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

徐湖平

双月刊

1001-179X

025-84806201

210016

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东南文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科学专业刊物。以江苏省为主,兼及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等东南地区的文物,收有考古学、民俗学、博物馆学、区域史、艺术史等方面的具有学术性的论文或馆藏文物、考古发掘、民俗调查等方面的资料性简报、报告、省内有关学科的学术活动的消息报道等。该刊注重从文物、考古学、民俗学和博物馆学角度出发,研究探讨中国东南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以此构成它的鲜明特色。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真实性安全性:土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的原则两辨

    吴卫红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产保护中的真实性并非常识中简单的"真实"概念,它包括遗址本体、内涵、形式、景观、聚落等方面的真实性.遗址的展示应以田野考古学认知的真实性为基础,以内涵的真实展示为核心,合理呈现遗址的核心价值,不能机械地强调"出土现状""环境现状",应淡化对景观和形式的过度苛求,适度的"淡妆"也是提升遗址展示效果的有效方式.安全性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认识,遗址的安全不能简单地与"不变"等同,应允许有限的、可逆的改变以换取更全面的保护,在技术层面建立严格、完善的控制机制,从而规避更多的损害.

    土遗址保护遗址公园真实性安全性"淡妆"理念价值取向

    基于核心价值的历史地段价值阐释方法——"徐家汇源"案例的启示

    侯实尧云沈平冰清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徐家汇源"都市文化旅游景区的成功实践,对基于核心价值的历史地段价值阐释方法的探索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徐家汇历史地段的核心价值在于这里是海派艺术发源地,近代科学、文化、教育传播地,近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徐家汇的价值阐释与呈现主要体现为:"点"状展示不同主题的历史建筑,开辟"文化长廊"游览线路,建立"徐家汇源"都市文化旅游景区,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展示系统,初步建立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体系."徐家汇源"为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经验:历史地段的阐释要以挖掘史料为基础,重视核心价值研究并加以阐释,将分散的历史遗存点串联成文化线路,有助于传承、弘扬城市文化精神.

    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系统阐释文化线路徐家汇源

    传统木架建筑构件遗存再利用研究——以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为例

    李俨郭华瑜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在过去三十余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遭受较大破坏,很多传统村落、街区被拆除.江南地区传统民居以其高超营造技艺闻名于世,具备宝贵的历史人文讯息与技艺观赏效果,以及良好的再利用价值.因此在传统建筑拆除过程中,大量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被保留下来,作为优质建材被留存以备再利用.再利用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的建筑价值评估,施行最优化保护措施.再利用过程中,应尽可能以原有结构组织进行重组,表达原有地域建筑完整历史信息,于新建筑建造中发挥构件材料稳定的物理性能,使其在重组中获得新生.

    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价值评估再利用模式营造特点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邓山东汉早期画像石祠堂

    Huaibei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淮北市文物局
    30-34,中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镇邓山发现一处画像石祠堂残留构件.经复原,这座祠堂应为单开间,前室后龛,前室有抱鼓石形构件,与附近发现的洪山画像石祠堂形制基本相同,时代应为东汉早期.此次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独特建造风格的汉代祠堂提供了新的素材.

    淮北东汉早期画像石抱鼓石小祠堂

    南京江宁湖熟东汉墓M1清理简报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宁区博物馆
    35-39,中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4月,江宁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的两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1为一座前后双室的砖室墓,墓内出土各类随葬品共33件,均为铜质,其中一枚印有"都乡"字样的铜印尤其值得注意.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可以判断该墓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湖熟东汉墓葬铜印

    江苏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国孙吴M5发掘简报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40-48,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2018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5为砖室墓,出土了"建兴二年"纪年砖、"吴侯"文字砖等,为三国孙吴时期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苏州三国孙吴墓葬建兴二年吴侯文字砖

    江苏沭阳吕台三国水井发掘简报

    宿迁市博物馆宿迁市文物研究所
    49-57,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10月2-14日,宿迁市博物馆等单位在沭阳吕台遗址发掘一口古代水井(编号LJ1).井口径1.9米,现存深8.2米,井腹为上圆下方的砖木结构,井砖花纹多样.井内堆积深厚,出土两周、汉魏及隋唐等遗物.该井体积庞大,券筑精良,保存较好,对研究中国古代水井的建造技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地方建置具有重要价值.

    沭阳吕台水井砖木结构三国

    江苏宿迁锅矿山西晋墓M28发掘简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宿迁市博物馆
    58-64,中插5-中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年8月,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与宿迁市博物馆在宿迁锅矿山发掘了一座西晋砖室墓.墓室分为前后两室,结构保存完整,砌筑精良,墓砖纹饰华丽.随葬青瓷、陶器、铜镜、弩机、玉器等多数完好,墓葬未经盗扰.墓主人应属于贵族阶层.该墓填补了宿迁地区西晋墓葬考古的空白,对研究魏晋埋葬制度与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宿迁锅矿山砖室墓西晋

    江苏徐州云龙区骆驼山北朝墓M1发掘报告

    Horses Museum Xuzhou Shizishan Chu King's Mausoleum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65-73,封2,中插7,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8年,江苏徐州云龙区骆驼山附近发现一座北朝时期墓葬.该墓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是徐州地区南北朝至唐初流行的墓葬形制.出土瓷器、陶器、陶俑等多件.据随葬品特征以及出土铜钱判断,墓葬年代应为北魏末期至东魏初期.其文化面貌反映出徐州在北魏汉化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北方政权认可的加强.

    徐州北朝墓葬青徐豪霸南北之争

    《东南文化》征稿启事

    73页