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中的短视频交往:"附近"的消失和重建——基于对江西赣州A村的考察

    严明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的时空感知,技术在不断连接世界的同时,也在消灭人们所身处的"附近".研究以江西赣州A村为考察对象,探究当地"附近"的消失与重建.研究认为,技术动因之外,乡村中附近的消失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因素;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当地居民获取"附近"的主要工具之一;乡村中的短视频交往与城市中相比具备更强的地方感和亲密性,其一方面有利于附近的回归和重建,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现实中的"附近"进一步边缘化.

    消失的"附近"短视频人际交往媒介技术乡村

    具身参与和群体交往:短视频时代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进路

    郭秀慧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广泛流行、注意力经济主导下的娱乐内容呈现出碎片化、场景化、平台化等特点.作为网络娱乐内容形态中最活跃的综艺节目,为了突破短视频产业占据庞大市场份额的现状,需要展开一场从注意力生产到价值生产的转型.这要求节目创作能够使观众体验从区隔式收看转向沉浸式参与,内容形态从精致的文化产品转向日常的生活仪式,以实现个人体验下的内在表达与群体共情中的社会交往,从而将娱乐内容短暂的麻痹作用延伸到更长效的情绪价值与现实思考.因此,未来网络综艺产品不仅要包含全民性、娱乐性、乌托邦式的愉悦体验,还要蕴含现实性、反身性、参与式的深度思考,进一步拓展综艺内容的价值意义.

    短视频网络综艺可供性平台

    基于社交媒体倦怠的社交媒体迁徙行为研究——以微信向小红书迁徙为例

    顾星月成乔明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题组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微信和小红书为例,探析用户在微信旧平台感到倦怠后的社交媒体迁徙路径.通过访谈和分析,课题组发现网民由微信朋友圈向小红书的迁徙属于不彻底的迁徙,甚至大部分迁徙后的网民仍然保留了返流迁徙的路径,这一方面是由于微信深入生活和工作太深,另一方面是网民会遵循自己的需求最大化原则,在多社交媒体间选择摇摆迁徙.单个社交媒体倦怠一定会发生,同时"精神不饱和"定律也决定了社交媒体摇摆性选择永远不会消失.

    社交媒体倦怠社交媒体迁徙小红书情绪焦虑

    短视频时代的视频创作:从原则到方法

    孟志军练建军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视频呈现出了片长从"长"到"短"、播放屏幕从"大"到"小"、观看体验从"静"到"动"的转变.这些变化也会形塑视频的创作样态,短视频在选题时一般要遵循相符性、新颖性、故事性、趣味性等原则,同时探讨了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地域特色中选择题材、从分类归纳中寻求规律、从社会热点中释放能量和从用户需求中发现痛点等五种具体的选题方法.

    短视频选题原则方法

    闽南乡村美食类短视频传播价值分析——以"闲不住的阿俊"为例

    周杨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促进了乡村美食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从闽南乡村美食短视频博主"闲不住的阿俊"作品中乡村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内容出发,揭示其传递的社会传播价值、文化传播价值,经济传播价值,并提出优化传播的策略.

    美食类短视频闲不住的阿俊内容分析传播价值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的现实反思与优化进路

    周子焱李嘉豪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内容生态治理不仅是要对症下药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分析问题背后的根源与本质.对网络内容生态治理进行深度反思,理清内容和技术谁是根源性问题,平台和网民谁是主体性问题以及规制和疏导谁是决定性问题,是根除网络内容乱象频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深挖问题的根源,探究问题与相关主体的内在联系,理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才能真正治理网络内容生态乱象,最终实现风清气正网络内容生态的建构.

    网络内容生态数字治理现实反思优化进路

    非遗短视频内容优化路径与传播策略探究

    曹健嘉刘亚男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短视频传播策略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短视频作为新兴媒介,为非遗展示与传播注入活力与创新力.通过拓展传播途径,非遗短视频实现了跨越地域界限的广泛传播,降低了传播成本,提升了文化影响力.然而,内容同质化、泛娱乐化、受众审美差异两极分化等问题仍存在挑战.基于此,非遗短视频通过优化内容、整合渠道和细分受众,不仅提升了传播效果和情感共鸣,还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与保护,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非遗短视频传播策略

    智媒视阈下中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技术美学特质

    朱芳兰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一直是中国纪录片创作中的奇葩,随着国家政策的助推以及智媒时代的到来,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在创作和传播等方面融合影视特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线上交互平台等多种形式,使得中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再次蓬勃发展,中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再掀热潮,呈现出全景式真实再现、沉浸式场景体验、开放式时空交互等丰富的技术美学特质,并提升了中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效应.本文围绕着"技术美学的特质",逐步探讨智媒视阈下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总结其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智媒时代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技术美学

    城市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建设性新闻实践——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特区新闻广场》为例

    林屾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性新闻是当下新兴的新闻实践形式,其背后所依靠的主流媒体正日益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行动者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建设性新闻和城市精细化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特区新闻广场》栏目的新闻实践为佐证,探讨了城市精细化治理背景下主流媒体践行建设性新闻的有益尝试.

    建设性新闻精细化治理主流媒体城市治理

    广播发射台多频段全数字射频监测分析与解调一体化系统构建

    李建文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让发射台实时准确地掌握本台射频传输状况,做好广播射频信号传输保障工作,本文运用现代软件无线电信号处理算法,成功克服传统接收电路频段范围小,解调方式固定的缺陷,开发了这套全频段全数字台站射频信号监测系统.本文将以该系统的构建方法为基础,以无线电监测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该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框架、天线和射频接收模块、信号处理、可视化界面设计、安装调试测试等几个方面,分析介绍该系统的构建方法,争取为广播台站的射频信号传输保障工作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软件无线电射频监测扫频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