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

徐湖平

双月刊

1001-179X

025-84806201

210016

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东南文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科学专业刊物。以江苏省为主,兼及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等东南地区的文物,收有考古学、民俗学、博物馆学、区域史、艺术史等方面的具有学术性的论文或馆藏文物、考古发掘、民俗调查等方面的资料性简报、报告、省内有关学科的学术活动的消息报道等。该刊注重从文物、考古学、民俗学和博物馆学角度出发,研究探讨中国东南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以此构成它的鲜明特色。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制作布展:一体化还是强制分离?

    陆建松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制作布展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体化”和“强制分离”:前者通过展览概念设计招标,选择一家展览设计制作机构进行深化设计(施工设计)、展品展项设计、制作和布展;后者先进行展览设计招标,选择一家展览设计机构进行展览深化设计(施工设计)和展品展项设计,然后根据深化设计方案再进行展览制作和布展的招标和实施.两者各有利弊,业界也各执一词.理想的运作模式是全过程管理下的“设计与制作布展分离”,但目前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现阶段可以推行新的“展览设计与制作布展一体化”运作模式——在“一体化”的前提下分展览设计、制作布展两个阶段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现行“一体化”和“强制分离”的弊端.

    博物馆展览工程展览设计制作布展一体化强制分离

    生态文明视角下历史文物在现代社会的再脉络化——兼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有关问题

    曹兵武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中国的文物工作要从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以及文物与时代、社会、公众之间的新型合理关系.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在现实生产生活与未来发展中的再脉络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遗产价值认知与评估系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文物与人的新型关系.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要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文物价值评估、文物移交管理、文物登录、信息公开、预防性保护等行业基础工作.设计符合国情的保用之路,要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建立综合性全覆盖的文物保用管责任体系并使其真正落地.文物事业责任重大,应紧紧围绕中央对文物资源和文物工作的战略定位,构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

    文物保护利用中国国情物人关系遗产自觉生态文明再脉络化

    理论方法定立:土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的理性三问

    吴卫红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遗址是较少受到公众关注的文化遗产类型,也是数十年来遗址保护的难点.“合理利用”是中国遗址保护几十年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建设遗址公园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改变理念是土遗址保护的关键所在,关于遗址公园的建设,我们需厘清建与不建、拆与不拆、定位是遗址还是公园这三个问题.建设遗址公园不再只是为了保护遗址,同时也传承优秀文化,满足公众的文化和休憩需求,应采纳“合理利用”的方式,同时“加强管理”,达到宏观控制,兼顾惠及民众与价值呈现两个目的.在强化保护原则的前提下,部分土遗址如果能建成遗址公园,则是在满足科研、历史记忆功能之后一次重要的功能提升.

    遗址保护土遗址遗址公园价值呈现可辨识度

    老龄化社会拓展文化遗产虚拟空间的路径探索——以电子游戏形式为中心

    曹辰星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文化养老”和老年人数字融入成为重要课题.文化遗产具有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功能,但其数字化进程却未提升对老年人的友好度.鉴于老年人融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现状与潜力,文博单位可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造就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模糊化,结合老年人熟悉的传统媒介和历史文化内容,探索文化遗产以电子游戏形式进入老年人家庭空间的路径,发挥家庭内数字反哺的作用,为老年人打造友好的文化遗产虚拟空间,达到终身学习、文化养老的目的.

    文化遗产博物馆数字化老年人虚拟空间电子游戏文化养老

    我国高校文博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张昱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实践人才.但是,目前文博人才缺口巨大,专业化水平较低,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成为文博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高校是该项工作的重镇和根基.当前国内已有九十余所高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阶段开设考古文博专业,另有三十余所高校在美术史、科学技术史、建筑学等专业中设相关培养方向.尽管如此,高校文博教育仍面临专业数量少、学科地位低下和理论研究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质量社会实践薄弱、校外导师聘用困难、经费不足、跨学科融合有待强化、职业培训服务有限等问题,导致学校教育与职业需求脱节.高校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文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过程考古学的再思考:考古学理论建设的问题

    陈胜前王红博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程考古学高度强调发展考古学理论,理论构建是它的核心要义.过程考古学有四点核心理论主张:探究文化适应机制、发展理论研究、澄清理论前提、规范科学推理.比较过程考古与文化历史考古,可以发现过程考古学突破了文化历史考古单纯依赖归纳逻辑的理论建设路径,同时加入演绎与类比两种逻辑,尤其是在基于类比的中程理论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过程考古学以科学推理为中心、综合运用三种推理逻辑的理论建设思路可以为中国考古学所借鉴.

    过程考古学范式考古学理论理论建设科学推理中程理论

    考古学的中国力度:张忠培先生的社会发展论

    段天璟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张忠培考古学思想的理论起点.张忠培先生探讨了史前时期的埋葬制度及其反映的社会,成为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经典范例.他以多样的视角考察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从考古学求证了中国从村落到王国的道路.他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了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课题的基本概念、判断标准、演进模式、发展道路等问题.

    中国考古学学术史张忠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

    安徽萧县金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区2016年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县博物馆
    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寨遗址位于安徽宿州萧县金寨村,2016年9-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016年西区发掘中,发现大汶口文化的壕沟、墓葬和大型红烧土沟等.出土大量陶器和少量石器、骨器.年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4900年左右,文化面貌复杂,兼具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因素.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壕沟

    安徽萧县金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北区2017年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县博物馆
    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寨遗址位于安徽宿州萧县金寨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017年北区发掘中,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墓葬、灰坑等.房址为排房基址,仅存基槽,填土为红烧土,底部垫土为灰白土.墓葬有土坑葬和瓮棺葬.北区的年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中期至晚期,距今约5200-4800年,文化面貌与汶泗流域大汶口文化一致.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房址墓葬

    广东普宁葫芦山遗址发掘简报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葫芦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广太镇政府北侧的平宝山南麓.2013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13个、唐代墓葬1座.该遗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虎头埔文化的陶片和石器,可复原陶器有罐、器座、纺轮;石器有石镞、石锛、石锤、砺石等.本次发掘还首次在虎头埔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彩绘陶片.

    广东葫芦山遗址新石器时代虎头埔文化彩绘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