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机与人际"传播的相承和演变研究

    王苑丞姚玉娴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人机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其在交流互动、身份建构以及知识生产与传播三大核心领域中的相承和演变关系.首先,两者间体现着继承与扬弃并存的关系.人际传播的核心交流本质在人机传播中得以传承并优化,人机传播又对人际传播中的权利结构进行了克服和矫正.其次,两者在知识生产与传播方面存在互补性和耦合效应,两者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在信息社会中形成了紧密交织、互为支撑的新格局,并在互动和交融中完成了各自的革新和跃迁.最终,从交流互动、身份建构及知识生产与传播这三个关键维度,系统剖析了人机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相辅相成的演变历程.

    人机传播人际传播类人智能人机耦合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挑战

    夏轶龙谷秀洁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人工智能在新闻采集、内容编创和精准传播等方面提高了新闻生产传播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挑战.小样本问卷显示,八成以上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人工智能机理并使用过ChatGPT等工具,但能分辨出AI新闻的不足一半.文章建议在人工智能飞速更迭的时代,提升技术正外部效应,规避其负面风险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即代码层的机器侦测、内容层的人机协同和政策层的制度规范.

    人工智能新闻真实性新闻生成

    交互、重构与依赖:人机传播视域下用户与虚拟数字人的互动关系研究

    柴心怡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通过虚拟数字人与人工智能(AI)的互动,并不适合长期以来专注于人与人交流的传播理论范式.为了解决传播理论与新兴技术之间的这种脱节,本文利用人机传播(HMC,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的研究框架,从功能、关系和哲学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探究了人与虚拟数字人的互动关系,以此来说明人机传播发展中"人类主体性"问题.本文还基于准社会交往、机器伦理等相关理论,着重对关系层与哲学层的研究结果进行批判性探讨.

    人机传播人机互动虚拟数字人准社会交往

    三元空间视角下乡村纪实题材综艺节目的空间表达研究

    刘星睿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以乡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作为审美表现对象的乡村纪实题材综艺节目已成为展现乡村风貌、传播乡土文化的重要窗口.这类节目聚焦乡村生活,借助艺术化的视听语言完成拟态化的乡村空间生产,为观众提供精神寄寓的想象空间.文章基于亨利·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从物质、精神、社会三个空间维度,探悉乡村纪实题材综艺节目对乡村景观的描绘、乡村意象的形塑、乡村境况的呈现,反思乡村纪实题材综艺节目的理想图景生产以及媒介化社会宣传带来的朝觐行为和乡村生态文化环境的破坏,以期在艺术与现实、宣传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从而更加真实地塑造乡村空间形象,更好地发挥综艺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

    乡村纪实综艺节目空间表达

    AIGC视域下综艺节目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创新启示——以《一言为定的挑战》为例

    张艳茹陈功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的创新为传媒形式构建新的发展环境.AIGC技术在融合已有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融入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不断创新着传媒行业的发展环境,对于影视节目的创作亦具有启发意义.《一言为定的挑战》是百度推出的全球首个由AI策划的明星体验类真人秀节目,本文以此为例从空间生产的理论切入,探讨《一言为定的挑战》的对于空间延伸、流动与重叠的处理特点,并结合其创作风格来探讨AIGC为综艺空间创新、延伸与升华三方面带来的契机.

    AIGC《一言为定的挑战》空间生产

    电视谈话类节目网络化传播转型的创新路径探索——基于《鲁豫有约》到《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的节目分析

    唐莉张帆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同时观众的口味和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要求电视节目必须进行创新和转型,以适应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电视谈话类节目面临着网络化传播转型的压力和机遇.《鲁豫有约》及其改版节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是电视谈话节目网络化转型的领头羊,通过分析节目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的转变,深入探讨电视谈话类节目在网络化传播转型中的创新路径.

    电视谈话类节目网络化传播创新路径

    符号·空白·共情:鲁迅文学的大众媒介修辞及其意义生产

    严晓峰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众媒介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对鲁迅文学进行符合当下文化环境的再生产.在此趋势下,以个案研究为基础并结合相应理论方法对流行音乐、网络游戏、微文化中的鲁迅文学元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大众媒介从"符号"指涉意义、建造"空白"的召唤性结构以及创设"共情"场域等媒介修辞,完成了鲁迅作品经典意义的当代重构.从实践价值层面来看,媒介修辞证明了鲁迅作为一个经典文化符号与当下接合的可行性;从学术研究角度,其拓宽了鲁迅研究话语的多维空间试探,此种研究范式或许可在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等方面展示出全新的学术研究视野.

    鲁迅大众文化媒介修辞意义生产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研究图景

    赵玉杰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0年至2022年432篇与主题"综艺节目主持人"相关的文献为分析对象,对历年发文情况、主要作者和研究机构以及领域内相关研究热点、趋势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变化与转型、专业能力拓展与素质提升、形象塑造与品牌打造和话语自觉与修辞研究等方面;2.从研究趋势来看,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相关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综艺节目主持人与媒介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深入探讨.本文系统梳理了2000~2022年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研究情况,力求呈现出该领域发展历程及态势,为相关研究与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综艺节目主持人研究热点研究趋势CiteSpace

    手语播音与主持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刘俊飞胡晓波刘承承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语播音与主持节目在聋人群体接收社会新鲜资讯、保障其语言权益以及促进聋童语言发展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首先从手语播音与主持节目的创作主体及其手语、节目手语与聋人自然手语的比较、节目接受度调查三个方面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随后分析了手语播音与主持相关研究在概念界定和术语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文章认为手语播音主持研究具有非常典型的交叉特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手语播音与主持基础研究体系的构建、面向国家手语语言政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手语节目的个案分析和对比研究等.

    手语播音与主持聋人电视聋教育

    用影像唤醒记忆——《两岸家书》福州创作分享会

    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