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语境下厦门涉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研究

    李志伟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侨乡,涉侨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厦门涉侨遗产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涉侨知名度未充分发挥、涉侨保护宣传力度不够、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新媒体语境下,厦门涉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与传播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文旅融合背景下,利用新媒体资源推动涉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厦门市应该整合社会多方力量,加快新媒体时代文化旅游数字化传播力度,打造沉浸式叙事体验场景,深挖涉侨文化故事内涵,开发涉侨文化旅游产品,促进侨乡传统文化复兴与社会和谐发展.

    涉侨文化沉浸体验研学旅行

    媒介可供性视角下时尚短视频建构文化认同研究

    张靓怡王国燚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尚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与结果,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集合性,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时尚传播的新兴媒介——时尚短视频在内容、传播、社群三个方面的可供性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促进文化符号扩散、文化观点说服和文化共识形成方面独具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以为时尚短视频建构文化认同的路径提出三点建议:以时尚故事促进文化符号扩散、通过周期性时尚仪式的呈现促进文化共享、注重"反滴流"式时尚意见表达.

    媒介可供性时尚短视频文化认同

    建构·认同·扩散:媒介情境下城市"出圈"的传播逻辑与启示

    康佳威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媒介技术的革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淄博、哈尔滨和天水等城市通过短视频平台成功"出圈",他们的火爆不是简单的旅游热现象,更是媒介情境下城市形象传播新趋势的生动体现.总体来看,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着媒介赋权下城市通过传播特有的地理标志,带动线上线下群众在参与相关话题时形成情感认同,从而在多元媒介渠道的创新扩散中带来"出圈"效应.对此,揭示三座城市形象在短视频时代的新逻辑,将给其他城市形象的更好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新媒体城市形象传播媒介情境传播逻辑

    主流媒体中的虚拟数字人参与现状与未来发展——以作为文化推广者的虚拟数字人为例

    温家轩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下,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主流媒体的文化宣传工作中,通过对主流媒体中虚拟数字人的应用现状及其在文化推广中的角色分析,归纳出虚拟数字人在新闻播报、娱乐节目、地方文化推广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突出了其在审美、时间、场景叙事中的创新手法.尽管虚拟数字人在文化推广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其发展仍面临技术限制、伦理和社会挑战,由此展开对虚拟数字人在主流媒体中的未来发展方面的探讨.

    虚拟数字人文化传播叙事创新技术限制

    技术环境视角下线上交流的当代实践

    艾迪钊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上交流是人际传播在技术环境中对于自身期待而产生的社交延伸,并可缓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技术环境以其社会性为前提,使线上交流树立自身合法性,同时带来社交满足.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技术环境所具有的自主性、社会性,与人的任何意识和活动,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人们被卷入技术环境中再被有效地隔离,进而,维护了技术环境作为自主且独立的实体.文章聚焦线上交流作为当代人际传播的主要方式这一现象,分析并阐释技术因素对于线上交流的支持和维续,讨论技术环境对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影响与支配.

    技术环境社会性线上交流自主性

    数字鸿沟下信息弱势人群研究路径探析

    姜博文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各国互联网普及与发展的进程不断持续,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当前媒介发展乃至各国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困成为当前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对象.本文将梳理数字鸿沟概念的主要演进历程,总结数字鸿沟的重要研究视角,为研究我国信息贫困及信息弱势群体提供理论背景及相关启示,从而探寻帮助我国信息弱势群体弥合数字鸿沟的有效路径.

    数字鸿沟信息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信息传播

    赛博恋物与爱欲转喻:虚拟偶像景观的生成、狂欢与治理——基于"A-SOUL"粉丝的传播行为

    周逸霄李政阳丑越豪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社会已来临,数字媒体技术昌明,互联网平台勃兴,"元宇宙"幻化为符号秩序中的强力能指,虚拟偶像、数字人等元宇宙技术景观进入大众视野.在赛博大他者的凝视下,"中之人"和粉丝作为爱欲主体构筑了多种新型传播行为.当拉康理论谱系、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传统传播学建制相遇,虚拟偶像幻象与赛博空间分众叙事的传播机制被一一解蔽,数字资本主义打造的符号化形象和碎片化媒介景观使粉丝群体在文本"盗猎"过程中投射爱欲,进而引发网络狂欢,对元宇宙景观的反思和治理迫在眉睫.

    拉康后现代元宇宙虚拟偶像粉丝文化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广电媒资的运用与管理

    蔡志强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广电媒体历经多年积累的视频资源,具有显著的特性和比较优势.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广电媒体要灵活运用丰富的媒资资源,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从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媒资资源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实践案例入手,分析了广电媒资的比较优势,探讨了如何实现广电媒资的效用最大化.

    全媒体传播广电媒资新闻舆论比较优势效用最大化

    当罕见被看见:罕见病患者的网络自我呈现及社会支持——基于B站12位罕见病博主的视频日志

    林庆澳张薇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视频日志为罕见病群体提供了新的自我表达途径.本文采用社会语义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Python爬取Bilibili视频网站12位罕见病博主的视频标题文本以及评论文本以探究罕见病视频博主这一少数群体的自我呈现特征以及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特征.通过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存在延时的"在场"带来跨时空情感能量、罕见病普及及信息分享的双向补充、平台激励下虚拟资源的物质性转化这三大特征.

    自我呈现罕见病群体社会支持

    健康科普短视频构成要素及传播机制研究——基于"ELM模型"理论分析

    蒙胜军程佳仪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科普短视频对于人民的健康生活至关重要,对其构成要素及传播逻辑探究,有利于促进健康科普类视频的发展,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本研究通过QCA方法、基于ELM理论将健康科普短视频构成要素分为"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公共诠释和传播主体是健康科普类短视频获得优质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同时揭示出两种条件组合路径.本研究认为呈现内容与形式应该根据不同生产主体进行选择,而视频时长应根据传播内容进行调整以及公共诠释需与传播内容紧密相连.

    健康科普短视频ELM模型传播机制Q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