己的传播风格.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台大型活动传播的问题主要是活动没有明确的定位、活动缺乏影响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实现有效的创收以及没有充分发挥出技术优势;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台大型活动传播的策略有利用网络直播进行全景展示、利用短视频点燃热点、实行线上互动增加受众参与感、利用新技术实现突破,促进大型活动的开展以及更好的传播.

    融媒体大型活动必要性效果问题传播策略

    融媒体语境下的电视直播创新路径——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网络直播"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为例

    林群何莉莉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5G通信技术的普及,各类直播活动在移动客户端界面的呈现越加频繁,传统电视媒体赛道再次挤入一大批竞争者.要想突围而出,传统电视媒体必须主动求变,积极拥抱新技术赋予的市场机遇,探索电视媒体在未来发展空间中的生存策略.本文通过分析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网络直播"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的全过程,试图寻找传统电视媒体在融媒体语境中的优势所在,为基层传统媒体在直播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电视媒体网络直播融媒体语境新媒体技术

    "台湾新电影"时期乡土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

    祝君宇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的叙事既要注重对时间的把握,又要有探索空间的能力,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使影片具有深厚的内涵和意蕴."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乡土电影,继续将镜头对准了乡土空间,书写着不同地域空间下文化身份的游移,描绘了个体青春成长的悲欢迷惘,以及从乡土视野追溯和呈现台湾近现代风貌,凸显创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入手,把握台湾乡土电影的叙事主题,深入体会乡土电影传达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以期为之后的同类型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台湾新电影乡土电影地域空间精神空间想象空间

    《瀑布》:疾病叙事中的精神主体与现实观照

    周欣宜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疾病叙事为创作主体的电影逐渐呈现在观众面前,电影中的疾病不仅仅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承载了不同的社会问题和生活困境.电影《瀑布》以公共卫生事件为叙事背景,试图将精神暗疾作为出发点对其中的符号隐喻和背后的逻辑进行思考,从而发问当下台湾的社会中的生命困境并深挖影片文本中的内在深度.

    《瀑布》精神分析人物塑造

    多元叙事、情感表达与价值认同:党史微纪录片的传播研究

    李敏张津硕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纪录片成为传播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新媒介.党史微纪录片利用多模态叙事手段,借由情感表达,增强党史内容的可及性,实现受众层面的更优触达.具体而言,微纪录片借助图像模态形塑受众的具象化感性认知、语言模态实现对政党价值追求的清晰表达、音频模态沉浸化再现政党发展史.在情感表达中,微纪录片体现出故事化柔性叙事、多模态交互交织、凸显现实指向等特点,在时代关怀与平凡故事两个视角形塑情感表达,建构受众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情感认同.

    微纪录片形象建构情感表达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