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徐子方

双月刊

1671-511X

skxbzf@163.com

025-83791190 83795426

210096

南京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校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关注传统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应用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学术史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以推进学术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司法规则的反思与优化——从消耗臭氧层物质案件切入

    刘超何俊燊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司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力量.在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环境资源案件类型与统计规范(试行)》预期规范环境案件类型,统一环境司法标准,其将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列为五大环境资源案件类型之一,拟为推进"双碳"目标提供裁判规则指引.保护臭氧层是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优化消耗臭氧层物质纠纷司法解决是司法契合"双碳"目标机制创新的重点.以消耗臭氧层物质案件的司法判决为重点个案,多维度检视,可归纳司法样态的现存困境:核心概念内涵界定不清、案件类型化欠缺周延性、责任认定未形成统一规律.建议从明晰类案概念体系以加强类型化建构、实质归纳类案的本质特征及其受案范围、实现刑事责任认定的类型化转向三方面,完善气候变化应对类案件的类案司法规则.

    双碳目标气候变化环境司法消耗臭氧层物质

    商业秘密行政法保护的法理逻辑与制度构造

    孟星宇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业秘密的行政法保护事关商业秘密全链条保护战略的实现.行政法规则的介入虽不具有主动性,但已改变商业秘密的单一私权保护体系与制度结构.行政权下的保密附随义务与政府信息公开豁免制度形成了新的商业秘密规则适用关系,并调整了商业秘密的识别逻辑.行政法保护下的主动且前置的商业秘密识别逻辑应替代单一私权保护下商业秘密被动且后置的识别逻辑.行政职权扩张下的公法理念应融入商业秘密的保护体系中,商业秘密权利确认的转向、"秘密性"与时限认定,以及公共利益衡量的限缩应作为理论变更的落脚点.立法中应以商业秘密作为保护规则设计的核心,探索"统一立法"的结构调整,优化公私法兼容的保护机制与识别规则,以期实现商业秘密的全链条保护.

    商业秘密行政法保护豁免公开机制公法附随保密义务

    熙宁变法中的道学之争及审美转向

    李昌舒曹务龙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熙宁变法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更是北宋风起云涌的儒家思想内部的一次激烈冲突,主要是二程为代表的洛学与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之间的矛盾.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变法的政治冲突,或者是具体的学术之争,但通过对二者思想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二者有同有异:异者,是关于"道"与"术"的关系,或者说"道"为一还是为二;同者,都致力于性命道德的追求.变法及其失败对于洛学以及南宋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两宋之际文化转向的雏形.北宋前中期士人关于审美的焦虑在这一过程中也得以消解,"道"成为审美的标准,这也是南宋美学转向内在的根本原因.

    熙宁变法道学之争新学洛学审美转向

    多文本黏合形式与意义的复杂性呈现——论《民谣》历史叙事的先锋性及其意义

    陈娇华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谣》以拼图式艺术结构、驳杂多变的叙述方式及多样化互文性等形成多文本黏合的先锋形式,呈现并整合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启蒙以及文人情调与知识分子精神等相交织的复杂思想意涵,体现对确定性价值意义的追寻.这是时代社会、文学思潮及作者创作追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昭示了当代先锋小说创作探索不断趋向深化的态势,也揭示了 21 世纪初先锋历史叙事发展的新趋向,即将分裂、驳杂的片断整合为一个整体,以探索历史与现实、自我的关联,实现对于文学与世界确定性价值意义的重构.

    《民谣》先锋历史叙事先锋形式互文性多文本黏合王尧

    求于性灵,寄托遥深:况周颐《蕙风词话》及其词学"性灵"说

    邱悦周群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况周颐晚年取舍旧论,融综词学精髓,汇于《蕙风词话》.博览前人相关诗词理论观念,加之故梓濡养与乡贤开引,蕙风实现对"性灵"的肯认与积淀.为力矫常州词派比附过甚之弊,况氏直指其"呆寄托"的疏谬所在,并引入"性灵"而与"寄托"融通,由此,况氏以推举"词心"为思想核心,对诸多词学问题展开论述,遂成其词学"性灵"说.其说创辟之处,则在于改造"重拙大"理论,形成自身特有的词史观与填词之道,展现出"即性灵,即寄托"的词论立场与"恰到好处"的审美特征.

    《蕙风词话》况周颐常州词派词心性灵说

    Abstracts

    147-149页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总目录

    后插1-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